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剛
一開初到戌街,看過新鮮熱鬧之后,很長時間里都讓人心情沉重。2004年3月,聚焦“三農(nóng)”問題的電視連續(xù)劇《沃土》在戌街外景地、一個叫老納的小山村開機拍攝。牟定歷史上第一次拍攝電視劇,格外引人注目,人群趕集會一樣走進老納。我跟著宣傳部的人去。看了拍攝場景,看到了當紅明星高明和陳曉藝,和高明有過簡短的接觸和交流。為什么選擇這樣一個偏僻荒涼的小山村?理由令人尷尬。貧困程度符合劇情需要,廉價而眾多的群眾演員節(jié)約成本。結(jié)束后,我寫了一篇《<沃土>改變老納村》的文章在《楚雄晚刊》發(fā)表。高明講過的帶著安慰口吻的一句話至今清晰記得,他說,只要轉(zhuǎn)變觀念,也還有很大的希望。
第二次走進老納村,脫貧攻堅正在如火如荼。長300米的街道,太陽能街燈,小葉榕綠化樹,林立的樓房。如果不是老納完小的牌子,如果不是學校里那株高大的黃果芽樹,我沒有辦法和記憶中的小山村聯(lián)系起來。變化很具象,也很奪目?!段滞痢穭∏槔飶堎N的農(nóng)業(yè)合作社落地開花。我們走進千畝獼猴桃、走進沃柑、走進潘石榴,在熟透的李子園,我們采摘圓潤飽滿爆開的炸水李子,品嘗它濃郁的果味和甜味。和12年前一樣,同樣獲得新鮮信息:農(nóng)業(yè)開發(fā)公司、訂單農(nóng)業(yè)、線上線下銷售、直播帶貨。
幾天前,又再一次前往戌街。戌街鄉(xiāng)舉辦沃柑產(chǎn)品展銷活動,主題是“沃土戌街,柑好有你”,邀請了一大群文藝積極分子。我們領了嘉賓證,就在會場活動。攝影的忙著照相,繪畫的或許打著腹稿。我先轉(zhuǎn)了脫貧攻堅中建成的四縱三橫的中心村,然后到會場(廣場)看展出的果蔬,黃橙橙的沃柑搶眼且誘人。有切開的果實和榨好的果汁免費品嘗,在四月天里吃或者喝都倍覺甘甜。舞臺上左腳歌舞表演后是沃柑種植的十八家基地現(xiàn)場PK,評選最大個的沃柑王。
主辦方安排我們走進白銅廠基地。駛出中心村六七公里,往右拐上一個坡道,客車停在山門外邊。踏進山門,一路上坡,差不多四五百米臨近白銅廠村,矗著一個萌態(tài)十足的打卡點:黃橙橙的三個果實頂著免耳朵一樣的綠葉,“沃在白銅廠,柑好遇見你!”像招手迎賓。熟悉情況的人介紹說,基地還開展觀光旅游,親子活動、品嘗和現(xiàn)場采摘,五六月份很熱鬧。走過白銅廠村,就進入基地。辦公和生活區(qū)高居山頂。果樹包圍著一個大大的池塘,水從三四里外山峽中的勐崗河抽上來,可以灌溉整片林地。游人眾多,有彝繡T臺表演,有左腳歌舞,有孩子游園:吸吸樂、環(huán)環(huán)相扣、盲人敲鑼,有成人土味游戲:吆雞比賽、玉米激勵、扁擔快跑。
用手機照相,發(fā)圖片給遠在杭州和上海的朋友,把所有活動都看遍了,我找到接待處的一個彝家妹子(她穿著彝裝),說我想找個人了解一下基地的種植情況。她很熱情地撥打電話,過了三五分鐘,一個年輕人出現(xiàn)在辦公區(qū)朝我們揮手。打過招呼后,他把我?guī)У轿幕?。像接待過很多采訪,他的介紹言簡意賅,我想了解的和沒有想到的他都一并說了。我很好奇,試探著問他的身份,他爽快地說自己叫沈剛,碗廠村監(jiān)委主任。離開時候,我說起來,鄉(xiāng)黨委宣傳委員嚴崇溪說,小沈腦子活,思路好,還很熟悉抖音快手這些自媒體。
