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口規模的不斷膨脹,對糧食和蔬菜的需求也隨之升高。油菜是我國最主要的產油原料之一,水稻更是絕大多數人的主食,因此這兩種作物在我國有著較大的種植規模。目前,稻油輪作種植模式正處于不斷推廣之中,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能夠促進農業種植經濟效益的提升。本文將結合實際詳細探討稻油輪作種植技術以及相關的推廣運用,希望能對我國農業技術的長遠發展提出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稻油輪作;種植技術;技術推廣
水稻和油菜是我國重要的糧油作物,水稻種植以雙季稻或單季稻為主,油菜種植則以旱地為主。在水田中單一種植水稻,會對土壤造成嚴重影響,也會降低水稻的產量和品質。育苗移栽是傳統的水稻栽培模式,具有成本高、勞作量大、種植效率低等缺點,嚴重制約著水稻種植產業的發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應采用稻油輪作種植技術,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種植方案。
1稻油輪作種植技術
1.1種子的選擇與處理
桐梓縣位于我國貴州省北部,隸屬于遵義市下轄縣,屬于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性氣候,降雨量充沛,且天氣悶熱,干濕季節性明顯,無霜期長,春季暖和,夏季多旱,冬季無嚴寒,因此適合大面積推廣稻油輪作種植模式。在水稻和油菜品種的選擇過程中,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目前,適合在桐梓縣種植的水稻品種有宜香優2115、泰優808等,適合在桐梓縣種植的油菜品種有黔油早2號、油研2020、黔油32號等。上述品種都具備抗病蟲害能力強、抗逆性強、適應能力強的優點,也是實現綠色、高產、高效種植的關鍵所在。要挑選粒大、飽滿的種子。不同水稻品種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其生物特性諸如水分、土壤肥力、適應溫度、適宜濕度等方面也不盡相同。在選擇水稻品種時,農戶可以將政府相關部門推薦的優質品種作為第一選擇。對于油菜品種的選擇而言,抗旱能力強、優質、抗倒伏、便于機械化收割的品種應優先考慮。選擇優良油菜品種有以下好處:不易受病蟲害的威脅,可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可以降低病蟲害防治成本,增加經濟收入,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確保高產、穩產。
在種子選擇工作完畢后,還需要分別對水稻與油菜種子進行處理。在處理水稻種子的過程中,農戶可以將其在陽光下晾曬,確保攤鋪均勻,定期使用工具攪動,應注意動作幅度,避免水稻種殼被破壞。在晾曬完畢后,還可以運用物理消毒法,將水稻種子浸泡在熱水或殺菌藥劑之中,并在藥劑中兌入一定量的水,經過一段時間后可以實現殺菌、消毒。還需要對種子包衣進行科學處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蟲害的威脅。在處理油菜種子的過程中,也同樣需要將其晾曬三至四個小時并放入溫水中,等到油菜種子催芽后才可正式播種[1]。
1.2施肥管理
在播種完畢后,施肥管理工作至關重要。要想提高施肥的合理性,就需要采取有機與無機相結合等方式,適當地增加施肥頻率,促進化肥利用率的提升,并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力度,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實現經濟效益與農產品質量的雙贏。
第一,水稻施肥。最好選擇無公害的農家有機肥,種植出更加綠色、優質的水稻。首先,施基肥。水稻基肥在一般情況下都是以銨態氮肥為主,該基肥的作用是可以使秸稈的腐爛和分解速度更快。也可以使用復合肥,但是由于其濃度較高,水稻幼苗可能會被燒死,所以要先和濃度為17%的碳酸氫銨混合在一起使用。其次,施加分蘗肥。首次施加分蘗肥時,應分期施用,通常在插秧后三天,施肥時需要和化學除草劑混合使用,促進施肥效果的提升。第二次施肥要選在水稻秧苗插入后的十至十五天內,應選擇搭配濃度為46%的尿素混合在一起使用[2]。最后,施加葉面肥。這種肥料能夠起到有效彌補秧苗根部養分不足的作用,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使水稻根系變得更加粗壯。到了生長后期,需要采取合適的方法加強葉片的光合作用效率,避免水稻早衰,從而進一步提升其產量。通過上述分階段施肥,實現水稻生長過程中的養分均衡,生長速度適中,避免后期出現早衰,為水稻的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油菜施肥。要想提升油菜的產量與品質,施肥工作必不可少。需要選擇合適的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在一起使用,并輔以硼肥。具體施肥方式如下:首先,在正式播種整地前,使用濃度為45%的三元復合肥40千克左右,外加濃度為21%的固態硼肥0.5千克作為追肥,農戶應根據實際生長情況適當調整施肥量,如果使用機械播種方式,可以進行一次性施肥。其次,在施肥的過程中,應以有機肥為主,每畝使用1000千克左右的腐熟農家肥。最后,在油菜開花期來臨五至十天之前,每畝噴施濃度為15%的速溶硼肥1.5千克,可以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使其籽粒更加飽滿,品質更高。
