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云 翁世洲
中國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至今已有近30年歷程,近幾年國家鼓勵電商帶動鄉村發展,電子商務也成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措施之一。農村電子商務、農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及電子商務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等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富寧縣是云南省的東大門和出海口、是云南通往廣西、廣東等沿海地區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擁有對越口岸的邊境縣,研究破解富寧縣農村電商與物流配送問題,促進農村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對于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富寧縣農村物流與電商發展現狀
富寧縣地理環境與交通現狀。富寧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南邊與越南河江省接壤,東部和北部分別與廣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五縣(市、區)毗鄰,西面與文山州的廣南、麻栗坡兩縣相連,具有兩國三省十縣結合部的獨特區位。富寧縣滇東南巖溶高原,四大山系南北縱橫,360座山峰為天然屏障。易發干旱、暴雨、雷電、冰雹、大風等自然災害,其中雷電暴雨常引發落石、山體滑坡、泥石流等事故,嚴重影響到交通運輸。
富寧縣主要運輸道路為G323道,自2009年開通G80昆廣高速路(含富寧出口站、高邦出口站、歸朝出口站)、2016年開通的南昆高鐵增加富寧站后,為當地客流、貨流提供了更多便利。
富寧縣農村物流配送現狀。農村物流配送產品主要涉及農資產品、生活必需品及個人網購物品三大類。因農作物受季節影響,如各季節所需農資產品種類及數量不一、各農資產品的特性不同,從而農資產品的配送具有季節性;村民購買生活必需品渠道主要以縣城采購、鄉鎮采購、村內采購為主,村民除超市配送、雇車運輸或自有運輸工具外,沒有完整的物流配送體系;富寧縣快遞網點大都集聚于主城區,僅一部分快遞公司在各鄉鎮設加盟店、代辦點,個別交通便利村寨有代收點,而大部分區域無法正常收發快遞包裹,需到鎮上自取。
整體而言,富寧縣農村物流系統結構簡單、時效低、成本高。農資產品配送量雖多,但易受季節影響,收益不穩定。生活必需品批次多但批量少,多為村民自主運輸。且村寨常住居民為老人和小孩,少有網購產生的快遞配送。
富寧縣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當前,富寧縣共有19家電子商務公司致力于推廣該縣各鄉鎮特色產品,大部分企業以鄉鎮為主要收發集中點,用于采購農資產品、出售特色商品以及批量收購農村特色產品。當地農產品向上回流后再通過公共服務、產銷對接、自營供銷、物流管理、合作社管理等平臺實現B2B、B2C、O2O電子商務模式。
富寧縣電子商務行業的初步發展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多樣化、便利化的產品及服務,在滿足基本需求外還將大部分特色產品銷售至外地。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不僅讓農民進入信息時代、數字化時代,享受到城市居民同樣的便利,還拉動了當地經濟增長。
富寧縣農村物流與電商面臨的問題
農村基礎設施設備不完善。富寧縣因地形因素,多數村寨散落在崎嶇山林里,信號基站點較少,網絡覆蓋不夠全面,即使已覆蓋的區域也會出現信號強度弱、網速慢、斷網等問題。且該縣地勢險峻,道路偏遠崎嶇,除歸朝、板侖、者桑、剝隘4個鄉鎮地形較平緩,基本不受天氣影響外,其他鄉鎮道路彎曲窄小并陡峭。雖村落間的物流運輸走鄉間土路可以節約較多時間,但這給物品的運輸帶來一定風險。
農村物流與電商受季節性影響。富寧縣鄉鎮約有40%的農民種植三七,50%種植八角。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通常春季種植,夏季施肥,秋冬采摘三七花,晚秋收獲三七。農村物資流量將隨春季苗種運輸、夏季肥料運輸、秋冬三七花銷售以及晚秋三七本體銷售的變化而產生波動。八角種植受季節性影響較小,但收獲時具有明顯季節性。八角分兩季,春果3—4月份成熟,秋果9—10月份成熟。3—4月份及9—10月份期間的農村物流明顯增量。同時,人口流動受節假日影響,節假日期間縣內返鄉人口劇增,從而帶動快遞業務量的增長。
電子商務產品種類單一。該區域大部分商品為同質產品,沒有明顯識別度且商品分類集中,主要有三類:香料、農產品深加工品、手工制品。電商平臺銷售商品統計結果顯示:富寧縣電子商務外銷產品種類較為單一、區域特性不突出、難以吸引消費者眼球、黏性不強等,如表1所示。因此,增加農村電商平臺的用戶量、瀏覽量、成交量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相關政策不夠完善。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中,上級部門在富寧縣開展“互聯小鎮”試點建設,以促進物流與電商深度融入鄉村。但管理及運營皆由民營企業負責,整體運作效果不明顯。主要原因是一些政策落實不到位,難以真正惠及農村產業發展,導致地方企業不能充分享受到政策帶來的商機。
富寧縣農村物流與電商發展對策
