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林
心血管病患者容易發生靜脈血栓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血液淤滯:心血管病患者可能存在心臟功能減退、心律不齊或血管狹窄等問題,這會導致血液在靜脈內滯留和流動緩慢。慢速的血液流動使得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
2.血管損傷:心血管疾病可以導致血管損傷,如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炎等。受損的血管內壁可以激活凝血系統,并促使血小板黏附和凝聚,形成血栓。
3.高凝狀態: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存在高凝狀態,即血液中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等凝血物質的水平升高,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
4.炎癥反應:心血管疾病本身會引起炎癥反應,而炎癥反應會增加凝血因子的產生,并破壞正常的凝血平衡,導致血栓形成。
5.其他因素:心血管病患者通常伴隨著其他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這些因素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原因并非獨立存在,它們可能相互作用,增加心血管病患者發生靜脈血栓的風險。
深靜脈血栓形成后可出現患肢的腫脹、疼痛、發紅和發熱等,但早期可無明顯癥狀,常被人忽視。一旦血栓脫落,就有可能隨血液進入肺動脈,引發肺栓塞,這是一種嚴重的并發癥,可造成肺部循環障礙,導致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長期的后遺癥和并發癥,如慢性靜脈功能不全、下肢潰瘍和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等,這些并發癥可能導致患者長期受到疼痛、不適和功能障礙的困擾。因此,我們要積極預防深靜脈血栓。具體措施包括——
1.維持適當的體重
維持適當的體重對于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其關鍵則在于吃動平衡。
飲食方面,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這類食物富含營養物質且熱量低,有助于控制體重并提供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盡量選擇天然、健康的食物,避免過多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控制飲食中的脂肪攝入量,選擇健康的脂肪來源,如植物油、堅果和魚類,而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控制每餐的食物攝入量,在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的同時,避免過量攝入導致體重增加。
長時間的久坐或久臥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增加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因病情需要休息,但過度休息會使血液在身體中滯留,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因此,患者應該根據醫生的建議,在適量的情況下保持適當的活動,比如進行規律的散步或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可以幫助控制體重,促進血液循環,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2.正確使用藥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需要使用抗凝藥物或抗血小板藥物來控制疾病的進展,這些藥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患者必須嚴格按照醫生的指示正確使用這些藥物,避免過量或漏服。此外,患者應定期進行血液檢查,以確保藥物劑量適當并監控治療效果。
3.穿戴合適的襪子或彈力襪
穿戴合適的襪子或彈力襪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環,降低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尺碼、長度和壓力級別的彈力襪。
4.遵循醫生的建議
心血管疾病患者應該嚴格遵循醫生的建議和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手術干預和生活方式改變等,并定期進行復診和檢查,以確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預防。
5.避免其他危險因素
其他可能增加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的因素,包括吸煙、過度飲酒、長時間久坐、長時間乘坐飛機或乘坐車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