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杰


摘 要:【目的】探尋甘肅白龍江插崗梁省級自然保護區(qū)適宜的落葉松葉蜂防治藥劑,提升落葉松葉蜂的防治效果,為當?shù)芈淙~松栽植產業(yè)提供參考及借鑒。【方法】采用12種常見藥劑對落葉松葉蜂進行了室內防效試驗,篩選出5種效果較好的藥劑進行田間防效試驗。【結果】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500g/L丙溴磷乳油、50%敵敵畏乳油5種藥劑對落葉松葉蜂的防治效果超過了90%,其中,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的室內藥效效果最佳,在藥后72h防治效果達到了100%。在此基礎上,比較了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500g/L丙溴磷乳油、50%敵敵畏乳油5種藥劑落葉松葉蜂的田間防治效果,發(fā)現(xiàn)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2種藥劑的田間防治效果最好,在藥后4d、7d、10d蟲口死亡率超過了90%。【結論】建議在甘肅白龍江插崗梁省級自然保護區(qū)采用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2種藥劑用于落葉松葉蜂的防治。
關鍵詞:藥劑;落葉松葉蜂;防治;效果
落葉松葉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又稱落葉松紅腹葉蜂,屬膜翅目扁葉蜂科,主要寄生于華北落葉松、日本落葉松以及興安落葉松上[1]。落葉松葉蜂分布廣泛,一旦發(fā)生會嚴重危害落葉松,已成為落葉松林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影響最為嚴重的害蟲之一[2]。落葉松葉蜂主要通過食入落葉松嫩葉來危害落葉松健康,特別是落葉松葉蜂幼蟲,其主要食物為落葉松嫩葉,影響落葉松的健康生長,若蟲害嚴重,可能會造成落葉松針葉的大片缺失,使枝條變得彎曲,最終因正常生長受阻而出現(xiàn)枯死現(xiàn)象,使落葉松無法郁閉成林[3]。在甘肅省,落葉松葉蜂較為常見,通常情況下其一年僅發(fā)生一代,老熟幼蟲會藏匿于落葉層下方并結繭以度過冬季。到了第二年春天,這些幼蟲開始化蛹并生長[4]。幼蟲化蛹時間一般在5月上旬,可持續(xù)35-40d,在6月下旬成蟲羽化達到最高峰,成蟲經過羽化后即開始產卵,整個產卵時間大約持續(xù)18-20d,每卵10-85粒[5]。落葉松葉蜂成蟲的產卵地點一般為落葉松新梢,在刻槽內部可以看到整齊排列的卵粒。6月下旬,上述卵粒開始孵化為幼蟲,整個孵化過程大約持續(xù)18-20d。落葉松葉蜂幼蟲一般可分為5齡,1齡、2齡、3齡、4齡幼蟲主要表現(xiàn)為集群性,會在產卵枝條附近食入針葉,隨著這些幼蟲逐漸長大,其取食范圍逐漸擴大,甚至蔓延至附近枝條基部[6]。5齡后幼蟲開始分散開來,危害落葉松各個部位[7]。目前,比較常見的落葉松葉蜂防治方式包括人工剪枝、化學防治等。化學防治措施具備一定的危害性,可能會造成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不穩(wěn)定,甚至會威脅生物多樣性,因而需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探尋適宜的化學藥劑[8-10]。
近年來,已有部分學者開始探究落葉松葉蜂的防治藥劑,高玉梅等[11]于2005年開始對落葉松葉蜂發(fā)生規(guī)律進行觀察,在此基礎上比較了苦參堿殺蟲煙劑、3%苦參高滲苯氧威乳油、25%滅幼脲Ⅲ號膠懸劑、20%阿維·滅幼脲可濕性粉劑對落葉松葉蜂的防治效果,發(fā)現(xiàn)雞西市防治落葉松葉蜂幼蟲的最佳時間為8月2日至12日,應用彌霧噴粉機噴灑20%阿維·滅幼脲可濕性粉劑可有效防治落葉松葉蜂成蟲,是高效、環(huán)保、省錢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王佳建等[12]于2019年春季,在黑龍江省噴灑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懸浮劑防治葉蜂類蟲害,在施藥30 d后蟲口減退率超過了95%,這表明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懸浮劑是當?shù)芈淙~松葉蜂有效的化學防治藥劑;周英韜等[13]通過生物測定確定了這種藥劑對落葉松葉蜂幼蟲的毒力,并利用苦參煙堿煙劑、苦煙堿、高滲苯氧威和阿維菌素進行了林間防治,發(fā)現(xiàn)利用3%高滲苯氧威1500倍液和1.2%阿維菌素微膠囊水懸浮劑2000倍液,落葉松的校正死亡率均達到了92%以上,可用于該害蟲的大面積防治。為探究適宜甘肅白龍江插崗梁省級自然保護區(qū)落葉松林的防治藥劑,筆者于當?shù)剡M行了田間試驗,比較了12種常見藥劑對落葉松葉蜂的防治效果,以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憨班鎮(zhèn),當?shù)貙倥瘻貛夂騾^(qū),年平均氣溫為12.7℃,日照時長為1842.4h,日照率42%,年總輻射為105.8 kcal/cm2,全年無霜期為223d,年降雨量在400-800mm。試驗地喬灌叢生、植被良好。林分組成主要為天然遼東櫟、山楊和人工落葉松林。落葉松林平均樹齡為12年,郁閉度在0.6-0.9之間,為葉蜂常災區(qū),葉蜂危害嚴重并且分布均勻。
