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骨骨折發生后,患者往往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并發癥,而褥瘡就是其中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褥瘡不僅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和不適,還可能對康復進程產生嚴重影響。為了讓大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髖骨骨折引發的褥瘡及其危險,我們將深入探討褥瘡的相關知識,包括什么是褥瘡、如何產生、有哪些表現和危險,以及如何早期發現和治療,同時強調良好護理的重要性。希望通過本文的科普,讓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都能更好地應對這一并發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康復。
褥瘡,又稱壓瘡或壓力性潰瘍,是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引起的軟組織潰爛和壞死。
髖骨骨折患者容易發生褥瘡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骨折后的制動使得患者長時間處于固定體位,身體的某些部位持續承受壓力。其次,疼痛等因素可能限制患者自主改變體位的能力,進一步加重了局部的受壓情況。此外,患者身體狀況的改變,如營養攝入不足等,也會使皮膚及皮下組織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損傷。
褥瘡容易發生在特定的部位。當患者長時間仰臥時,容易在枕骨粗隆、肩胛部、肘和脊椎體隆突處、骶尾部、足跟等部位出現;側臥位時,耳部、肩峰、肘部、髖部、膝關節的內外側、踝關節等是褥瘡的高發區域;俯臥位時,耳、頰部、肩部、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腳趾等位置更易發生褥瘡。
褥瘡的發展通常會有幾個階段,各個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在早期的淤血紅潤期,局部受壓皮膚會呈現暗紅色,伴有紅、腫、熱、痛或麻木感;隨著病情進展到炎性浸潤期,紅腫部位若持續受壓,會出現水皰,皰壁破裂后形成潮濕紅潤的創面;進一步發展到淺度潰瘍期,表皮水皰逐漸擴大、破潰,真皮層創面有黃色滲出液,淺層組織壞死形成潰瘍。最嚴重的是深度潰瘍期,壞死組織可侵入真皮下層和肌肉層,甚至可以達到骨面,同時感染區域可能廣泛擴散。
褥瘡帶來的危險不容小覷。它會導致患者遭受巨大的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若不及時處理,褥瘡引發的感染可能蔓延全身,導致敗血癥等嚴重并發癥,直接威脅患者生命。褥瘡還會延緩骨折的愈合和康復進程,延長患者的康復時間并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時也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例如,有一位老年髖骨骨折患者,在住院期間因護理不當,骶尾部出現了褥瘡。起初只是局部小塊發紅區域,但未引起醫生和患者家屬的足夠重視。很快發展為大面積的皮膚潰瘍,伴有惡臭和大量滲出液,患者痛苦不堪。后續治療花費了大量精力和費用,患者的康復進程也受到了嚴重阻礙。
早期發現褥瘡對有效治療至關重要。醫護人員和家屬要定期仔細觀察患者皮膚狀況,尤其是受壓部位。注意皮膚顏色變化,如是否變紅、發紫等;觀察是否有局部腫脹、發熱、疼痛等異常表現;同時關注患者是否有異常的身體不適感。
一旦發現褥瘡,應立即采取相應治療措施。首先要避免患處繼續受壓,及時調整體位。其次是根據褥瘡的分期進行針對性處理。如在第一期可通過解除受壓、按摩等促進血液循環;第二期的水皰要妥善處理,大水皰需抽出皰內液體并消毒包扎;對嚴重的第三期和第四期褥瘡,要清除壞死組織,并結合具體情況進行清創、換藥等專業治療。同時要嚴格控制感染,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還要加強營養支持,保證患者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以促進傷口愈合。此外還可采用一些物理治療方法,如紫外線照射等,輔助傷口愈合。
有一個案例,一位患者在及時發現早期褥瘡后,醫護人員迅速調整護理方案,增加翻身次數,加強受壓部位的保護,并給予積極的傷口處理和營養支持。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褥瘡得到了有效控制并逐漸愈合,患者的康復進程也未受到太大影響。
為預防褥瘡的發生,應積極采取一些重要的護理措施。①定期翻身是關鍵。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一般每隔1~2小時翻身一次,可采用多種翻身技巧,以免對患者造成不適。②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及時清理排泄物,防止皮膚浸漬。③合理使用皮膚減壓工具,如氣墊床、減壓墊等,有效分散壓力。④給予患者充足的營養,確保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飲食攝入。
臨床護士要做好交接班工作,使各班護理人員都清楚患者的皮膚狀況。要加強對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教育,讓他們了解預防褥瘡的重要性和方法,積極配合護理工作。每日細致觀察皮膚,尤其是重點受壓部位,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在移動患者時要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動作輕柔。鼓勵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肢體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同時,要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在實際護理中,有一位患者因髖骨骨折長期臥床,護理人員嚴格按照上述護理要求進行臨床護理。定時幫助患者翻身,認真做好局部皮膚清潔,為患者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并耐心指導家屬如何協助護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在整個康復過程中未出現褥瘡,順利康復出院。
對髖骨骨折患者,預防褥瘡至關重要。提高對褥瘡的全面認識,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以及強化良好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褥瘡的發生風險,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康復。一旦發現褥瘡,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①解除局部壓力:及時調整體位,避免受壓部位繼續受壓。②清潔創面:保持創面清潔,避免感染加重。③合理使用藥物:根據病情使用適當的藥物,促進創面愈合。④物理治療:如紅外線照射等,可促進血液循環。
醫護人員、患者和家屬都應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優質護理。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加強對褥瘡的研究和管理,提升護理水平,為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保駕護航。讓我們共同努力,為髖骨骨折患者創造一個更加舒適、安全的康復環境。
總之,對髖骨骨折患者來說,褥瘡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通過了解褥瘡的相關知識,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以及良好的護理,可以大大降低褥瘡的發生風險,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