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經濟化形勢下,我國農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通過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為自身贏得了更大的發展優勢,從而具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農業整體的生產活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實現了現代化種植。目前我國十分重視綠色發展理念的落實,農業也在朝著綠色化的方向發展。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推廣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能夠成為農業經濟蓬勃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量。本文概括了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和綠色小麥田間管理工作,并從多個方面闡述了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推廣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田間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我國作為糧食生產大國,想要確保朝著更加穩定的方向發展,就要注重人口糧食需求的滿足。通過在農業種植中運用更加先進的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還能促進農民經濟效益的增長。小麥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情況會對我國整體的糧食安全產生深遠的影響。大部分農民在種植小麥時一味依賴傳統種植技術,導致其種植水平難以得到發展。需要注重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的推廣,為小麥的綠色種植提供更加穩固的保障。
1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
1.1選種及處理
用于綠色種植的小麥品種應滿足三點要求,即發芽率高達90%以上,純度高達99%以上,含水量低于15%以下。在選擇品種的過程中,應優先選擇成活率高且抗風、抗病等能力強的種子。具體還需當地的農民充分結合區域種植特點,選擇合適的種子。在選好合適的種子后,就可以開展相應的處理工作。先將質量差的種子篩選掉,再進行統一曬種。若想進一步提高種子的性能,可以選用科學藥劑進行拌種。
1.2選地及整地
選擇優良的土壤可以初步為小麥創建良好的生長環境。目前我國的機械化技術已經十分普遍,可以通過機械進行耕地。通過耕地對土壤進行改善,人為創建良好的種植環境。耕地的原理是通過破壞土層,達到松土的效果,增加土壤的通風性。若土壤中含有的營養物質較少,很難滿足小麥種子的生長需求,則可以向土壤中灌溉水或施加肥料,確保土壤有很好的墑情。一般情況,大部分農民會選擇在土壤中施加農家肥或復合肥[1]。
1.3播種及施肥
在準備好土壤后,便可以開始播種工作。結合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播種方式。此時還需農民能夠充分結合土壤條件,調整合理的播種間隔與深度。與此同時,也需充分結合小麥的生長特點,選擇早播或晚播,最好達到“一播全苗”的效果。對于偏冬性的小麥品種,則可以采取晚播的形式,在10月上旬進行播種。播種之后,就可以進行相應的施肥工作,因為小麥種子在生長過程中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大,土壤中原本含有的營養元素可能難以供應其實際的生長需求。具體施肥量需要結合所選肥料進行掌控,若施加微量元素肥,每畝地可施加1000千克左右。
2 綠色小麥田間管理工作
播種之后還需進行田間管理工作,確保小麥植株茁壯成長。綠色小麥的田間管理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不同階段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1冬前管理
播種十天后,麥苗就會長出來,農民可以對其實際生長情況進行大致的了解。若田間存在質量較差的麥苗,則需立即更換,做好查苗補缺的工作。若存在部分麥苗生長過剩,枝葉過于茂盛,也可適當切斷其根部,以免出現部分麥苗爭奪過多水分的情況。與此同時,也要注意雨后的處理工作。因為下雨容易導致土壤出現板結的情況,影響到土壤的通風性。及時進行化鋤,將板結破除,推動麥苗根部的生長。冬前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保證麥苗健康生長,確保其能夠安全越冬。因此,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格外注重田間水分的掌控,灌溉水工作和雨后的處理工作同樣重要。既要避免田間出現積水的情況,也要保證麥苗能夠吸收充足的水分。
2.2春季管理
由于春季雜草生長比較茂盛,這一階段的田間管理應注重田間水、雜草的管理,及時清除雜草并做好排灌水的工作,促進麥苗的生長。由于這一時期處于麥苗生長的關鍵時期,只有保證麥苗的正常生長,才能夠為后期的結果奠定良好的基礎。春季管理的重點應放在肥料的控制方面。定期為其追加化肥,使其平穩度過抽穗期。等到挑旗期,應注重水分的管理,結合土壤的實際墑情進行灌排水工作,有利于增強小麥籽粒的營養品質。春季小麥將會進入到返青階段,需要結合田間墑情適當灌溉,并且對灌溉水量進行把控,避免造成小麥瘋長,影響整體生長狀態[2]。
