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作出了碳排放的承諾,努力爭取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中和表面看似乎是個簡單的環保問題,其實背后是國家能源安全問題。但是如果你以為它只是國家能源安全問題,那格局就小了,其實它真正解決的是一個更加宏大的問題,關乎中國經濟整體結構的產業布局。
碳中和對我們國家來說,是一個完美的、經濟轉型的卡尺。要實現碳中和,減少排放,第一步就是要淘汰掉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
第二步是產業升級。以前說產業升級,意思是把工業、制造業轉型成為服務業,大家都覺得開工廠不如投資金融或者互聯網高級,使得我們國家的制造業生產總值在GDP 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近幾年,這個事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家要求“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們以前看英國和美國,特別是美國,都以服務業為主,靠著金融和互聯網在全世界賺錢。但是最近幾年美國這個路徑暴露了自己的問題。那么,什么樣的制造業是我們想要的制造業呢?是高效、高附加值、低污染的制造業。這些完全符合碳中和的需求,等于是用一把環保的尺子,量出經濟發展最需要的產業,這才是碳中和最大的意義。
(摘自《讓財富找到你:有溫度的經濟學》,民主與建設出版社,Stacy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