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斌 楊青宇 鐘磊 侯棟 王洪磊



摘? 要:為滿足滅火彈的滅火效能要求,且具備可靠性,綜合考慮滅火彈的需求和參數指標,設計滅火彈的結構,并對關鍵結構的強度進行計算和有限元仿真。計算和仿真結果表明,該滅火彈強度符合要求。最后進行靜爆試驗及射擊試驗,結果表明滅火效能及可靠性均滿足設計要求,證明滅火彈結構設計合理。
關鍵詞:滅火裝置;結構設計;強度校核;有限元仿真;試驗
中圖分類號:TJ51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4)19-0039-04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fire-fighting efficiency requirement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fire-fighting bomb, considering the demand and parameter index of the fire-fighting bomb, the structure of the fire-extinguishing bomb is designed,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key structure is calculated and sim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calculation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fire extinguishing bomb meets the requirements. Finally, the static explosion test and firing test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e extinguishing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which proves that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fire extinguishing bomb is reasonable.
Keywords: fire extinguishing device; structural design; strength check;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test
森林火災是當今世界發生面廣,突發性強,破壞性大,撲救比較困難的自然災害??刂粕只馂氖鞘澜缧缘碾y題,世界各國對此高度重視,紛紛探索研制各種森林滅火設備,采用不同手段進行滅火。然而傳統的滅火方式需要滅火人員靠近火災現場,存在非常大的危險,常常因火災現場風向改變,滅火人員不能及時撤離,造成滅火人員傷亡事故發生。2019年四川涼山木里縣發生森林火災,撲火行動中,受風力風向突變的影響,突發林火爆燃,造成30名撲火人員犧牲[1]。2020年四川涼山西昌市發生森林火災,在救援過程中因火場風向突變、風力陡增、飛火斷路和自救失效,致使參與火災撲救的19人犧牲、3人受傷,這起森林火災造成各類土地過火總面積3 047.78 hm2,綜合計算受害森林總面積791.6 hm2,直接經濟損失9 731.12萬元。
森林滅火武器系統是一種新型的森林滅火裝備,其可以實現遠距離精準打擊、控制并壓制火勢,消滅火源,為后續人員撲滅余火提供了安全保障。森林滅火武器系統主要可分為發射系統和彈藥兩大部分,其中滅火彈藥是核心,其通過各種發射器遠距離將滅火彈藥發射到火場,滅火彈進入火場后通過爆炸將滅火劑均勻地拋撒到周圍,使滅火劑與可燃物充分接觸,達到滅火效果,如重慶長安公司的SLM82、SLM105森林滅火彈,中船重工的MSD-172森林滅火彈,山西北方機械公司的119 mm滅火彈等,在森林火災中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2]。然而,現有滅火彈在滅火效能及可靠性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3-4]。因此,在深入研究滅火機理及滅火戰術,分析現有滅火方式的基礎上,結合總體設計和主要技術指標,綜合項目開發需求,提出一款火箭式遠距離滅火彈的總體方案和指標,并根據試驗結果對其進行優化,最后得到滿足項目研制需求的總體技術方案。
1? 滅火彈結構設計
滅火彈主要由彈頭、彈體、引信和發動機組件組成,外形及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為了保證滅火彈的滅火效能,需要盡可能多地填充滅火劑,彈體選擇玻璃布卷制,其具有質量輕、強度高及工藝性好等優點。結合滅火彈結構及其特性,中心爆管選擇需重點解決長爆管傳爆序列可靠性及分散均勻性問題,優選由環氧玻璃鋼構成的中心爆管[5-6]。
根據燃燒室殼體的結構形狀及工作特點,燃燒室設計為半封閉結構,其前、后端均采用內螺紋結構,有利于將螺紋部位外徑增大,以提高螺紋根部燃燒室壁的強度。另外,發動機采用單噴管結構,噴管型面采用拉瓦爾式結構。在發動機裝藥結構確定的情況下,前支撐裝置固藥板設計為環形溝槽;后支撐裝置擋藥板設計為環形槽,以防止堵塞發動機裝藥內孔。
彈丸常用的穩定裝置有固定式尾翼、卷弧翼、張開式尾翼3種。受全彈結構特征參數的制約,為達到彈丸的飛行穩定性及密集度指標要求,經對比,選用張開式尾翼,并設計合理的翼展和尾翼片數、翼片厚度等參數。
2? 設計計算
2.1? 強度校核
根據上述設計過程得到的滅火彈基本參數見表1。
