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斌
本病主要臨床癥狀為胸悶、氣促、呼吸困難,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胸痛、咳嗽、咯血、心悸和頭暈等,這些癥狀通常突然出現,嚴重時甚至引起猝死。疾病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由于血栓阻塞肺動脈血流,導致肺循環受阻,嚴重時可能導致肺組織壞死,甚至死亡。因此,一旦出現肺動脈栓塞的癥狀,應立即就醫以避免嚴重后果的發生。
生活中,通過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我們可以減少患肺動脈栓塞的風險,具體包括:(1)定期鍛煉。鍛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建議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跑步或游泳等;(2)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飲食中應包含豐富的蔬菜、水果、全谷類和健康脂肪,限制高鹽、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攝入,保持適當的體重有助于降低患病風險;(3)避免久坐。久坐會導致血液循環減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一下,避免久坐不動;(4)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壓力過大。過度疲勞和精神壓力過大會影響身體的正常功能,增加患病風險。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平衡,適當放松和休息是預防肺動脈栓塞的重要措施;(5)戒煙限酒。吸煙和過度飲酒會損害血管健康,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戒煙和限制飲酒對于預防肺動脈栓塞亦至關重要。
通過采取上述預防措施,我們可以有效降低患肺動脈栓塞的風險,維護身體健康。預防勝于治療,每個人都應該注意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習慣,以預防肺動脈栓塞等疾病的發生。
臨床上,一旦出現肺動脈栓塞臨床表現需要立刻進行診斷和治療,以防止病情進展甚至死亡。目前,抗凝治療是肺動脈栓塞的常規治療方法,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新的血栓形成,進而阻止現有血栓進一步增長。常見的抗凝藥物有低分子肝素、華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劑(NOACs),合理地使用這些藥物可以有效減少血栓相關疾病的發生,尤其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及肺動脈栓塞,但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以避免出現過度抗凝導致的出血風險。溶栓是肺動脈栓塞的另一種治療方法,特別是對于那些危及生命的嚴重病例。溶栓治療通過使用溶栓藥物,如尿激酶、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直接溶解血栓而恢復肺動脈血流灌注。然而,溶栓治療可能導致嚴重的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等情況,因此使用溶栓治療的患者需密切觀察其凝血功能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溶栓及抗凝藥物的使用。對于有抗凝或溶栓禁忌的患者,手術也可作為一個備選方案。肺動脈血栓切除術可直接將肺動脈中的血栓清除,快速恢復肺動脈血流灌注,效果顯著,但費用高昂。此外,嚴重肺動脈栓塞合并高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還需放置下腔靜脈過濾器來預防致命性肺動脈栓塞。
總之,肺動脈栓塞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異,包括抗凝、溶栓和手術治療等。及時有效地治療不僅可以減少肺動脈栓塞的并發癥,還能顯著降低死亡率。因此,任何出現疑似肺動脈栓塞癥狀的患者都應立即就醫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