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既要有效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的危害損失,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又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迫切需要轉變過度依賴化學農藥的防病治蟲方式,推進綠色防控,實施病蟲害綜合防治、可持續治理。基于此,本文圍繞金橘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展開分析,包括金橘主要病害(柑橘炭疽病、柑橘黑星病、流膠病)和主要蟲害(紅蜘蛛、薊馬、蚜蟲、橘小實蠅),提出了以綠色防控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以期提高金橘果實的產量和品質,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保護和持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陽朔縣
陽朔縣位于廣西東北部,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溫和濕潤,四季分明,位處我國柑橘優勢地理產業帶,十分適宜金橘的生長。金橘是陽朔縣栽培面積最大的水果品種,現有栽培面積22.3萬畝。近年來,受氣候、病蟲源和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響,金橘病蟲害呈現偏重發生態勢,影響了金橘果實的產量和品質,不利于金橘種植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以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探索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新模式,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病蟲害可持續治理技術體系,是金橘病蟲害綜合治理措施的發展方向。
1 金橘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
1.1金橘主要病害
1.1.1 柑桔炭疽病
發病癥狀。柑桔炭疽病主要危害金橘樹的葉片、枝梢、花果等。在葉片上,主要表現為葉斑型、葉枯型。葉斑型是指病斑長在葉片的近葉緣、葉尖位置,呈半圓形或近圓形,略有凹陷,中間呈灰白色,邊緣發褐色或深褐色,并有規律排布的黑色小粒點;葉枯型是指病癥從葉尖開始侵襲,早期呈暗綠色水漬狀,逐漸發展成黃褐色大病斑,導致侵染組織枯死,造成落葉。枝梢發病癥狀通常有慢性型和急性型。慢性型是指枝梢上的病斑逐漸擴大,顏色由淺變深,最后導致整條枝梢枯死,呈灰白色或淡褐色;急性型則是指枝梢中部的病斑迅速向下蔓延,顏色迅速加深,最終導致整條枝梢枯死,多發在雨后高溫時期。炭疽病侵染花果往往會出現金橘花雌蕊柱頭變褐腐爛的情況,從而導致落花;幼果出現暗綠色油漬狀斑點,并逐漸擴散到整顆果實上,導致果實呈深褐色并出現腐爛現象。
發病規律。柑橘炭疽病是由圍小叢殼菌引起的。這種病菌主要通過空氣傳播和接觸傳播途徑感染植株。當空氣中的孢子濃度較高或植株之間相互接觸時,病菌就有可能侵入植株體內。此外,該病菌還可以直接侵入或通過傷口處侵染植株。一般來說,在高溫多雨的夏季,柑橘炭疽病發病較為嚴重。這是因為高溫多雨的環境有利于病菌的生長繁殖,同時也增加了植株受到感染的風險。另外,該病還具有潛伏性,其在侵染植株后會潛伏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病菌會在植株體內不斷繁殖,但并不立即表現出癥狀。當遇到對植株生長不利的因素后,如干旱、低溫等,病菌才會迅速繁殖并導致植株發病。
1.1.2 柑橘黑星病
發病癥狀。柑橘黑星病又稱柑橘黑斑病。這種病害不僅主要侵染金橘果實,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葉片也會受到影響。柑橘黑星病會導致金橘早期落果和落葉,從而嚴重影響金橘的產量。在許多情況下,柑橘黑星病通常會選擇即將成熟的金橘果實作為其侵染的目標。當這種病害發生時,金橘果實上會出現兩種主要的癥狀,即黑星型和黑斑型。黑星型是指金橘果實表面出現紅褐色的小斑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斑點會逐漸擴大,最終形成一個圓形的黑色區域,該區域的周圍可能會有一些輕微的黃色或棕色的邊緣。而黑斑型則是指金橘果實上出現較大的黑色斑塊,比黑星型的癥狀更為明顯,斑塊的形狀和大小可能會有所不同。在某些情況下,這些黑色的斑塊可能會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黑色區域。
發病規律。柑橘黑星病是一種由柑橘球座菌侵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該病菌可在病葉、病枝、病果上越冬,待環境條件適宜時,會釋放出大量孢子,借助空氣進行傳播,飄散到植株幼果、嫩梢等部位進行侵染。一般柑橘黑星病的發病過程通常具有3~12個月的潛伏期。在這段時間里,病菌會在植物體內繁殖,但并不會立即顯現出病癥。當果實即將成熟時,病菌會開始活躍,導致果實出現病斑,甚至變黑腐爛。在陽朔縣,柑橘黑星病主要在悶熱的夏季發生。這是因為這個季節溫度高,濕度大,非常適合病菌的生長和繁殖。
1.1.3 柑橘流膠病
