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與現代化浪潮的推動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現代價值觀的塑造成為教育領域不可或缺的議題,高中語文課堂作為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和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如何實現文化傳承與現代價值觀的對接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祝福》的教學為例,探討文化傳承與現代價值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對接策略。
一、教材分析
《祝福》作為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的一篇課文,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色。這篇文章通過對一個普通農村婦女悲劇命運的敘述,展現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束縛和壓迫,以及個體在社會習俗面前的無奈與掙扎。教材選文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理解文本本身的藝術魅力,更是引導學生通過這一具體案例,反思傳統文化對個體和社會的雙重影響,以及在現代社會中如何批判性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祝福》的篇幅適中,難度適宜,適合作為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文化自覺意識的重要載體。通過對這篇文章的深入剖析,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傳承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現代價值觀,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觀的有機結合。
二、學情分析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和閱讀理解能力,能夠較為流暢地閱讀《祝福》這樣的文本,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學生對于文本中涉及的封建禮教、社會習俗等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可能缺乏足夠的認知和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和啟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并激發他們探索研究傳統文化的興趣。同時,高中正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學生對現代價值觀的理解和實踐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通過《祝福》的文本教學,教師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還可以引導他們反思和構建自己的價值觀體系,實現文化傳承與現代價值觀的有機結合。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祝福》的教學,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理解傳統文化觀念、社會習俗和封建禮教對個體命運的影響。
2.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鼓勵他們對傳統文化進行反思,探索其在現代社會中的適用性。
3.引領學生構建現代價值觀體系,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元素與現代價值觀相結合,并在現代社會中踐行。
四、對接策略的具體實施
(一)解讀文本,挖掘魯迅筆下的傳統文化
1.課堂導入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正式學習魯迅的短篇小說《祝福》。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充滿了對傳統文化的深刻反思,而《祝福》這篇小說更是魯迅對當時社會風俗習慣、家族制度和倫理道德的一次全面審視。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解讀文本,挖掘魯迅筆下的文化傳承。
2.初讀文本,了解故事情節與人物關系
教師:請大家翻開課本,默讀《祝福》全文。在讀的過程中,請大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故事的主要情節是什么?主要人物祥林嫂經歷了哪些事情?她與周圍人的關系如何?
學生專注地閱讀著,偶爾低頭深思,偶爾抬頭與同伴輕聲交流,仿佛是在與魯迅的文字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3.深入解讀,挖掘文化傳承元素
教師:現在,讓我們一同深入《祝福》的文本,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傳承元素。請大家思考:魯迅在小說中描繪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元素?這些元素又是如何體現在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中的?
學生1:我注意到,小說中提到了很多關于祭祀、祈福的傳統民俗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是當時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反映了人們對神靈的敬畏和對家族榮譽的重視。通過這些描寫,魯迅揭示了傳統文化中封建迷信的一面。
學生2:我還發現,有關人物關系的描寫中也體現了封建社會的尊卑有序和家族觀念。比如,祥林嫂作為女性,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她的命運往往被家族和社會習俗所左右。這種描寫展示了傳統文化對個體自由和尊嚴的束縛。
教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到位。魯迅描繪的這些傳統文化元素,不僅還原了當時社會的風貌,還深入地展現了傳統文化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深刻影響。同時,他也通過這些描寫對傳統文化的優劣進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
(二)聯系現實,尋找現代價值觀與文本的契合點
教師:隨著對《祝福》的深入解讀,相信同學們已經被魯迅筆下的情節與人物所吸引。然而文學作品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它所描繪的過往,更在于它與現實生活的對話與碰撞。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跨越時空的界限,聯系到我們當下所處的社會現實,去探尋現代價值觀與《祝福》中文化傳承的契合點。
1.聯系現實,對比文本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顧《祝福》中的主要情節和人物關系,特別是祥林嫂這一角色的遭遇和命運,然后提出問題:如果我們把祥林嫂的故事放在現代社會,她的命運會有何不同?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觀與《祝福》中的文化傳承有哪些契合點?
