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通


在汽車市場中,二手車市場發揮著蓄水池的作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4億輛,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到2023年,我國全年二手車交易量由1492.28萬輛提升至1841.33萬輛,累計交易金額由9356.86億元增長至11795.32億元,二手車市場規模呈整體上升態勢。
3月7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方案提出,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暢通流通堵點,促進汽車梯次消費、更新消費;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
在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方面,方案指出要優化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布局,推廣上門取車服務模式;持續優化二手車交易登記管理,促進便利交易;大力發展二手車出口業務;有序推進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推動資源高水平再生利用。
3月27日,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4部門印發《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方案指出,在二手車方面突出汽車領域標準牽引、完善報廢車回收拆解體系、促進二手車放心便利交易、培育壯大二手車經營主體。
4月26日,商務部、財政部等7部門印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細則從“補貼范圍和標準”“補貼申報、審核和發放”“補貼資金管理”“監督管理”等方面對以舊換新實施方案進行了詳細說明。
在以上政策指導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陸續發布以舊換新相關政策,其中不乏二手車產業相關內容。
我國二手車市場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各種不規范、不便捷的運營模式,如事故車、泡水車、翻新車等不時流入市場,各省市間存在流通壁壘等,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體驗和信心,也阻礙了二手車市場的健康發展。
《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明確,到2027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要實現較2023年增長45%,而規范、便捷的二手車交易平臺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
《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要促進二手車放心便利交易,持續落實好二手車銷售“反向開票”、異地交易登記等便利化措施,破除各類隱形障礙。發揮二手車交易平臺直聯買賣雙方的優勢,推動二手車交易減環節、降成本、提效率。推動汽車領域非保密、非隱私信息開放使用,提升獨立第三方二手車信息查詢平臺運營質效,支持新能源二手車動力電池檢測和估值平臺建設,引導二手車經銷企業提供并展示車輛狀況表,明示車輛基本信息、重要配置、價格等內容。
為此,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提出各種解決方案。如江蘇提出落實小型非營運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政策;加強汽車流通信息服務(二手車)系統建設應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集中規范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
海南開展二手車交易市場服務提升行動,完善市場設備設施,配套二手車展示、評估、整飾、金融等服務;公安交管部門在二手車交易市場開設服務站,便捷消費者辦理二手車輛轉移登記等業務。
《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同時提出,要培育壯大二手車經營主體。支持二手車銷售由經紀轉經銷,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開展二手車置換、廠家認證等業務,鼓勵二手車經銷企業提供車輛質保服務,鼓勵地方開展二手車經銷企業分級分類管理,促進二手車品牌化、規模化發展。
北京提到,鼓勵企業建立集二手車回收、新車銷售、老舊車報廢、金融服務、資金權益補貼等于一體的汽車以舊換新“一站式”服務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更簡單便利的二手車回收服務體驗;湖北提出要培育壯大一批二手車龍頭企業。貴州則將加強二手車交易誠信體系建設,到2027年培育省級二手車交易示范企業15家。
2023年,我國二手車出口量突破10萬輛,吹響二手車全面出口的號角。但從數量上看,我國二手車出口規模還很小,相比491萬輛的整體汽車出口規模,只有屈指可數的2%,而且其中絕大部分還是零公里的平行出口車。
《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指出,要落實二手車出口管理措施,提高二手車出口質量,提升二手車出口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支持其持續拓展海外市場。在此背景下,海南、山東、廣東、黑龍江、陜西、湖南等地陸續出臺相關指導意見。
如海南提出,要依法依規支持有實力的二手車出口企業建立國際營銷網絡;天津將進一步優化二手車出口許可證辦理流程,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建設二手車出口基地和國際營銷網絡。
四川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二手車出口資質,做好二手車出口備案審核;山西將建立二手車出口專項工作機制;黑龍江鼓勵二手車對俄出口;針對中亞、東盟等重點市場,山東將全力拓展二手車出口業務,穩步擴大二手車出口規模。
另外,廣東也將大力發展二手車出口業務,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建設集展示交易、維修整備、檢測認證、報關出口、倉儲物流、金融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二手車出口基地,培育二手車出口配套服務體系;貴州則將通過推廣貴陽市二手車出口試點經驗,持續發展二手車出口業務。
《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指出,力爭到2025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50%,到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一倍。那么,報廢車輛何去何從?
《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給予了指導:要引導企業提升回收服務水平,便利車主交車,推廣上門收車服務模式。因地制宜優化報廢車回收拆解產業布局,把符合條件的資源循環利用重點項目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支持范圍,鼓勵報廢車回收拆解企業提高資源高值化綜合利用水平,并向下游鋼材、有色金屬、零部件再制造等產業鏈延伸拓展,支持企業做大做強。規范報廢車回收拆解企業經營行為,依法查處非法拆解等違法行為,有效防范安全、環保風險。
對此,江蘇、黑龍江、四川、湖南、青海、內蒙古、浙江、福建等地出臺了相應的指導政策。如江蘇將逐步構建以電池制造企業、第三方回收方為主體的規范化電池回收體系;提升汽車零部件等再制造水平;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安全梯次利用;四川將支持動力電池企業與國外電池回收龍頭企業合作,共建海外電池回收利用基地,實現就地拆解、就地銷售、就地利用。
黑龍江將持續優化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布局,加強對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活動監督管理;寧夏將持續探索生產企業通過自主回收、委托回收或聯合回收等模式,依法建立報廢汽車、廢舊零部件回收網絡與管理體系;湖南將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進入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市場,完善產業布局,支持符合條件的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項目申報設備更新改造領域相關資金,指導地方統籌保障合理用地需求等;青海將加強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資質管理,支持西寧市優化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布局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省市在此領域也嗅到了一絲商機。海南將加快落實《海南省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規劃(2021~2025)》,優化全省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項目布局,結合實際及時調整和增加建設項目,加快推進海口、三亞、文昌、臨高等市縣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項目建設。
內蒙古提出,要承接轉移發展循環利用產業。自治區有關部門會同呼和浩特市、包頭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等相關盟市將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承接報廢汽車、廢舊家電等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產業,探索內蒙古—北京對口合作發展新模式,培育引進相關企業,推動自治區循環利用產業發展。
當然,國務院、部委及各地政府以舊換新政策的頒布,在梯次利用、行業標準、信息安全等多方面,對我國二手車市場也有著深遠影響。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產研部副總監、新能源汽車專委會副秘書長龐天舒在接受汽車縱橫全媒體采訪時表示,從二手車市場角度來看,《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將加快國三及以下標準汽車報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則將系統規范包含二手車回收、交易、報廢在內的各個流程和環節。隨著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的進一步落地,我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將實現穩步攀升。


制表:《汽車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