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
[摘要]? 平涼市作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城市,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資源基礎豐厚、政策環境良好。要針對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中運營機制不順、資源開發水平低、產品創意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理順文化旅游管理體制、創新文化旅游運營機制、深度開發文化旅游資源、培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提高文化旅游商品供給水平、創新文化旅游服務業態、采取多元化文化旅游營銷手段,著力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關鍵詞]? 文化;旅游;文旅融合;平涼市
[作者單位]? 中共平涼市委黨校(行政學院)
對于文化和旅游資源較為富集的區域來講,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是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破解難題,促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將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是平涼市新征程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
主要問題
運營機制不順。長期以來,平涼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缺乏全局性統一性的科學規劃,各縣(區)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各自為政,導致近距離重復建設、低水平惡性競爭、生態環境破壞等嚴重現象,極大地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和文化旅游資源效用。同時,旅游、建設、水務、文物等多部門參與文化旅游資源管理,導致旅游景區開發阻礙較多、協調開發難度加大,直接影響了區域合作、線路對接、宣傳營銷。
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水平較低。平涼市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主要以觀光型旅游為主,正所謂“一流的資源,三流的開發”,主要表現為缺少突破性的創意和龍頭企業的支撐,大項目較少、產業鏈條短、附加值較低,從而使優質文化旅游資源并沒有充分轉化為吸引力較強的特色產品。同時,沒有形成品牌優勢,很容易被其他地區具有相同特點的文化旅游資源所代替。
文化旅游產品創意不足。創意不足是平涼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塊“軟肋”。主要表現為:文化旅游產品開發速度緩慢,與迅猛發展的文化旅游產業不相匹配;文化旅游產品缺乏特色,與其他地方的同類產品重復率高;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粗制濫造的文化旅游商品,而最受市場歡迎的中檔旅游商品種類單一、重復率高。同時,文化旅游服務業態比較單一,體驗性、參與性、互動性的項目較少,未能形成滿足旅游者深層次、多方面感情和體驗需求的文化旅游產品。
文化旅游人才短缺。無論是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還是文化旅游產品創意,都需要專業人才來完成。平涼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落后,文化旅游商品創意不足,主要原因是文化旅游人才缺乏,從而未能有效將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轉化為文旅高質量發展的動能。
對策建議
理順文化旅游管理體制。將文化旅游資源的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進行合理的分離,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事企分開,改變權利兼顧及重復的配置格局,避免利益沖突和多頭管理。要正確處理黨委、政府、市場、社會之間關系,建立健全由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旅游企業依法運營的文化旅游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旅游產業經營機制。同時,全市上下要牢牢樹立“一盤棋”思想,緊緊抓住崆峒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這一龍頭,分頭建設六大主題區塊,扎實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實。
創新文化旅游運營機制。按照市場經濟原則,積極引導、扶持、規范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旅游產業,通過政府采購、信貸支持、加強服務等多種形式扶持文化演藝、工藝美術、創意設計、動漫游戲等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多種所有制形式的文化旅游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微文化旅游企業群體。支持個體創業者、文化工作室、民辦非企業文化機構、文化旅游產業專業合作社等發展壯大,強化特色經營、特色產品和特色服務。
深度開發文化旅游資源。充分整合歷史文化、自然景觀、民俗風情等資源,積極發展文化觀光、體驗、休閑、娛樂等多種形式的旅游活動,如中醫藥保健養生游、民俗文化巡禮游、生態休閑體驗游等。加快研發生產“平涼必購”文化旅游產品,舉辦全市文化旅游商品創意設計大賽,鼓勵、支持企業生產有平涼特色、有豐富內涵、有市場需求的文化旅游產品。在將已經規劃的道佛祈福游、養生康體游、避暑休閑游、尋根祭祖游、民俗風情游、紅色教育游等6條特色文化旅游線路建設好、使用好的基礎上,積極打造新型、多樣化的文化旅游線路。積極引進省內外知名創作運營團隊,與省內旅游景區、演藝企業深度合作,以“主題公園+旅游演藝”“景區+旅游演藝”等商業運作模式,創新文化演藝精品表現形式,進一步滿足游客的文化娛樂需求。
培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傳承華夏源頭養生文化,著力打造六張養生名片,充分發揮好養生協會作用,重點開發“十大產業”,推廣“十大特優養生產品”“十大養生名宴”“十大養生小吃”“十大國醫理療術”“十大國醫保健術”“十大運動養生”等品牌,力爭早日建成“中華崆峒養生地”。突出重點打造崆峒養生文化旅游節,帶動辦好西王母祭拜大典暨海峽兩岸西王母文化論壇、皇甫謐中醫針灸醫學文化研討會、平涼金果博覽會、莊浪文化藝術節、華亭攝影家大PK等節會活動,擴大平涼市每年“一縣一節慶,一縣一特色”的活動影響力。
提高文化旅游商品供給水平。在市、縣兩級成立旅游商品研發中心,并設立旅游商品研發專項資金,集中人力物力進行文化旅游商品的研發。加大開發特色鮮明和質量較高的中檔旅游商品,回應市場的需求,同時開發富有地域特色和創意較高的文化旅游商品,豐富旅游商品的種類。依托華亭縣安口鎮百年陶瓷特色古鎮,創新工藝流程,加快產業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進程,大力發展陶瓷藝術品產業。對國家和省市級非遺項目及隴東皮影、平涼剪紙、莊浪木雕、靜寧掛毯、涇川陶塑、靈臺木偶和宮燈、崇信彩燈以及文物復(仿)制品等工藝品生產進行引導和培育,利用現代化生產方式,注入新鮮元素,進一步發展壯大特色民俗文化產業。
創新文化旅游服務業態。根據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文化旅游消費主體的需求和喜好,大力發展時尚的休閑、度假、探險、科普等文化旅游服務,打造能夠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文化休閑旅游度假地,全面提升文化旅游服務的檔次。要立足豐厚的中醫藥文化資源,開發推拿按摩、針刺艾灸、拔罐藥浴、藥膳美食等文化旅游服務,打造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基地。根據青少年學生成長學習的需求特點,依托平涼市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建設尋根訪祖、民俗探訪等多種形式的研學旅行基地,方便大、中學生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采取多元化文化旅游營銷手段。充分利用大數據工具,通過甄別與分析目標人群相對應的數據,了解和掌握他們的興趣愛好、消費水平,以及市場中同類文化旅游產品的運營狀況、景區建設、競爭策略等情況,然后開展有針對性的精準營銷活動。同時,開展文化旅游地形象營銷,運用綜合營銷手段和途徑對平涼市文化旅游形象系統構成要素進行設計、包裝和推廣,樹立文化旅游良好形象、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和擴大文化旅游產品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