發射過載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為滅火彈在發射過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彈體中間斷面強度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σ為彈體中間斷面的應力;r1為彈體外徑;r2為彈體內徑。
彈體后螺紋處,發射時戰斗部要承受發動機工作時產生的過載作用,在對螺紋連接強度校核時只考慮螺紋的作用,忽略其彈體端面對連接強度的影響。
螺紋連接強度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τ為螺紋段危險截面的應力;m1為危險截面下方的重量;r為螺紋的中徑;l為危險截面下方的長度。
為了保證燃燒室工作可靠,必須保證燃燒室的壁厚大于或等于最小壁厚。根據《火箭彈設計理論》可知,燃燒室壁厚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δmin為燃燒室最小壁厚;? ? ? ? ? ? 為計算壓強,其中,Kp為由裝藥及零件的制造公差引起的壓強跳動系數,Pm (+50 ℃)為環境溫度為+50 ℃時的最大壓強;ri為燃燒室內徑;[σ]為燃燒室材料許用應力。
同時根據圖紙尺寸查表可知圓柱度為φ0.15 mm,經過計算可得到燃燒時最小壁厚為δc=1.8+0.15=1.95 mm(≤3),所以燃燒室的強度滿足發動機裝藥燃燒時的強度要求。
式中:Pb為燃燒室殼體的破壞壓強。
安全系數為
經計算,各零部件危險截面的強度均滿足發射強度要求。
2.2? 燃燒室、噴管強度仿真分析
燃燒室、噴管作為彈丸發射時的重要危險點,對燃燒室和噴管的強度進行仿真分析。用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軟件對燃燒室和噴管進行仿真分析,得到相應的應力圖[7],燃燒室應力圖如圖2所示,噴管應力圖如圖3所示。
根據對應力圖的分析可知燃燒室和噴管均滿足發動機工作強度要求。
2.3? 滅火效能分析
滅火劑重約6 kg,滅火彈離地6 m空中炸開后,滅火劑均勻拋撒,有效作用半徑為4 m,滅火劑拋撒近似為球形,體積公式如下
因此,單發彈滅火劑布撒的質量濃度為6 000/268.08=22.38 g/m3。
滅火效能是滅火劑最為重要的性能指標,在標準GA 578—2005《超細干粉滅火劑》中,明確要求超細干粉滅火劑滅B、C類火災時滅火質量濃度應小于等于150 g/m3。本文選用的新型ABC超細干粉滅火劑最低滅火質量濃度為64.4 g/m3,另外,由于森林火災現場為開放式空間,需要更大的質量濃度,才能起到較有效的作用。因此,建議進行集群發射(至少一次齊射3發滅火彈),保證炸點位置形成有效空間重疊,從而有效壓制火勢。
3? 試驗驗證
3.1? 靜爆試驗
3.1.1? 試驗設計
為了驗證是否滿足設計要求,進行了以滅火劑拋撒半徑及滅火效能為指標的試驗。根據滅火彈的工作情況,本次試驗采用靜爆方式(圖4),將滅火彈靜置在地面上并在滅火彈周圍布置火源,進行遠程引爆,試驗進行3次[8]。
3.1.2? 試驗結果及分析
在試驗過程中可以觀察到,在第二發滅火彈引爆后,火源就被撲滅,具體試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該滅火彈爆炸拋撒的滅火劑拋撒半徑均在6 m以上,達到了設計預期。
3.2? 射擊試驗
3.2.1? 試驗設計
為了驗證該滅火彈的可靠性,進行了射擊試驗(圖5),并用高速攝像機拍攝滅火彈飛行過程中的運動圖像及滅火彈發射圖像。在自然溫度下,采用簡易發射裝置以6°射角發射彈藥,通過發射控制器控制單發發射,彈藥分為空炸(引信裝定1.5、2 s)和碰炸(引信裝定5 s)2種形式,共6次試驗。
3.2.2? 試驗結果及分析
射擊試驗中可以觀察到彈藥飛行穩定、無零部件解體、發動機作用正常,并采用高速攝影測量每發彈藥的發射情況。射擊試驗的具體結果見表3,試驗表明,該滅火彈在空炸和碰炸2種情況下均可以正常工作,可以證明該滅火彈整體結構的強度符合要求。
4? 結論
1)本文介紹了滅火彈的結構特點、性能參數,說明了滅火彈的關鍵結構,并根據設計要求設計了一款符合要求的滅火彈,可以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2)試驗表明,滅火彈的滅火劑拋撒半徑及拋撒質量濃度達到了指標要求,能夠有效消滅森林火災。
3)試驗表明,滅火彈的彈體、螺紋、燃燒室等結構的強度能夠得到保證,不會出現強度失效的情況,具備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許秀蓮,許然.直擊涼山森林火災:殉職局長楊達瓦[J].廉政瞭望,2019(4):56-57.
[2] 余威,陸強.我國森林滅火技術裝備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2,41(3):421-424.
[3] 康會峰,宣佳林,劉志賓,等.分瓣式滅火彈外形設計與氣動特性[J].液壓與氣動,2020(10):51-57.
[4] 劉九慶,姚凱.氣動擊發環式滅火炮的設計與試驗[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1,40(8):1205-1209.
[5] 朱聰,梁增友,鄧德志,等.裝藥結構對滅火彈滅火劑拋撒影響研究[J].彈箭與制導學報,2020,40(4):85-88.
[6] 陳玉昆,王克印,黃海英,等.中心裝藥滅火彈結構與爆轟拋撒關系分析[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4,33(8):946-948.
[7] 康會峰,宣佳林,馬秋生,等.分瓣式氣動彈射滅火彈發射強度分析與試驗[J].液壓與氣動,2021,45(6):108-114.
[8] 胡智航,孟強,白爽,等.森林火災中高空投擲式滅火彈土中爆炸效果試驗研究[J].科技探索,2022(20):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