發病癥狀。流膠病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和致病性的植物病害,其傳播速度和致病率均較高。當金橘果樹受到流膠病的侵染時,會出現一系列明顯的發病癥狀。首先,果樹的主干和主枝上會出現以皮孔為中心的瘤狀突起,這些突起通常質地堅硬,表面光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瘤狀突起會逐漸增大,最終導致瘤皮開裂并溢出膠液。其次,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病菌會侵入果樹的木質部,導致木質部出現病變,果樹的水分和養分輸送受阻,從而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和發育,進而導致果樹葉片發黃、果實變形、果實品質下降等問題。
發病規律。流膠病是一種真菌性病毒,其發病原因與多種因素有關。首先,剪枝是引發流膠病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對金橘樹進行修剪時,操作不當或工具不干凈可能會導致病菌的侵入。其次,土壤也有可能引發流膠病。土壤質量不好,缺乏養分或者排水不良,這些情況都會增加金橘樹受到病菌侵害的風險。再次,一些害蟲如薊馬、螨蟲等會吸取金橘樹汁液,導致樹體受損,從而為病菌提供侵入的機會。最后,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這種環境條件有利于病菌的生長和繁殖。
1.2 金橘主要蟲害
1.2.1 柑橘紅蜘蛛
分布與為害。柑橘紅蜘蛛又稱柑橘全爪螨,主要為害金橘的葉片、果實和綠色枝梢,其中葉片受害較為嚴重。當柑橘紅蜘蛛侵害葉片時,葉片會出現灰白色斑點,隨著斑點的擴散,葉片逐漸枯黃并最終脫落,嚴重影響金橘的長勢。此外,受害的金橘幼果表面往往會出現淡綠色斑點。隨著果實的成熟,這些斑點會逐漸變為淡黃色。這不僅影響果實的外觀,還會導致果實較小,從而降低果實的品質。更為嚴重的是,柑橘紅蜘蛛在嚴重侵害時甚至會危害果蒂,導致果實無法正常生長,最終出現落果現象,嚴重影響金橘的產量。
發生條件。在陽朔縣的氣候條件下,柑橘紅蜘蛛年發生13~16代。每年的2~3月,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柑橘紅蜘蛛的卵會開始發育并孵化。當夏季來臨、高溫炎熱時,由于環境條件的變化,紅蜘蛛的蟲口數量會有所回落。然而,當秋季氣溫下降時,紅蜘蛛的蟲口又會重新升高,進入下一個繁殖高峰期。
1.2.2 柑橘薊馬
分布與為害。柑橘薊馬的為害主要表現在對果實和葉片的損害上。它們會在幼果的萼片或果蒂周圍吸取其中的汁液,導致果實變形、變軟,甚至出現斑點和腐爛現象。一般嫩葉受到柑橘薊馬侵害后,葉片會變薄,同時中脈兩側會出現灰白色或灰褐色條斑,嚴重時甚至出現葉片扭曲變形現象,從而影響金橘樹的生長勢。此外,柑橘薊馬還會傳播病毒,進一步加劇果樹的病害發生。
發生條件。柑橘薊馬的發生與環境條件密切相關。首先,溫暖濕潤的氣候有利于柑橘薊馬的繁殖和生長。因此在4~10月之間可以發現癥狀較為嚴重。其次,在果樹種植密度過大、通風不良的情況下,柑橘薊馬容易滋生和擴散。此外,果樹受到其他病蟲害的侵害或者使用農藥不當也會增加柑橘薊馬的發生風險。
1.2.3 蚜蟲
分布與為害。蚜蟲是一種常見的害蟲,其種類繁多,包括棉蚜、木槿蚜等。通常蚜蟲會以金橘的嫩芽、新葉和花蕾等部位為食,通過插入口器刺入植物組織,吸取其中的汁液來獲取營養。這種行為會導致金橘葉片出現黃化、卷曲變形,新葉扭曲變形,花蕾發育不良,樹勢衰弱。同時,蚜蟲還會在果實表面排泄糞便,這不僅會影響金橘的生長發育,還會導致金橘產量下降,品質變差。這是因為蚜蟲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這些病原體會侵入金橘的組織中,引發病害的發生。
發生條件。蚜蟲的繁殖和生長通常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蚜蟲能夠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因此,在陽朔縣,蚜蟲的出現和繁殖主要集中在3月至10月之間。在這個時間段里,當溫度保持在24~27℃時,蚜蟲的繁殖速度最快,能夠迅速繁殖并形成大量的后代。此外,陽朔縣常年保持著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這也為蚜蟲的年發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當地每年都會出現15~20代的蚜蟲。同時,由于世代重疊的原因,蚜蟲的數量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加,這對金橘的生長和發育造成嚴重的威脅。
1.2.4 橘小實蠅
分布與為害。橘小實蠅主要以果實為食,尤其偏愛成熟的柑橘類水果。因此,對于金橘果園來說,橘小實蠅是需要重視的蟲害之一。一般來說,雄成蟲不會對金橘造成危害,而雌成蟲在交配后會將產卵器插入金橘中進行產卵。隨著幼蟲的孵化,它們會逐漸蛀食金橘的果肉,導致金橘腐爛并大量掉落。此外,雌成蟲在金橘表面產卵所造成的傷口也會使金橘內部汁液溢出,從而吸引病原微生物侵入,進一步導致金橘腐爛。
