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柳

近年來,為了更好應對數字化場景下的貨幣競爭,歐盟將“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納入經濟發展的優先事項。2020年9月,歐盟委員會正式通過了新數字金融一攬子計劃,包括數字金融和零售支付策略,明確表示支持開發數字歐元,通過推出有競爭力的泛歐支付解決方案和降低對私人貨幣的依賴,意在維護歐元的貨幣主權。自此,數字歐元的政府管理與設計開發程序正式啟動。在歷經三年多的調研和意見征求之后,2023 年11月歐央行正式宣布數字歐元進入準備階段,數字歐元將在歐盟相關法律體系構建完成之后啟動。
數字歐元的主要進展
數字歐元的設計方案基本成型。歐央行采取非常謹慎的態度推進數字歐元的設計方案,數字歐元的核心原則、基本原理、潛在利益、風險管控等方面已基本形成共識。早在2017年,歐央行就與日本央行就分布式記賬(DLT)技術在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中的應用展開聯合研究;2020年,歐央行發布了關于數字歐元的報告(Report on a Digital Euro),深入研究了數字歐元
性質、可能的技術設計方案以及對歐洲央行體系的影響 挑戰,并啟動了數字歐元的公開咨詢;2021年10月,歐 央行啟動了數字歐元計劃的調研工作,旨在解決數字歐 元的設計和發行問題,組織歐洲各國央行就數字歐元的 可獲得性、數據隱私級別、分發模式、費用補償模式、 增值服務、高級功能設置等多個重要問題展開深入研 究,達成了共識。 構建推進數字歐元的主要方法和途徑基本成熟。 一方面,重視央行數字貨幣的經濟學理論研究,歐央行 通過研討會、工作報告等方式對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動 機、隱私保護以及對貨幣政策與金融穩定影響等方面進 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其官方表述中已經開始使用“公 共貨幣”“私人貨幣”等概念來區分貨幣屬性。另一方 面,重視實驗驗證和案例分析。在歐央行與日本的聯合 研究中,雙方對分布式記賬在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應用的 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跨境支付改善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 實驗;2020年9月,歐元體系中央銀行數字貨幣高級別 工作組啟動了數字歐元的實驗工作,旨在評估并進一步 驗證數字歐元報告中確定的設計方案的技術可行性;在數字歐元計劃的調研報告中,歐央行充分運用案例優先法來開展相關研究。
有序推進數字歐元的法律體系建設。歐盟著手建設法律體系以規范數字歐元的推出。2023年6月,歐盟委員會推出了《建立數字歐元》的提案(Proposal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igital Euro)以及《歐盟非歐元成員國支付服務商提供數字歐元服務》的提案(Proposal on the provision of digital euro services by payment services providers incorporated in Member States whose currency is not the euro and amending Regulation (EU) 2021/1230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提案明確了數字歐元法定貨幣地位、分配、使用和基本技術特征的規則,以及非歐元成員國支付服務提供商關于數字歐元服務的參與規則。與此同時,歐盟強調數字歐元與現有相關法律的適應性,對存在不一致的內容法律,歐盟正在逐步推進修改相關部門市場支付服務、反洗錢以及打擊恐怖融資機構等方面的法律提案。除此之外,歐央行正在擬定數字歐元手冊,對監管中介機構在分配數字歐元所必須遵循的規則、標準和程序作出全面系統的規范要求。
數字歐元的主要特征
相較央行發行的批發型數字貨幣和商業銀行代幣數字貨幣,數字歐元主要面向零售支付領域。考慮到這一領域支付結算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歐盟目前設計的數字歐元主要是作為現金的“補充”,并將其納入法定貨幣范疇,以確保對二者監管的一致性。
