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洺語 程立濤
紅色文化場館作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世界的重要場所,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示范基地。進入新時代,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需求層次多樣化,我們需要不斷對愛國主義教育方式進行創新,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場館的愛國主義教育意蘊,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具有積極作用。
紅色場館是紅色文化的主要載體和展示平臺,也是一座包含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寶藏。紅色文化場館通常依托遺址、遺跡、人物故居而建,往往有著豐富的物質藏品,并以此成為一段紅色歷史或人物精神的重要標識與象征。在我國,紅色文化場館資源分布廣泛、規模大小不一、類別多樣。例如,有以杰出人物為主要依據的紅色場館或故居;有重要會議、會址類紅色場館;有以戰爭和重大革命事件發生地為依托建立的紅色場館和革命烈士陵園類紅色場館。
情感共鳴在心理學的范疇內“通常指他人情感表現或造成他人情感變化的情境(或處境)的刺激作用下,所引起的情感或情緒上相同或相似的反應傾向”。在紅色文化場館中,特別是在一系列的紀念館中,一排排整齊陳列的文物能夠激起國民的愛國之情。愛國情懷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感。在新時代背景下,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我們需要喚起廣大群眾的情感共鳴來引導群眾樹立遠大理想,通過愛國主義教育讓人民群眾常立志、立長志,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基礎上,逐漸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作為與歷史、文化、藝術、科技的相遇之地,紅色文化場館還蘊藏了豐富的榜樣激勵資源。孔子在《論語·里仁》里中談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號召人民大眾向品德高尚的人看齊。“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紅色文化場館作為紅色資源的保存者和歷史的記錄者,收藏了諸多蘊涵著愛國志士報國精神的展品,這便是榜樣激勵價值最突出的體現。紅色文化場館可以將歷史人物“活化”,并與其藏品相結合,講好榜樣故事,發揮其精神引領、典型示范等作用,進一步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國家歷史的認知、對民族發展的認同,凝聚起更強烈的愛國情、報國志。
文物史料是歷史的載體,通過發掘文物史料,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歷史,領會厚重深沉的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因此,紅色文化場館在收藏豐富藏品的同時,應當深度挖掘和展示歷史文物的價值,詳細梳理館藏革命文物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線索,讓參觀者在參觀瀏覽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歷史文化體驗感和獲得感,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進而使愛國主義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豐富愛國之知的同時涵養愛國之情,將愛國主義情懷厚植在每個人的心中。
科技的進步,給博物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為博物館注入了創新的活力。虛擬現實技術(簡稱“VR”)又被稱為虛擬實境或者是靈境,若將其運用到紅色文化場館展陳中來,則能夠實現“文物會說話”的神奇效果,從而大大提升文物展陳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發廣大群眾的探索欲和參與感,作為一種柔性且自然的教育方式往往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使愛國情懷深深根植于人民的血液和靈魂之中,使紅色文化場館不再是冷清的儲藏間,使受眾身臨其境,感受愛國精神熏陶。
近年來,大“IP”的概念深入到了文學、影視、動漫等各領域,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和追捧。“IP”全稱為(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譯為“知識產權”。隨著互聯網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打造文化“IP”為紅色文化場館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式提供了新思路,不同地區的紅色文化場所可以利用各個地方不同的革命文化底蘊,打造出承載著相關歷史故事的紅色“IP”,使得愛國主義教育更加生動,增進青少年對歷史的理解力和感知力,體會中華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文化“IP”的打造,可以讓參觀者感受愛國人士的赤子之心和堅定信念,以浩然正氣凝聚起堅決維護民族獨立,捍衛民族尊嚴的蓬勃力量。
(四)加強館校聯動,實踐報國之行
愛國主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補充廣大群眾的知識層面,而是要做到知行合一,習近平指出,“‘知是基礎、是前提,‘行是重點、是關鍵,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要引導和鼓勵廣大青少年將所學的歷史文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感悟愛國情懷。這就需要場館的工作人員和學校人員加強溝通合作,使得紅色文化場館的參觀展覽能夠走進校園,同時結合大中小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內容開展不同主題的展覽和講解,使學生們加深對愛國主義的理解,用一種更輕松、更生活化的方式將愛國主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