1.2 試驗材料
1.2.1 試驗藥劑
試驗用50%敵敵畏乳油由山東奧玥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5g/L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由北京富力特農業(y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2.5%聯(lián)苯菊酯乳油由陜西締都醫(yī)藥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阿維菌素乳油由北京燕化永樂農藥有限公司提供;500g/L丙溴磷乳油由陜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提供;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由河北博嘉農業(yè)有限公司提供;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由江蘇省鹽城利民農化有限公司提供;25%吡蚜酮乳油由武漢諾威特農業(yè)技術有限公司提供;70%氧樂果乳油由河北中谷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40%毒死蜱乳油由天津市華宇農藥有限公司提供;5%啶蟲脒乳油由焦作華生化工有限公司提供;40%乙酰甲胺磷乳油由浙江省杭州慶豐農化有限公司提供。
1.2.2 供試昆蟲
試驗用落葉松葉蜂幼蟲采自當?shù)厝斯ち郑覂壤寐淙~松針葉飼養(yǎng)。
1.3 室內試驗
室內試驗于甘肅白龍江插崗梁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管護中心憨班保護站實驗室內進行。根據(jù)施用藥劑的不同共設置12個處理,分別為T1處理(50%敵敵畏乳油,施用劑量為667mg/L)、T2處理(25g/L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施用劑量為500mg/L)、T3處理(2.5%聯(lián)苯菊酯乳油,施用劑量為250mg/L)、T4處理(2%阿維菌素乳油,施用劑量為500mg/L)、T5處理(500g/L丙溴磷乳油,施用劑量為667mg/L)、T6處理(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施用劑量為500mg/L)、T7處理(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施用劑量為500mg/L)、T8處理(25%吡蚜酮乳油,施用劑量為1000mg/L)、T9處理(70%氧樂果乳油,施用劑量為667mg/L)、T10處理(40%毒死蜱乳油,施用劑量為667mg/L)、T11處理(5%啶蟲脒乳油,施用劑量為667mg/L)、T12處理(40%乙酰甲胺磷乳油,施用劑量為1250mg/L);CK處理(清水對照)。將供試驗藥劑按照配置為相應質量濃度,裝入燒杯后置入新鮮帶蟲癭落葉松針葉,浸泡后取出,要保證針葉正反面均沾滿藥液,采用濾紙吸走多余藥液后將針葉植于培養(yǎng)皿內(每個培養(yǎng)皿內置入30片針葉)。一個培養(yǎng)皿為一個處理,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在48h后、72h后分別采用解剖鏡觀察落葉松葉蜂毒殺情況,計算蟲口減退率、校正防效[14]。
1.4 田間藥效試驗
在室內試驗基礎上,篩選出5種防效最高的藥劑進行田間藥效試驗。在落葉松葉蜂成蟲羽化和幼蟲孵化盛期,設置6個處理(5個藥劑處理和1個清水對照處理),各試驗小區(qū)呈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均為50m2。在落葉松葉蜂幼蟲發(fā)生盛期用藥1次,采用噴霧器對林木葉面均勻噴霧,用藥量以枝葉濕潤不低為宜;用藥后4d、7d、10d分別記錄各小區(qū)幼蟲死亡情況。具體而言,分別在樹冠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于上部、中部、下部3個部位隨機抽取30片被害葉片,共檢幼蟲30頭,采用刀片切開蟲癭,觀察其是否死亡,計算死亡率。利用方差分析及鄧肯氏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及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藥劑對落葉松葉蜂的室內藥效評價