定位為央行發行的零售數字貨幣。首先,支持支付解決方案多樣化。根據歐央行報告,終端用戶接入數字歐元基礎設施采取滿足多場景應用需求的軟件硬件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設計方案。既包括線上常見的應用程序、web界面、數字錢包和虛擬卡,也包括線下終端用戶設備、商戶接收設備和自動取款機等各類硬件,其中專用設備既可以是手機、電腦、智能卡、可穿戴設備,也可以是授權的專用設備,用戶使用上述設備通過銀行應用程序訪問數字歐元零售支付服務。目前共有6家機構參與開發的數字歐元原型已通過了兩輪測試,功能設計和技術方案已得到驗證。已通過測試驗證的數字歐元原型主張采用中心化架構,沒有采用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同時在結算流程上均進行了分離驗證,即分為形式驗證和存在性驗證,數字歐元結算引擎的驗證器(Validator) 負責語義、語法、簽名、授權的形式驗證,存在性驗證則由協調器(Coordinator)和令牌管理器(Token Manager)負責。這種設計方案可以最大限度滿足離線支付、在線支付等多種支付場景需求。其次,采用雙層運營模式。數字歐元可能將采取集中與分布式相結合的方法,即由歐洲中央銀行向金融中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金融中介負責兌換和流通交易。最后,強調普惠性。確保所有消費者(包括金融排斥人群)普遍使用具有基本功能的支付賬戶。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歐盟表示必須依照客戶的要求提供數字歐元的支付服務,對自然人免費提供基本數字歐元服務,并確保通過公共實體(地方政府或者郵局)向沒有開立賬戶的自然人分發數字歐元。
強調風險控制。一是限制數字歐元的投資功能。為了防止數字歐元可能會引起銀行脫媒和存款流失,歐央行把數字歐元的功能限制為支付手段,而非價值儲存手段。歐央行將限制數字歐元的投資功能,設定非常低的持有限額上限(具體數值還在討論中),并加以交易金額限制,以防止商業銀行資金對數字歐元進行過度投機,進而危及金融穩定。二是兼顧安全與數字支付創新雙重需求。根據目前披露的技術設計方案,數字歐元采用不可編程貨幣單位、同時支持可編程支付模式。堅持法定數字貨幣不可編程屬性,可有效規避可編程數字貨幣給金融穩定、銀行媒介功能、金融監管等帶來的潛在風險,又可滿足各類復雜應用場景下,以智能合約為核心的數字支付創新應用需求。三是建立定期報告制度。依照目前的法律提案,在數字歐元啟動之后,歐央行需要定期報告數字歐元的發展、使用和賬戶開立的情況, 以及數字歐元支付費用水平情況。四是加強對金融中介的流動性管理。對于歐央行限制數字歐元價值儲備功能所制定的工具參數水平,歐盟委員會將分析這些參數對金融中介在融資和執行巴塞爾協議的流動性要求等方面的影響,以確保數字歐元的使用不會對金融中介的運行或金融系統的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主張重視個體、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在數字歐元的政府管理和設計開發中,強調遵循建立維護個體尊嚴、提供有助于市場平等競爭、應通過規則框架間接影響市場結果的原則。一是強調市場主體的平等。除了對數字貨幣普惠性的考慮,數字歐元采取了不可編程的貨幣設計,未嵌入預先定義規則的智能合約。歐央行認為,將智能合約的設計交給金融中介,有助于私人主體充分參與市場,這延續了歐盟不愿過多直接干預市場的一貫做法。二是重視費用與盈利模式的市場效率問題。根據目前數字歐元的設計方案,用戶可以免費使用基本的數字歐元支付服務,對于支付服務提供商開發的新支付方式,用戶需要支付額外服務的費用。通過劃分免費支付服務與增值服務,支持支付服務商獲得相應的盈利收入的運營模式,有助于歐央行以最低的開發成本獲取最大的市場收益,也有助于刺激市場的創新和競爭。三是重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不同于美國,歐洲認為主體對個人信息的控制關乎人格發展與尊嚴,個人信息不應賦予商業價值的屬性,因此,歐盟極其重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歐盟強調在數字歐元框架內開發和使用的所有數據處理系統,都應確保遵守歐盟相關的數據保護原則。數字歐元支付交易以及基礎設施的管理過程中, 隱私和數據保護納入公共利益范疇,歐央行承諾采取最先進的安全和隱私保護措施,同時歐央行也正在探索如何通過欺詐監測和交易風險評分、統計和信息協調,實現欺詐檢測和預防管理。
數字歐元發展面臨的挑戰
基礎設施與開發成本較高。目前歐盟和歐央行正在探討如何將數字歐元平穩地嵌入歐洲支付體系中,以滿足不同的使用情景,同時為創新留出空間。歐盟基礎設施水平的差異對于能否順利推行數字貨幣具有重要影響。分散的基礎設施可能導致成本較高。推行數字貨幣需要支付系統進行基礎設施的技術升級和改造,需要包括更快的結算和清算能力、更高的安全標準以及適應分布式賬本技術(如區塊鏈)的系統架構。然而,歐盟內部的支付清算系統一體化程度并不充分,除了大額批發支付的Target2系統、euro1系統,零售支付與清算系統更是多樣化。除了歐央行監管的Step2以外,奧地利、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家均有自己本土的零售支付系統,要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歐盟面臨較高的開發成本。
