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棟棟



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在接受高中英語教育后應具備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學科課程內容是至關重要的,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英語學科的課程內容包含主題語境、語言知識、語篇類型、語言技能、文化知識和學習策略六要素。這些要素是彼此關聯、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學生的學習活動圍繞主題語境展開,基于語篇,采用不同的學習策略,運用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獲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與此同時,學生還應該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創造性地表達個人觀點和態度,養成獨立性、批判性思維的習慣。
本節閱讀課融合了英語課程內容的六要素,幫助學生在主題語境——西方藝術的引領下,通過閱讀理解、小組討論和實踐應用等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促進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加深其對文化內涵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What?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選擇性必修(第三冊),所在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西方藝術簡史、西方主要繪畫派別及風格特點。其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與“繪畫藝術”有關的詞匯、短語,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時期、不同派別的風格特點,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并能用英語介紹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文章中出現了大量的生詞、較難的語法(虛擬語氣),這些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2.Why?教材編寫者希望通過本文增進學生對西方繪畫歷史的了解,培養學生對繪畫藝術的興趣。
3.How?本課為閱讀課。本文屬于介紹性說明文,以時間為線索重點講述西方繪畫發展史(中世紀、文藝復興、印象派、當代藝術),以及各個發展時期的繪畫風格,文章邏輯清晰、條理清楚。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高中英語學習,學生的詞匯量、語法能力、知識儲備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學生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渴望了解身邊的人和事,且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還不夠深入,對文本字里行間表達的意義缺乏關注,欠缺語篇把握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恰當地引導學生,培養其深度思考的習慣,強化其語篇意識。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筆者確定如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用所學詞匯講述西方繪畫歷史及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通過問題引導,了解語篇結構;通過看、讀等手段培養信息獲取的能力;通過對西方繪畫歷史及風格的了解,對比中西方繪畫的異同,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觀。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西方繪畫歷史和各個歷史階段的繪畫風格。
教學難點:課文中出現的一些描寫繪畫風格的生詞以及長難句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
為了讓學生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筆者提出以下教學方法: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文章結構,分析各個時期的繪畫風格;利用多媒體演示引導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西方繪畫作品;通過分組討論、圖片描述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并能學以致用。
五、教學過程
本教學過程由任務和活動連接、推進,共分為以下六大環節:創設語境,引出主題;初識語篇,了解結構;品讀細節,拓展深入;辨識細節,深化理解;鞏固練習,總結生成;應用實踐,創新遷移。具體環節如圖1所示。
教學具體過程如表1所示。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當前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在設計教學時,需要將英語課程六要素,即主題語境、語言知識、語篇類型、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加以融合,設計切實可行、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最終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