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晨暉

運用一系列地面望遠鏡和以詹姆斯·韋布望遠鏡為主的空間望遠鏡,科學家于2023年3月觀測到了異常明亮的伽馬射線暴GRB230307A。
GRB230307A的持續時間長達200秒,而常見的伽馬射線暴持續時間都不到2秒,這說明GRB230307A是由大質量恒星的爆發所致。科學家經過觀測、分析后認為,GRB230307A是由兩顆中子星相撞而產生的。這兩顆中子星被極大的力量逐出了它們各自所在的星系,在宇宙中“流浪”了大約12萬光年(大約相當于銀河系的直徑),并在幾億年的時間后碰撞、結合,其產生的伽馬射線暴最終被科學家探測到。
科學家說,在門捷列夫寫下元素周期表150多年后,得益于先進的空間望遠鏡,他們現在終于開始了解萬事萬物的構成。他們希望更多地探明中子星合并的內在機制,以及中子星合并怎樣推動會產生元素的巨大爆發。
其實,直到最近,科學家都沒想到會有持續時間超過兩秒的伽馬射線暴。
接下來,科學家希望發現更多像GRB230307A這樣的伽馬射線暴,以更好地了解這類長周期伽馬射線暴的推動機制,以及這類大爆發是否會產生更重的元素。總之,GRB230307A的發現為科學家打開了一扇門,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窺探宇宙。

科學家說,中子星之間的碰撞能提供合成重元素所需的條件。在這場爆發逐漸消停之際,由新元素的放射性閃耀驅動的千新星被科學家探測到。千新星是一顆中子星與一個黑洞或另一顆中子星相撞所產生的大爆發,這樣的爆發極為罕見,因此能觀測到GRB230307A可謂非常激動人心。
GRB230307A也是迄今觀測到的最明亮的伽馬射線暴之一,其亮度超過整個銀河系所有恒星合并亮度的100萬倍。通過光譜觀測,科學家發現在GRB230307A爆發后產生了一種重元素——碲,還產生了地球生命所必需的碘和釷等元素。事實上,這是科學家第二次觀測到中子星合并會產生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