滕明娟 王安琪
近年來,武勝農商銀行緊扣地方經濟發展脈搏,在四川農商聯合銀行黨委的堅強領導及地方黨政部門的悉心指導下,強基礎、抓發展、做奉獻,生動踐行了農村金融、地方金融、普惠金融主力軍銀行的使命擔當,業務經營發展再獲新績。截至2023年末,各項存款余額191.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16.54億元,存貸規模突破300億元。先后榮獲金融工作先進單位、服務實體經濟先進單位、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先進集體等表彰。
堅守一份情懷做好支農支小大文章
武勝農商銀行始終堅持服務“三農、中小微、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不動搖,一脈傳承支農支小深厚情懷,深耕細作農村和城區兩大市場,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一是用力做好“農文章”。與縣域23個鄉鎮簽訂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轄內8個支部與社區、村黨支部“雙基共建”,持續擴大黨建聯建“朋友圈”。大力支持涉農企業,尤其是發展晚熟柑橘、優質蠶桑、生態水產等特色產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截至2023年末,涉農貸款余額75.02億元,占各項貸款總額的64.37%。二是用心唱好“小微曲”。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導向,聚焦縣域特色產業,全覆蓋對接合武共建產業園區等重點園區企業,針對有市場、有信用但暫時資金困難的企業,通過降低利率、展期續貸、創新擔保等方式幫助企業融資周轉“無縫銜接”。截至2023年末,累計投放小微企業貸款46.8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5.18億元。三是用情寫好“惠民篇”。對農戶貸款、生源地助學貸款、脫貧小額貸款執行優惠利率,深入推進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連續多年在四川省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中獲評優秀等級。全面貫徹國家減稅降費和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等政策,2023年,貸款加權利率下降25個BP,讓利客戶1539.22萬元,有力緩解了民營企業融資貴難題。
扛牢一份責任構建普惠金融大格局
武勝農商銀行始終立足縣域、服務地方,將“普惠金融”寫進戰略目標,融入發展血脈,把客戶認可和群眾滿意作為檢驗發展成效的重要標準。一是豐富服務體系。健全“34個營業網點+12個自助網點+102臺POS+141臺EPOS+99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的線下服務網絡,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和便利度。二是滿足客戶需求。貼合市場需求,發行定存寶、大額存單、差異化存款等特殊產品,積極推廣“蜀信e·小額農貸”“助農振興貸”“商易貸”“蜀信e·消費易貸”,全面支持農戶、新市民、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等不同客群信貸融資需求。三是彰顯社會責任。冠名贊助武勝縣第二十七屆“四川農信杯”端午龍舟賽、參與縣域首屆大地油彩鄉村文化旅游節、民俗文化巡游等重大活動。加大金融薄弱領域有效信貸供給,累計投放生源地助學貸款1.49億元,共幫助9360名寒門學子圓夢大學;累計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3.36億元,支持7529名建檔立卡脫貧人口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效;健全“網點+上門+線上”服務機制,幫助特殊客戶解決難題;深入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全力守好人民群眾“錢袋子”。
緊扣一條主線實現提質增效大目標
武勝農商銀行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雙向發力,以機制建設和內部管理為切入點,致力金融服務提質增效。一是創新機制提升延伸服務觸角。進一步做深做實“大數據+鐵腳板+網格化”工作,全面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評定信用村180個、信用鄉(鎮)16個、信用戶11530戶。扎實開展“整村授信”“一村一座談”及“走千訪萬”等系列活動,形成城鄉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全面覆蓋金融盲區的金融服務網絡,精準對接縣域51個財政預算單位及4811個中小微企業客戶,為客戶提供零距離、精細化、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二是拓展渠道提升服務實效。持續做好全縣27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組織賬戶維護,為“三資”平臺建設提供渠道支撐。深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銀政”“銀擔保”等模式,為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同時深化“社銀一體化”服務網點建設,代辦單位參保登記等19項高頻醫保業務,實現“銀行網點”到“醫保窗口”的轉變。建成農綜站99個,開立“蜀信e”手機銀行客戶22.15萬戶,惠支付商戶數1.63萬戶,社保卡發卡量41.24萬張,通過“蜀信e”平臺引導客戶辦理醫保、社保查詢繳費服務2459筆,交易金額942.37萬元。三是強化管理夯實服務基礎。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模式,扎實開展金融知識、技能練兵等內部培訓,不斷增強員工業務能力。通過落實“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陽光信貸”“貸款限時辦結”等工作機制,提升信貸管理質效,有力營造金融服務的良好環境。
武勝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存貸規模突破300億元,這不僅是武勝農商銀行規模體量、發展實力的大幅躍升,更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有力印證。武勝農商銀行將以此開啟新征程,以更大力度助力鄉村振興,更實舉措支農助小為民,用優質金融服務書寫主力軍銀行新篇章,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金融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