1.3水稻田間管理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被應用于水稻種植之中,田間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政府相關部門應向廣大農戶傳授現代農業知識,使其深刻認識到科學生產的重要性。還應積極鼓勵農民使用現代農業機械,并為其提供財政補貼。種植戶要做好整地工作,有效提升種植地塊的平整性,使土壤變得更加細碎,以激發其種植潛力。與此同時,在進行整地的過程中,需要清理田地間的垃圾,包括碎石、雜草,確保田地干凈整潔,同時做好開溝排水準備工作。在秸稈還田之后,控制好水田中泥漿的深度。在進行整地的過程中,應兼顧好耕地表面的平整性和完整性,同時要管理好淺水層,關水沉淀一至兩天,能夠有效促進秸稈腐爛。農戶要盡可能合理地進行早栽,早栽的一大優勢是可以使秧苗返青的速度加快,滿足秧苗在發育過程中對光照的需求,以加快水稻的生長發育速度。在水稻栽培育種過程中,通過翻動土壤的耕作層,加快土壤深層的熟化速度,使得其中的粒狀結構更加靈活、松動,使土壤得以充分地接觸空氣,內部微生物變得更加活躍,產生的有機質分解速率更快,增強土壤肥力,加速吸收其中的養分。經過實驗論證后可以得出結論,為了增加水稻生長中的營養物質,規避水稻幼苗的病蟲害威脅,應確保田間管理的合理性。
1.4油菜苗床管理
在正式播種十五天之前選擇好苗床,所選地塊應具備土壤肥力強、取水方便、光照充足、風力較小等特點,以便于后續移栽工作的開展。按照“三精三一”的標準選擇苗床,開溝作廂長度為兩米左右,溝寬在一米以內,苗床的翻耕深度為15厘米左右。每畝耕地需要施加適量的高品質化肥,在翻地時,應混合均勻攪拌土壤,之后挖溝作廂,寬度為一米。在正式撒種之前,每畝地應施加適量的有機化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調整灑水量,確保苗床的濕度滿足油菜幼苗的生長需求。
1.5病蟲害防治
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大力推廣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綜合防治技術,盡量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同時大力推廣新型自走式植保機、植保無人機、多功能靜電噴霧器等新型植保器械,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降低投入成本,達到節本、農藥減量增效的目的,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第一,水稻病蟲害防治。主要防治“三蟲二病”,即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兼防稻薊馬、三化螟等。
第二,油菜病蟲害防治。主要防治油菜菌核病、霜霉病、菜青蟲、蚜蟲等,結合實際做好雜草防控工作。油菜的雜草防治工作主要是做好封閉除草,苗后應選用油菜專用苗后除草劑。采用半機械化播種方式,播種完畢后要及時進行人工噴藥,對于全程機械化的,可在播種時同時噴施。農藥可選用高效安全、濃度為50%的乙草胺,其用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3]。
2稻油輪作種植模式的推廣運用
2.1推廣運用農業機械化技術
傳統的農耕技術,只能勉強滿足人們的溫飽需求,隨著土地資源開發的逐漸飽和,糧食產量大幅提升愿景的實現變得越來越難。在此背景下,應大力推廣并實施稻油輪作種植技術。只有如此,才能最大化滿足人民群眾對于綠色、無污染農產品的需求。提升糧食和油料產量是推廣稻油輪作種植技術的主要目標之一,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合理應用先進技術,有效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此外,還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生產任務,最大程度地提升本地水稻和油菜的市場競爭力。政府相關部門應與農業領域的研究機構開展戰略合作,為農戶提供該項技術的科普知識,加速其推廣進程,最大化地激發出農民的勞作積極性,使其能夠熟練掌握稻油輪作種植技術的要點。還可以通過邀請專家對農技干部、農民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并制定合理的獎勵措施激勵生產大戶、農戶積極參與進來,確保整個培訓可以達到預期效果,最終全面實現稻油輪作種植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在培訓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方案,不但需要教會農民使用常見的農用機械,還應向其介紹其他地區的稻油輪作種植技術的特點,以拓寬其眼界,進而促進整個地區種植水平的提升。通過對該項技術的推廣,種植戶可以更加順利地栽培出綠色、優質的水稻和油菜,促進本地農業經濟效益得到提升[4]。
以桐梓縣獅溪鎮稻油輪作項目實施取得的經驗為例,為提高油菜播種效率和產量,今年以來,該鎮引進機播油菜技術,利用油菜播種、水稻插秧機進行播種,全程運用機械化耕地、開溝、施肥、實現油菜即耕即栽,高效便利。采取稻油輪作、集中育苗等方式,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讓“稻油輪作”無縫銜接,“冬閑田”變“增收田”,實現一田多收,促進農戶持續增收。為做好秋收秋種保障服務,縣、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向農戶講解油菜栽培要點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確保技術到位率。