2.3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做好小麥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需要秉持“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原則,根據不同的病蟲害采取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種防治手段,要盡量避免對小麥本身產生影響。到了后期小麥基本已經長成,此時就很容易吸引害蟲。尤其是開花期遇到雨天,很容易加大小麥遭受病蟲害的概率。此時還需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還可以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通過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對小麥生長情況的全面檢測,以便及時發現小麥生長的異常,采取相應的防治手段。如:小麥出現紋枯病時,其全階段都有可能遭受此病害的影響,通常會出現爛芽、病苗、死苗、花稈爛莖、倒伏等癥狀。針對小麥紋枯病,可以采取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的方法。先在前期對小麥的種子進行藥劑浸泡處理,提升種子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和自身質量。再使用甲基保利特10g+能靚1號20mL/施好美25mL,兌水15kg,對小麥進行噴霧處理。
3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推廣的優化策略
3.1加強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推廣的力度
通過加強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推廣的力度能夠實現推廣方面的優化,使得推廣的措施井然有序地開展。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否則很容易在推廣的過程中受到過多約束。加大推廣力度能夠確保從多方面支持推廣工作的開展,也有利于技術及管理手段發揮真正的作用與價值。
技術方面的加強。技術方面的加強能夠為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推廣奠定良好的基礎,這項技術能夠通過不斷的優化與創新,從而擁有更高的實踐應用價值。此時還需相關的技術研發人員能夠對這項技術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還可以結合當地的種植特色,將許多研究出的知識在當地進行宣傳,這就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技術的價值,在推廣的過程中也能夠得到更多農民的支持[3]。
資金方面的加強。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通過資金方面的加強,能夠使得這項推廣工作具有更好的經濟條件。想要優化資金方面,可以與其他企業達成合作的關系,通過合作形成互利共贏的美好局面。例如,可以與農機公司進行合作。因為技術的使用離不開機械設備的支持,在技術推廣的同時,進行農機公司的宣傳。農機公司在銷售的過程中,注重技術的普及,就能夠有效優化技術推廣的效果。
政府方面的加強。這一方面的加強有利于讓推廣工作更加高效地開展,通過獲得政府的支持,增加技術與田間管理工作的可信度,能夠讓相關知識更加迅速地走進大眾的視野中。這就需要相關部門能夠與當地政府進行充分的交流,確保能夠貫徹落實我國關于這一方面的政策,為推廣工作的開展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與此同時,還可以在當地的政府部門設立宣傳欄,將政府作為推廣的重要平臺之一。
口碑方面的加強。通過樹立起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良好口碑,能夠有效增強推廣的效果。想要加強這一方面的推廣力度,可以通過邀請農民成為“代言人”,讓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實際應用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效果,引起更多用戶的關注和興趣。這種推廣方式是從農民自身的角度出發,能夠使其具有更加強大的口碑。
3.2拓寬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推廣的渠道
想要實現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推廣的優化,還需拓展推廣的渠道。渠道的拓寬有利于進一步擴大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推廣的范圍,讓更多的人了解相關知識,從而實現我國農業整體的現代化發展。目前我國的科學技術正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推廣工作環境已經發生變化,只有拓寬渠道,才能確保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實現高效宣傳。渠道拓展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自媒體推廣。自媒體推廣是指利用新聞媒體、博客、廣播電視等媒介進行傳播的一種網絡推廣方式。自媒體的目標群體一般是以個人為中心建立,內容比較容易,易于傳播和廣泛宣傳。這種推廣方式能夠充分利用線上的資源,達到精準推廣的效果。但是推廣的成本較高,若想通過這一渠道進行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可以與一些優秀的自媒體平臺合作,這樣也能夠有效降低推廣的成本。并且在推廣的過程中,應注重內容的原創性,以免內容過于同質化而起不到好的推廣效果。