不同藥劑對落葉松的室內藥效評價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在藥后48h,不同藥劑對落葉松的室內藥效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T5處理>T6處理>T9處理>T4處理>T1處理>T10處理>T3處理>T12處理>T11處理>T7處理>T8處理>T2處理,其中T5處理(87.89%)、T6處理(87.86%)、T9處理(87.55%)三種藥劑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T4處理(83.46%)、T1處理(81.13%)兩種藥劑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T3處理(37.82%)、T1 2處理(33.33%)兩種藥劑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T11處理(27.90%)、T7處理(26.74%)、T8處理(24.48%)、T2處理(21.35%)四種藥劑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綜上所述,500g/L丙溴磷乳油、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70%氧樂果乳油、2%阿維菌素乳油、50%敵敵畏乳油五種藥劑對落葉松葉蜂的防治效果超過了80%。
在藥后72h,不同藥劑對落葉松的室內藥效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T4處理=T9處理>T6處理>T5處理>T1處理>T10處理>T7處理>T8處理>T12處理>T2處理>T3處理>T11處理,其中T4處理(100.00%)和T9處理(100.00%)兩種藥劑的防治效果達到了100%(差異不顯著),T6 處理( 9 7 . 9 5 % ) 、T5處理(97.83%)、T1處理(97.82%)三種藥劑的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T1 0 處理( 7 7 . 8 9 % ) 、T7處理(70.00%)兩種藥劑的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T7處理(70.00%)、T8處理(65.79%)、T12處理(6 5 . 7 0 %)、T2 處理(6 4 . 4 7 %)、T3 處理(64.45%)、T11處理(61.35%)六種藥劑的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綜上所述,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500g/L丙溴磷乳油、50%敵敵畏乳油五種藥劑的防治效果超過了90%。
2.2 不同藥劑對落葉松葉蜂的田間藥效試驗評價
在室內防效試驗基礎之上,筆者采用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500g/L丙溴磷乳油、50%敵敵畏乳油五種藥劑進行禮物落葉松葉蜂的田間藥效試驗。試驗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在藥后4d,不同藥劑對落葉松葉蜂的蟲口死亡率存在顯著影響,其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D1處理>D2處理>D4處理>D3處理>D5處理,其中D1處理(97.80%)、D2處理(94.43%)兩個處理蟲口死亡率差異不顯著,明顯高于其余三個處理。綜上所述,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兩種藥劑落葉松葉蜂的蟲口死亡率超過了90%。
在藥后7d,不同藥劑對落葉松葉蜂的蟲口死亡率存在顯著影響,其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D1處理>D2處理>D4處理>D3處理>D5處理,其中D1處理(98.90%)、D2處理(93.33%)兩個處理蟲口死亡率差異不顯著,D4處理(88.90%)、D3處理(86.67%)兩個處理蟲口死亡率差異不顯著。綜上所述,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兩種藥劑落葉松葉蜂的蟲口死亡率超過了90%。
在藥后10d,不同藥劑對落葉松葉蜂的蟲口死亡率存在顯著影響,其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D1處理>D2處理>D3處理>D4處理>D5處理,其中D1處理(95.56%)、D2處理(94.43%)兩個處理蟲口死亡率差異不顯著,D3處理(88.90%)、D4處理(87.80%)兩個處理蟲口死亡率差異不顯著。綜上所述,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兩種藥劑落葉松葉蜂的蟲口死亡率超過了90%。
3 討論與結論
近年來,甘肅地區(qū)落葉松葉蜂的危害日漸嚴重,病蟲侵害林木面積呈現(xiàn)出逐漸擴大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是樹種品種單一或者配置不合理、外來病蟲害入侵、病蟲害抗藥性的產生、防治設施不到位、噴灑技術不科學、人員意識淡薄等[15]。目前,最為有效的防治措施仍然是化學防治措施,為保證藥效正常發(fā)揮,需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篩選出適宜的防治藥劑[16]。