發生條件。橘小實蠅的繁殖涉及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首先,橘小實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溫暖的氣候和適宜的溫度與濕度是橘小實蠅繁殖和生長的理想環境,當溫度處于20~30℃、濕度范圍在60%~80%時,繁殖速度較快。其次,橘小實蠅的發生也受到季節性變化的影響。春季和夏季是橘小實蠅繁殖和活動的主要季節,因為溫暖的氣候和豐富的食物資源為它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在秋季和冬季,橘小實蠅的活動會減少,尋找越冬的地方,進入休眠狀態。陽朔縣處于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常年氣溫較高,季節變化不明顯,因此橘小實蠅終年發生為害,每年發生4~11代,世代重疊。一般情況下,5~10月是陽朔縣橘小實蠅的發生高峰期,若金橘正處于成熟階段,受害程度會更加嚴重。此外,橘小實蠅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能夠在果園的所有地方進行生存和繁殖。
2 金橘主要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措施
2.1 農業防治措施
種植抗耐病優良品種。金橘對柑橘黃龍病具有極強的抗耐病性,尤其是近年選育成功的朔金1號、朔金2號,抗逆性強、適應性好、高產穩產,產品具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力,可以推廣種植。
推廣健身控害栽培技術。一是加強種植管理,通過合理控制金橘果樹種植密度,保持果園內部的通風透氣度,從而減少樹體之間的接觸,降低病蟲害的擴散率;同時,還需要避免深栽,將幼樹栽植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二是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氣性,促使金橘健壯生長,提高果樹的抗病蟲能力,避免過量施用氮肥而導致柑橘樹過度生長,增加金橘病蟲害的發生風險。三是科學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濕潤度和果園空氣濕度適宜,營造不利于病蟲害滋生的果園小環境,尤其是大雨過后,要及時排除積水,避免果園濕度過大,增加金橘流膠害的發生風險。四是適時修剪,定期對金橘樹進行修剪,以保持樹冠的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的滋生。五是清除病蟲源,在果實采收完成后,清園并及時清除病蟲殘枝、病葉,處理病株,保持果園清潔。
2.2 理化誘控措施
一是昆蟲光誘控害技術措施。利用害蟲趨光性的習性,5~10月,每30~50畝安置1盞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鱗翅目害蟲,如金龜子、天牛、夜蛾類等趨光性害蟲。應用黃板誘殺蚜蟲、粉虱,減少農藥使用,培育天敵數量。二是昆蟲色誘控害技術措施。利用害蟲具有趨光的習性,早春利用黃板誘殺蚜蟲、粉虱、橘小實蠅等害蟲;5~7月,金橘開花期,利用藍板誘殺柑橘薊馬等害蟲。三是昆蟲性誘控害措施。在金橘果實轉色期或害蟲剛進入高峰期,使用性誘劑誘殺橘小實蠅,一般每畝地需要放置3~5個誘捕器。
2.3 生物防治措施
一是統一釋放昆蟲天敵,每年4月中旬到8月上旬統一釋放捕食螨防治柑橘紅蜘蛛、銹壁虱;11月中下旬統一釋放捕食螨防治柑橘紅蜘蛛;5~10月釋放實蠅繭蜂、前裂長管繭蜂、隱翅蟲等防治橘小實蠅。二是生物制劑防治,使用苦參堿、Bt制劑、天然除蟲菊素、金龜子綠僵菌、木霉菌等生物制劑防治金橘病蟲害。
2.4果園生草與生態調控技術
一是每年3~4月份鏟除果園里的惡性雜草,保留良性雜草,以增強防旱保溫保濕能力,改善果園小氣候,為金橘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捕食螨等多種天敵提供棲息地和食源地,減少蟲害的發生。二是人工種植藿香薊、三葉草等,增強植物和節肢動物多樣性,增加天敵種群量,以利于控制害蟲。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金橘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可以發現金橘病蟲害呈現多樣化的發生特點。在生產實際中,應當秉持針對性原則,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綠色植保策略為指導,從果園生態系統出發,以農業防治、健身控害栽培為基礎,優先采用理化誘控、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措施,協調應用化學防治、科學安全用藥技術,確保金橘生產安全和果實質量安全,保護和持續改善果園生態環境,增加生物多樣性,不斷提升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助力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翠英.柑桔紅蜘蛛的發生特點與綜合防治[J].新農村,2023(08):24-25.
[2]饒群,周明平,彭家清.十堰地區柑桔主要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技術[J].湖北植保,2022(04):55-58.
[3]陳海棟,郎君.蜜糖金桔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新農村,2021(10):26.
[4]周文昌.柑橘類果樹流膠病預防技術要點淺析[J].南方農業,2020,14(0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