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會娟

近年,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人們開始重視教育過程中的生態理念,這有助于幼兒進一步體會大自然的美好,促使其身心全面發展。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第三實驗幼兒園嘗試將生態理念同生態環境創設相結合,把不同的生態元素引入幼兒園環境創設,給幼兒打造一個自然和諧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環境,推動他們快樂成長。
創設適宜成長環境,增強幼兒安全感。立足生態角度,幼兒園應創設一個適宜、安全的成長環境。在布置幼兒園內部環境的過程中,教師以幼兒的興趣為主,選擇幼兒喜愛的素材布置,增強他們對環境的信任感、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從而產生一定的安全感。在布置休息室的過程中,教師將家庭環境中的元素作為參考,選擇適合幼兒的桌椅、毛絨玩具以及柔和燈光等,讓幼兒有一種親切、熟悉的感覺。在布置區角的過程中,教師充分考慮幼兒的視野范圍,將材料放置在他們可以觸摸且觀察到的區域。為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區角材料投放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材料的統籌安排,比如,在布置音樂角的過程中,除了投放常見的樂器或者音樂書籍,還投放了和生活相關的材料:投放2個水瓶,教師來回搖晃水瓶讓幼兒感受水聲;投放葉子,教師利用葉子吹出聲響……這能夠引領幼兒不斷探索,使其能夠通過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進一步感受音樂的美妙。
立足多樣創設形式,激發幼兒探索熱情。當前,雖然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注重創設生態型的幼兒園環境,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形式缺乏創新,還沒能完全摒棄以往的封閉式環境。比如,大多數玩具都存放在規定區域,幼兒只有在游戲環節或者課程活動中才能接觸。雖然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幼兒損壞或者誤食,但也使教育環境在空間上受到了一定限制,幼兒難以按照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自由選擇,由此很難充分激發幼兒的主觀探索熱情。基于此,幼兒園應注重多樣化的環境創設,和實踐教育相結合,重點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具體可以如下:一是創設一個共享、開放的教育環境,給幼兒提供園內所有的玩具以及材料等資源,讓他們在自主獲取的過程中快速理解和認識新鮮事物,從而擁有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二是整合自然環境和教育環境,積極組織幼兒參與春游、夏令營以及秋游等活動,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協調各方,打造環境建設共同體。幼兒園可以和家長一起打造綠色園區。比如在幼兒園室內和室外進行綠色覆蓋,強化室內外之間的有效聯通,充分考慮幼兒不同階段的成長規律,進一步探索幼兒的需求,將各類生態元素與娛樂設施相結合,完善功能分區,確保不同功能區域之間暢通相連。這不僅可以保證幼兒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得到滿足,還可以促使幼兒在整個活動中實現有效交互。特別注意要積極引入綠色材料,以環保、節能以及安全性較高的材料為主,加強幼兒和自然間的聯系。
生態視角下的環境創設,幼兒園不僅要積極引領幼兒實現自主創設,還要調動家長以及社區資源,打造一個生態化、一體化的學習環境和成長環境,推動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