阿維菌素是一種環(huán)保型制劑,殺蟲殺螨廣譜,具有強大的內滲、觸殺和胃毒作用,使藥效可快速滲透至葉背等部位,具有正面打藥、反面死蟲的獨特功效和強大的破卵能力,害蟲害螨接觸后即出現(xiàn)麻痹癥狀,不活動,不取食,3h后進入死亡高峰。特別適用于無公害瓜果蔬菜生產,不傷果面。對抗性害蟲、害螨具有強大的殺滅能力,持效期強達15d以上。研究表明,阿維菌素乳油對松材線蟲有較強的殺滅活性,處理24h后配比度低于5000倍液時線蟲死亡率達97%[17];4%阿維菌素乳油防治甘藍小菜蛾具有較好的效果,667m2施用20ml,藥后的防治效果達到91.7%,對甘藍菜安全性較好[18]。氧化樂果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屬內吸性有機磷殺蟲、殺螨劑,主要用于防治棉花、小麥、高粱等作物的害蟲,可強力觸殺害蟲以及螨類,特別對部分地區(qū)對樂果產生抵抗力的害蟲即螨類,氧化樂果毒性極強,即使在低溫環(huán)境內也能夠保持良好的毒性特征。此外,氧化樂果還具備一定的內吸殺蟲特性,可通過植物的葉片以及莖部進入到植物體內并運送至未施藥部位以殺滅害蟲。研究表明:竹腔注射3-5ml/株40%氧化樂果乳油,施藥5d后,兩色綠刺蛾蟲口校正死亡率可達93.5%以上[19];氧化樂果防治楊樹天牛成蟲效果好,有效期可達2個月以上,用藥20d后,天牛的死亡率為86.1%[20]。
本試驗比較了11種常見化學藥劑對落葉松葉蜂的室內藥效,發(fā)現(xiàn)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500g/L丙溴磷乳油、50%敵敵畏乳油五種藥劑對落葉松葉蜂的防治效果超過了90%,其中以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的室內藥效效果最佳,在藥后72h防治效果達到了100%。在此基礎上,比較了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500g/L丙溴磷乳油、50%敵敵畏乳油五種藥劑落葉松葉蜂的田間防治效果,發(fā)現(xiàn)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兩種藥劑的田間防治效果最高,在藥后4d、7d、10d蟲口死亡率超過了90%。綜上所述,建議在甘肅白龍江插崗梁省級自然保護區(qū)采用2%阿維菌素乳油、70%氧樂果乳油兩種藥劑用于落葉松葉蜂的防治,在實際生產中,建議將兩種藥劑交替施用,以獲取良好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素清.落葉松葉蜂生物學特性及防治途徑研究[J].林業(yè)科技情報,2018(1):4-5.
[2] 張來全.落葉松葉蜂的危害特點及防治措施[J].鄉(xiāng)村科技,2020(13):88-89.
[3] 王瑞新,彭倩倩.落葉松葉蜂生物學特性及防治[J].農技服務,2017(23):76.
[4] 陳金蓮.粘蟲板誘蟲板在落葉松葉蜂防治中的應用[J].現(xiàn)代園藝,2020(2):67-68.
[5] 劉利有,聶永升.落葉松葉蜂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措施[J].防護林科技,2014(6):121+125.
[6] 張永杰.落葉松葉蜂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技術[J].甘肅林業(yè),2014,(3):44-45.
[7] 周恩強,吳彩萍,周銀全,等.落葉松葉蜂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J].陜西林業(yè)科技,2005(1):19-20.
[8] 夏固成,余治家,樊亞鵬,等.應用撒布器施放幾種滅蟲藥包防治落葉松紅腹葉蜂試驗[J].甘肅林業(yè)科技,2009,34(3):49-51+54.
[9] 陶文科,韓崇選.寧南山區(qū)落葉松紅腹葉蜂生物防治試驗[J].山西林業(yè)科技,2008,(1):105-107.
[10] 楊苗苗,李孟樓,曲良建,等.松葉蜂病原微生物的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防治,2007,23(3):284-289.
[11] 高玉梅,韓海波,王淑君,等.幾種無公害藥劑防治落葉松葉蜂技術初探[J].價值工程,2010,29(9):222.
[12] 王佳建,關麗萍,王春磊,等.飛機低量噴灑防治落葉松葉蜂的效果試驗[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20,(8):72+10.
[13] 周英韜,景天忠,王志英,等.幾種藥劑對落葉松葉蜂的毒力及林間防治效果[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41(21):8900-8901+8903.
[14] 徐廣春,顧中言,徐得進,等.5種殺蟲劑對設施大棚辣椒蚜蟲的防治效果[J].農藥,2013,52(11):844.
[15] 杜建平.淺談落葉松葉蜂對林木的危害及防治[J].廣東蠶業(yè),2021,55(10):37-38.
[16] 楊巧明.園林綠化與園林病蟲害防治探討[J].農家參謀,2021(5):143-144.
[17] 陳偉.阿維菌素乳油注干防治松材線蟲病的效果[J].江蘇林業(yè)科技,2017,44(4):33-35.
[18] 韓方勝,呂福順,唐付仁,等.4%阿維菌素乳油防治甘藍小菜蛾的效果[J].中國瓜菜,2007,(3):22-23.
[19] 張占平,劉玉茂.竹腔注射40%氧化樂果乳油防治兩色綠刺蛾試驗初報[J].湖南林業(yè)科技,2011,38(1):34-36+52.
[20] 王會珍.施用氧化樂果防治楊樹天牛成蟲試驗[J].防護林科技,2016,(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