2.2水稻播種技術的推廣運用
在選種工作完畢后,需要進行正式種植。稻田輪作的地塊應具備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優點,且排水方便。在對水稻進行育秧的過程中,可以根據移栽方式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旱育秧、半旱式育秧或者秧盤育秧,秧盤育秧利于機械化插秧。精量稀播是一種全新的水稻育苗方法,相較于傳統水稻栽培技術,其采用的是個體種植,將每一顆種子單獨種植在土壤之中,避免了傳統方法因為脫粒和落所粒造成的種子在土壤中分布不均勻的問題。
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將種植地塊運作平整,使用專業設備將腐爛在泥土里的有機質和化肥充分融合在一起,進而形成穩定的育苗床,再放上切割好的薄膜,可以起到保溫和避免水分流失的作用。其次,將挑選出來的種子使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處理。水稻種子需要浸泡,激發其萌芽激素,減少種子成長發芽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如果使用增苗劑,可以將其和種子混合攪拌,便于后續的施肥。然后將處理好的種子按照一定密度均勻擺放在育苗床上,間距在兩厘米左右,同一方向放置。最后,要做好育苗管護工作,按時澆水,防止出現水土流失的情況,同時還要遮蓋陰涼處,維持好恒定的溫度,避免溫差過大而影響種子的正常生長發育。發芽后定期噴灑生長調節劑和有機肥料,防止出現播種密度低導致周期過長繼而引發根系較小問題,確保水稻幼苗能夠茁壯生長。在進行水稻移栽的過程中,需要控制好種植密度,基本苗要插滿,并且定期進行補苗,查缺補漏[5]。農戶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移栽方式,例如人工移栽、人工拋秧或機器插秧。通常情況下,每畝地種植1.2萬至1.4萬窩,人工移栽可以使用寬窄行的方式,可以起到加快通風透氣的作用。精量稀播技術具備投入成本低、節約水資源、育種成活率高等優點,適合大范圍推廣,政府相關部門應制定合適的扶持政策,設立專項資金,派遣專業的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中進行推廣。
2.3油菜播種技術的推廣運用
對于油菜的播種方式而言,最好選擇直播的方式,能夠降低成本、節省人力。播種時間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最好選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在十月中旬之前播種完畢,播種密度要適中,播種量根據形勢而定。移栽密度主要推廣高密度栽培技術,每畝地的株數控制在6000~7500株。直播種植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第一,半機械化。使用農用機械進行整地,人工播種,再使用機械進行淺旋蓋種,最后人工開好三道溝。第二,全機械化。使用先進的一體化播種設備進行施肥、整地、播種、開溝、噴灑除草劑等工作,待油菜長出二至三片葉子后,就可以開展間苗、補苗工作。上述操作具有諸多優點,例如成本低、耗時少等,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通過各種渠道將其推廣給農戶,使本地逐漸形成穩定的油菜種植產業化體系,并與稻油輪作種植模式相結合。
綜上所述,通過對稻油輪作種植模式的合理應用,可以實現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病蟲害、清除雜草、豐富土壤養分以及改善生態環境等治理目標,還可以促進水稻、油菜產量得到大幅提升。在稻油輪作種植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農戶獲取了更高的經濟效益,還帶動了本地農業技術的現代化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除此之外,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為本地稻油輪作種植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楊崛園,方藝,委亞慶,等.重慶稻油輪作區土壤養分狀況評價[J].土壤,2022,54(05):936-944.
[2]程緒生,王丹丹,周偉,等.不同開溝深度對稻—油輪作油菜產量的影響及效益分析[J].農業科技通訊,2023(05):103-106.
[3]林麗婷.湖南衡陽市稻再生稻油輪作關鍵栽培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01):47+50.
[4]張麗饒.“稻油輪作”效益佳[J].中國農墾,2022(12):32.
[5]余進仙,徐少景,王美玲,等.江西省稻油輪作制下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23,39(1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