搜索引擎推廣。這種推廣方式是近幾年非常流行的網絡推廣渠道之一。可以快速引起良好的推廣效果,擴大信息的推廣范圍,同時也能夠降低成本。可以根據不同的網站選擇不同的方式來進行不同類型網站的推廣,能夠實現信息的迅速傳播。此時便可以通過這種推廣方式將“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和“綠色小麥田間管理”作為推廣的關鍵詞,吸引更多感興趣的人點擊搜索,從而達到推廣的效果[4]。隨著搜索的人越來越多,關鍵詞的熱度也會越來越高,有利于其知名度的提高,更好地將先進的技術與手段滲透到農民的日常生活中。
短視頻推廣。現階段,短視頻推廣已經成為信息推廣的主要形式之一,因為我國短視頻用戶數量正處于逐漸上升的階段。短視頻推廣可以成為拓展的渠道之一,達到良好的推廣效果。相關技術推廣人員可以通過剪輯視頻,將內容發送到抖音、快手等平臺,達到知識推廣的效果。農民在閑暇時間刷短視頻時,就可以了解到相關的內容。此時還需確保視頻內容的真實性,才能真正實現知識的宣傳,過于夸大很容易導致農民出現抵觸心理。
3.3建設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推廣的基地
在進行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推廣的過程中,主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農民對這一技術與管理手段不信任,這導致其難以得到真正的應用。對于農民來說,這一技術比較陌生,如果將其應用到實際的種植工作中,容易產生風險,甚至自身會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建設專門的推廣基地則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基地的建設能夠讓農民直觀地感受到這一技術與管理手段帶來的實效,從而配合推廣工作的開展,確保技術與管理手段的真正落實。想要建設專門的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推廣基地,還需通過以下四個步驟。
建立基地組織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能夠確保推廣基地處于規范的管理下,從而發揮其真正的推廣作用。制度中應包括對基地內部工作人員的日常行為約束,不僅需要其開展基地管理工作,還需肩負起相應的宣傳工作。對于來基地參觀的農民,工作人員需要主動承擔起講解員的責任,幫助其更好地了解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工作的優勢,并通過成果的展示加強宣傳的可信度。這需要工作人員能夠有足夠優秀的服務意識,將技術和管理工作的相關知識傳遞到位。
做好基地區域的劃分。推廣基地區域的劃分有利于更加高效地開展推廣工作,將種植的不同小麥劃分為不同的區域,讓農民了解不同小麥品種實現綠色種植及其田間管理工作的效果。同時也可以建立起相應的對比區域,讓農民更加直觀地看到運用技術和不運用技術的區別。這樣基地也能起到更大的推廣作用,將許多抽象化的知識生動地展現在農民面前。
明確基地的重點建設內容。不同的推廣基地建設的重點也會有所差異,此時只有明確建設的重點,才能夠確保進行有方向的推廣。為了確保建設重點內容的落實,可以在建設區域設置相應的醒目標牌,標明區域的面積和產品等信息。農民在參觀基地時就可以按照提示進行自主參觀。這樣能夠滿足不同參觀人員的需求,優化農民接受知識這一過程的體驗。
制定規范的基地參觀流程。流程的制定能夠使得基地的推廣質量與效率得到提升,以免出現參觀人員過多,部分人員接受知識不到位的情況。流程中應包括參觀方法,為了確保實現有效參觀,還應表明一次完整參觀最多有多少人能夠參與。這樣可以確保進入基地的農民精準學習技術知識,提高技術與管理工作推廣的實效性[5]。
綜上所述,通過推廣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能夠有效調整我國的農業種植結構,實現科學技術與農業領域的充分融合。小麥用途比較廣泛,不僅是面食的原材料,還能通過加工制作成優質的飼料。推廣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能夠有效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使其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創造出巨大的效益。應用綠色小麥種植技術,開展科學的田間管理工作,還能夠提高農戶的經濟收入,這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目前我國大力提倡綠色農產品的生產,這就意味著這項綠色技術會在我國農業整體的發展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耿才基.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策略探討[J].種子科技,2023,41(18):88-90.
[2]馬東妮,溫彩虹,羅鴻.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策略[J].黑龍江糧食,2022(10):33-35.
[3]王清明.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策略[J].黑龍江糧食,2022(10):36-38.
[4]王秀霞.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策略[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2(3):130-131+134.
[5]朱燕,林偉.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推廣[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3):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