立法推進的難度較大。在國家層面,民眾對數字歐元的接受程度不同。歐盟民調已顯示,隱私安全是歐元區公民最關心的問題。受經濟、教育和基礎設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歐洲國家的數字化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北歐國家相對來說對數字技術有較高的接受度且普及率較高,而南歐則相對較低,從而產生較為強烈的抵觸情緒,并通過民主程序阻礙立法進程的實現。在歐盟層面,形成各國一致同意的歐盟法律難度較大。數字貨幣涉及貨幣定義、支付標準以及解決方案、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多個法律的修改和新法律的建立,而歐盟涉及多個國家,協調和推進的難度不可低估。
缺乏強大金融穩定機制的支撐。首先,數字貨幣本身可能會對金融風險產生影響。數字貨幣的發行可能會導致銀行存款向數字賬戶轉移,從而對銀行資金資產負債表產生影響,并通過銀行審慎監管要求進一步影響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能夠發放貸款的價格以及提供固定利率的能力。其次,歐元區缺乏充分的金融穩定機制。由于分散的財政機制,歐元區迄今為止沒有實現統一的存款保險制度和銀行救助機制,金融穩定機制的缺失是歐元區統一貨幣設計的重大缺陷。數字歐元的出現可能會加劇這一問題的暴露。最后,數字歐元開發程序的復雜性不利于實現金融穩定目的。歐央行將數字歐元設計為一種零售支付手段,而不是一種價值儲存手段, 將這一想法付諸實踐需要深入分析和強大的設計,需要添加關于持有限額的正反向瀑布功能設計等,這將對數字歐元的開發和使用形成挑戰,任何設計的不當或推行節奏操之過急,都可能會觸發歐元區銀行體系的風險。
相關建議
為了在數字貨幣全球治理方面充分發揮作用,我國除了積極參與BIS、FSB等國際組織的多邊交流,還應積極關注歐洲動態,并適時與歐洲開展溝通與合作。
一要高度關注央行數字貨幣的溢出效應。研究表明,由于央行數字貨幣在可擴展性、流動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獨特特征,國際上使用的央行數字貨幣將改變匯率定價機制,從而增強了國際貨幣體系的不對稱性, 影響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自主權,導致傳統的貨幣政策自主性、匯率靈活性和金融開放性的蒙代爾三難困境加劇,貨幣政策甚至不再能夠成為自主的政策工具。據此,作為影響力僅次于美元的歐元,在國際貨幣體系占據重要位置,尤其是對歐貿易在我國進出口貿易占據重要地位,歐洲央行數字貨幣的啟動可能會放大沖擊的國際溢出效應。因此,我國應關注數字歐元的發展情況以及相關研究動態,提前建立關于國外央行數字貨幣對我國經濟金融影響的模擬分析并開展相關應對預案建設。
二要謀求建立數字人民幣的先發優勢。由于央行數字貨幣對國際貨幣體系產生的非對稱效應,盡早引入央行數字貨幣的國家將具有先發優勢。目前,我國已經啟動了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加之近年來人民幣在支付清算方面的國際貨幣地位提升明顯,推動了數字人民幣貨幣的發行和應用,增強了數字貨幣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將有助于降低其他央行數字貨幣對我國的影響與沖擊。
三要加強中歐數字貨幣治理合作。中歐應在技術標準和互操作性方面加強溝通,為雙方未來的CBDC系統能夠相互連接和交互逐步做好準備。此外,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歐可以共同推動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和清算等領域的合作和應用。通過加強在支付系統、結算機構和金融網絡及其相關的網絡安全、數據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合作,為未來數字貨幣的國際支付互聯互通做好準備。2024年3月,中歐金融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關于跨境數據傳輸與跨境支付問題也納入議題,未來有關數字貨幣的相關議題的交流將會持久深入地進行。
責任編輯:孫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