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所同
喜歡或愛,先從拒絕開始
萬物皆有自己的深淵
敢于下墜,才看見危險的云彩
知道的愈多相信的愈少
智者從不雄辯,比如順從的草木
一邊匍匐一邊生出尖刺
落花不是凋零,是迷離的美
和暴力,可以摧毀一切
[樊樊賞評] 一首詩會不會給人驚喜,三句內大多會有答案,但這首詩的第一句就有了意外和驚喜。“喜歡或愛,先從拒絕開始”,這是一種立場和態度,也為敘述呈現出了一種類似于點和面、一和萬的關系。面是順從,點是拒絕,萬是應和,一是推開。這是詩學和美學意義上的拒絕,讓“落花”推開了傳統意義上泛濫抒情和僵化命名,勇敢地墜向深淵,去探尋新鮮幽微的詩意空間。
萬物皆有各自的深淵,比如“落花”和詩人,豐沛的落花有它自在的審美深淵,而詩人有他認知的深淵,主客體以精神軌跡的同一性彼此驗證,且二者勇敢地糅合在一起,臨空一躍,在落花與我各自的兩端上,便有危險的云彩生成,亦有一種源自暴力美學的發現,越是風暴和旋渦的中心越沉默,而這種粉碎和疼痛的深淵,才使萬物面目分明。因而智者從不雄辯,順從的草木也不在存在的表面搖旗吶喊,而是一邊匍匐一邊悄悄生出尖刺,成為鋒芒暗藏的自己。結尾兩句強大的精神力,再次呼應了詩名“落花亂”,這是一場美學的萌動或起義。落花引領萬物在傳統修辭美學中揭竿而起,以它肆意的紛紛揚揚,頒下了大赦天下的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