學生1:在現代社會中,個人尊嚴和自由得到了重視和保護。如果祥林嫂生活在現代社會,她或許不會被迫嫁給不愛的人,也不會因為丈夫和兒子的去世而被視為不祥之人。現代社會的平等觀念和對女性的尊重,可能會使祥林嫂擁有更自主的人生選擇。
學生2:雖然現代社會在某些方面比《祝福》所描繪的時代更加進步和開放,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社會中的體現。如家族觀念在現代家庭和社會關系中仍然占據重要地位;尊卑有序的觀念也在職場文化、社交禮儀等方面有所體現。這些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并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在某種程度上相互融合的。
2.尋找契合點,深化理解
為了進一步尋找現代價值觀與文本的契合點,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思考:
(1)個人尊嚴與自由。現代社會強調個人的尊嚴和自由,這與魯迅筆下對封建禮教的批判有著密切聯系。在《祝福》中,祥林嫂因為不符合封建禮教的標準而遭受不幸。而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更加強調個體的尊嚴和自由,反對任何形式的壓迫和束縛。
(2)平等觀念。現代社會倡導平等觀念,無論是在性別、種族還是社會地位上,我們都應該平等對待,這與《祝福》中對尊卑有序的批判相呼應。在魯迅筆下,尊卑有序的觀念導致了社會的不公和冷漠。而現代社會則強調人人平等,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和壓迫。
(3)人文關懷。無論是《祝福》中的祥林嫂,還是現代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都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懷和幫助。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強調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這與魯迅筆下的冷漠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通過聯系現實,尋找現代價值觀與文本的契合點,學生不僅加深了對《祝福》的理解,還加深了對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的理解。同時,我們能意識到現代價值觀與傳統文化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這種融合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有助于我們構建更加和諧、進步的社會。
(三)開展課堂討論,促進文化傳承與現代價值觀的碰撞與融合
1.教師引導,確立討論框架
教師: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對《祝福》中的文化傳承有了深刻的認識。現在,我們將進入課堂討論的環節,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既保留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吸收和踐行現代價值觀。請大家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討論:
(1)傳統文化中的哪些元素是值得我們保留和傳承的?
(2)現代價值觀與傳統文化之間是否存在沖突?如果存在,應如何調和?
(3)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如何平衡傳統文化的保留與現代價值觀的吸收?
2.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
在討論結束后,各個小組代表輪流發言。
小組1:我們認為,傳統文化中的家庭觀念、尊老愛幼等美德是值得我們保留和傳承的。這些美德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還是現代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同時,我們認為現代價值觀與傳統文化之間并不沖突。只要我們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接受傳統文化,就可以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同時,吸收現代價值觀。
小組2:我們同意小組1的觀點,但我們認為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同時,還需要對其進行現代性的解讀和創新。
3.教師總結,深化理解
教師:同學們,今天的課堂討論非常成功。大家積極發言,各抒己見,展現了對文化傳承與現代價值觀問題的深入思考和理解。通過討論,我們認識到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元素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積極價值,值得我們保留和傳承。同時,我們也意識到現代價值觀與傳統文化之間存在一定的沖突和張力,但這種沖突并非不可調和。關鍵在于我們如何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接受傳統文化,同時吸收現代價值觀。
(四)布置課后作業,鞏固對接成果
在課堂討論的熱烈氛圍中,教師和學生共同迎來了課堂的尾聲,此時教師可以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文化傳承與現代價值觀對接的理解。
作業一:撰寫一篇讀后感
這篇讀后感不僅要概述《祝福》的主要情節和人物特點,更要深入分析小說中所體現的傳統文化元素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學生需要探討這些傳統文化元素如何與現代價值觀產生對話和碰撞,以及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和作用。
作業二:案例分析
學生選擇一個與“文化傳承與現代價值觀對接”相關的現代社會案例,如一部電影、一個社會事件或一種文化現象,進行深入分析。學生需要指出案例中哪些元素體現了傳統文化,哪些元素體現了現代價值觀,并探討它們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
五、教學反思
在教授《祝福》這篇經典課文時,我嘗試將文化傳承與現代價值觀進行對接,讓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形成對現代社會的正確價值判斷。在實施對接策略的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思考中實現文化傳承與現代價值觀的碰撞與融合。
回顧這次教學,我認為整體上是成功的。學生通過解讀文本,對魯迅筆下的文化傳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過聯系現實,找到了現代價值觀與文本的契合點,從而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課堂討論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學生在交流中深化了對文化傳承與現代價值觀的認識。當然,我也意識到對接策略中仍有改進的空間,在今后的教學中,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引導他們對傳統文化和現代價值觀進行深入和全面思考,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者單位: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第一中學)
編輯:李琴芳
作者簡介:楊榮華(1971—),男,傈僳族,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