完善富寧縣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利用村內基礎設施建立物流電商中轉站:以小賣部作為媒介,建立物流電商一體化中轉站,承擔日常快遞件的收發工作及農戶農產品在區域電子商務平臺上的發布。一要不斷完善農村通信網絡。網絡是物流與電商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沒有網絡便不能及時提供物流信息與建立電商平臺。建議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通信公司增加信號基站的建設,使每個村寨都能流暢使用數據網絡。二要持續優化道路交通設施。鄉村道路分支復雜,不利于運輸。應規劃好鄉與鄉、村與村之間的交通路線。盡可能縮短運輸距離,減少運輸成本。同時對路況太差的村寨,可呼吁村民集資修路,拓寬道路、鋪平路面,使交通更便利。
探索農村物流與電商新模式。發展農村電商與物流不僅只考慮將特色農產品銷售往全國各地,還要結合當下現狀,發展區域物流經濟。農村消費者日常生活僅接觸村內現有商品,近距離無法購買到的商品,消費者只能通過進城和網購兩種途徑購買。進城購買成本高,網購又不具備時效性。因此,農村電商與物流應該發展當地的區域電商物流平臺,即村內消費者可居家通過當地區域電商平臺購買到全縣范圍內自產商品,且商品可在48小時內完成配送。如圖1所示。

一是擴大農村電商平臺商家入駐。一方面吸引更多特色農產品商家入駐,對外銷售;另一方面可吸引本地普通商家進駐,在區域內進行線上交易。使消費者不僅能夠購買到當地特色商品,也可以從平臺上購買日常用品,增加平臺的使用量和瀏覽量。二是利用通信軟件建立電商平臺。目前電商企業自建平臺都在面臨用戶量流失、流量下降等問題。因此,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建立企業自身電商平臺的公眾號,利用微信公眾號覆蓋富寧縣各村落電子商務。三是發展農村自建配送。利用現有的物流基礎發展自建配送,各村落可以建立起專業的配送團隊,除了進行本村的配送業務外還能與距離較近的其他村落相互配送,從而提高配送時效性。四是利用富寧縣優勢的農產品發展電子商務。富寧縣主要種植三七、八角兩種農作物,可將這兩種農作物作為富寧縣名片,不僅只出售單純的農貿產品,還可以挖掘農產品更多的衍生價值,例如開發三七餅干、八角調料包等,對簡單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既可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又能使深加工的農產品便于運輸、保存、銷售。五是針對特色農產品擴展產品溯源功能。消費者可在電子商務平臺查詢購買的特色農產品相關信息、生長過程。溯源模塊不單單記錄產品種植生產的日期,而是從生長到成品,各個階段在何時何日的生長狀況是否良好等,使消費者對該產品的食品安全更放心,對平臺更信任。
提升農村物流企業綜合競爭力。一是完善物流綜合信息平臺。物流企業可以參考美團配送運營模式,不僅安排專職物流配送員,還增加兼職配送員。企業平臺負責登記并完善好車輛信息、司機信息等,除汽車、貨車外,摩托車、三輪車也可登記,企業再根據綜合系統對接單的司機合理調配安排運輸任務。二是掌握季節性物流變化情況。富寧縣農村物流受季節性影響大,應根據不同季節所運輸的不同貨物安排合理交通工具及運輸方式。在運輸高峰期前做好準備,根據季節規劃好整體物流計劃。
政府提供相關政策支持。農村電商與物流的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尤為重要。其發展最終目的不僅要提高村民的生活體驗感,還要讓網絡為村民提高收入。當前,通過區域化的電子商務平臺將村內的農產品銷售至其他村或縣城的收益比其他途徑更切合實際。因此,建議政府推出相關政策鼓勵并幫助農村電商物流平臺的建立。一是打造電子商務示范村。政府可先從某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良好或具有大量電商人才的村落作為電子商務示范村,專注于產品生產、電商銷售,并落實好相關責任。同時,完善示范村的基礎設施,建立電商公眾號平臺、農村自建配送、利用優勢農產品打造特色。二是加強農村物流與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富寧縣產業門類少,地理位置不太優越,難以吸引外來人才。因此,提高農民的電商意識是當地發展農村電商的重要措施。如聘請電商專家開展相關講座,出資選送年輕人外出學習,依托網絡平臺為農民提供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培訓等。
同時,要鼓勵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企業或個人,對區域內參與農村電商物流建設的企業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如減少營業稅或者水電、給予汽油補貼等;同時鼓勵更多有條件、有能力、有想法的群眾積極參與其中,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或榮譽稱號。
富寧縣不僅是云南的東大門,還有與越南長達75公里的邊境線。田蓬口岸的開放,意味著這座小城即將面臨跨境電商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因此,發展農村物流與電商融合是大勢所趨,也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成熟的區域物流體系、完善電商業務發展,才能以最好的狀態面對跨境電商機遇,做出貢獻。
[本文作者翁世洲系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副教授。基金項目: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教師能力提升項目“人工智能背景下跨境電商平臺用戶行為研究”(KJDSKYZD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