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聯
中國與歐洲是當今世界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倡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一個更加穩定、緊密的中歐關系,攸關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中國始終從戰略高度和歷史廣度看待中歐關系。2024年5月,習近平主席成功訪問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為中歐傳承友誼、增進互信、提振信心和開辟未來指明了方向:中歐雙方應該堅持伙伴定位,堅持對話合作,推動中歐關系穩定健康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增進政治互信,深化伙伴關系。中歐沒有地緣政治矛盾,沒有根本利益沖突,有的是在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等諸多重要問題上的高度戰略契合和廣泛共同利益。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走過20余年,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交流合作的格局。在大變局之下,中歐雙方應本著對人類前途命運負責的態度,從中歐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樹立正確的相互認知,不斷增進彼此理解與信任,堅持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定位,保持獨立自主,以建設性對話增信釋疑、妥處分歧,共同抵制煽動對抗與制造分裂的逆流,排除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干擾,發出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堅持和平發展、反對沖突對抗的共同聲音,將彼此打造成經貿合作的關鍵伙伴、科技合作的優先伙伴和產供鏈合作的可信伙伴,為應對亂局注入正能量,為共克時艱提供新動力。
倡導開放發展,實現互利共贏。中歐關系雖經歷不少波折,但優勢互補的合作基礎、互利共贏的合作基調、巨大深厚的合作潛力沒有變。中國和歐盟分別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中歐雙方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歐盟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以及第三大出口市場,歐盟則是中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場。中歐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相嵌交融,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9個城市,帶動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將為包括歐洲在內的世界各個地區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帶來更多合作共贏的機遇。面對“逆全球化”風險與挑戰,中歐更應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和泛安全化,妥處經貿摩擦,聚焦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開展合作,通過取長補短共同培育新質生產力,以中歐互利合作推動世界和平發展。
加強人文交流,促進文明互鑒。中國是東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歐洲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雙方都善于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近年來,中希文明互鑒中心在雅典大學落成,中國與多個歐洲國家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合作蓬勃發展,雙方互辦文物展、圖書展、電影節、藝術節、音樂節以及文化年、旅游年等活動,人文合作已成為中歐合作的“第三支柱”。以2024年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奧運會等為契機,中歐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開展交流對話,必將推動雙方在互學互鑒、互信互利中共同進步。明年將迎來中國歐盟建立正式外交關系50周年。回顧過去,中歐攜手走過一段非凡的歷程,雖有波折風雨,但始終保持前進的大方向。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愿同歐洲各國一道,在“三大全球倡議”引領下,進一步提升雙方關系的戰略性、穩定性、建設性、互惠性,聯袂譜寫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發展水平國家交流互鑒、相互成就的新篇章,切實造福中歐和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