白銅廠沃柑基地700畝,是2016年全鄉(xiāng)最早引進的。戎街鄉(xiāng)地處干熱河谷,日照時間長,種植沃柑可以晚熟(比廣西、四川、湖南等主產(chǎn)區(qū)晚兩個月),采摘售賣有一個時間差。2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花,4月下旬至6月中旬果實上市。沃柑子母同株,可以掛在樹上保鮮。一株樹上有成熟了胖乎乎的橙色果實,也有青綠的半大果,還在枝頭開著白花,花瓣包裹筷頭大的幼果。成熟的果子全年掛在樹上,笑吟吟耐心等待采摘,你不采摘它不落地。我站在果樹前沉思,飄飛的思緒神游戌街鄉(xiāng)18片近4000畝沃柑果園。正在采摘果實的人,坐在游廊里的老人,游樂的大人孩子,不知是否都和我一樣心里涌著沃柑的甜蜜果味。
我走進隔著辦公區(qū)百十米的白銅廠村。傳說過去戌街銅冶煉產(chǎn)業(yè)興盛時期,發(fā)現(xiàn)用村子里一條山箐的泉水冷卻剛出爐的銅錠,紅銅能夠變成白銅,這樣得了白銅廠村名。2002年因地質(zhì)災害從數(shù)里外的勐崗河邊搬遷過來。統(tǒng)建的村莊白墻青瓦,生活飼養(yǎng)分離,坐北朝南整整齊齊七排房屋,每排4家共28戶。走遍村莊,我沒有遇到人。差不多每排都停放著一二輛轎車,有一處房門虛掩的畜廄,我走進去,圈著七八只雞,三頭豬,一條黃牛和兩頭驢。剛好要離開的時候,巧遇一個領著小孩的大媽。大媽也很熱情,說家里流轉(zhuǎn)的土地有5畝,她算了一下,說租金頭年500塊起步,每年遞增50塊,現(xiàn)在每畝900塊。她又說,現(xiàn)在老板在戌街村新建一片基地,1000塊起步,1500塊封頂。說到基地務工,所說和沈剛介紹的一樣。村里在家的30多人,都可以在基地做活,工價一天100元。沈剛說,5月份采摘的時候,白銅廠基地每天需要一百人以上,戌街基地多,工價便宜了或者中午供餐伙食不好請不到人。村里的人不夠,要到集市上去請,開著依維柯車接送?,F(xiàn)在有了專業(yè)的務工隊伍,疏果采摘裝車都很熟練,勞務費用由經(jīng)理統(tǒng)一和老板談。
在戌街人口里,勐崗河冠著一個大字,戌街山水傳說都和勐崗大河關(guān)聯(lián),河床上有溫泉,匯入不息流淌的河水,滋養(yǎng)戌街人民。高海拔、晝夜溫差大、光照足、干熱河谷氣候,戌街人就驕傲地說,所以我們戌街的沃柑這樣甜。
我們返回中心村會場,才四點鐘,我跟著一群攝影的朋友去掃街(抓拍),黃果芽古樹、榨甘蔗的石榨子、護佑商家的關(guān)圣宮,還跑到高處遠眺拍攝過《沃土》的老納大壩,想著飯點還早,經(jīng)過一排餐館,就有人熱情邀請我們品嘗戌街的黃牛肉和米白酒。返回縣城的時候,思緒再次飛揚,我在腦海里翻閱自己的戌街記憶,起點是沃土,過程是脫貧攻堅故事和情景,終點是沃柑,連著一個大大的甜字。
選自《楚雄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