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骨骨折是一種嚴重的身體損傷,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會產生重大影響。除了骨折本身帶來的疼痛和功能障礙外,還容易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其中尿路感染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了解髖骨骨折后發生尿路感染的原因、癥狀表現、治療方法以及預防措施,對患者的康復和護理至關重要。
生理結構改變髖骨骨折后,患者通常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這種臥床狀態會導致膀胱排空不完全,尿液在膀胱內潴留時間延長,為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排尿姿勢的改變也使得尿液容易反流至輸尿管和腎臟,增加了尿路感染的風險。
尿路防御機制下降 長期臥床會使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下降,包括泌尿系統的免疫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尿路的自潔功能減弱,對細菌的抵御能力降低,使得細菌更容易入侵并在尿路中定植和引發感染。
導尿操作 在某些情況下,髖骨骨折患者可能需要留置導尿管來協助排尿。導尿管的置入為細菌進入尿路提供了直接通道,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機會。此外,導尿管對尿道黏膜的刺激和損傷也可能引發炎癥反應,進一步促使尿路感染的發生。
尿頻、尿急、尿痛 這是尿路感染最典型的癥狀,患者會感到頻繁有尿意,需要頻繁排尿,但每次排尿量可能并不多;排尿時會伴有疼痛、灼熱感或刺痛感。
尿液異常 患者的尿液可能會出現混濁、顏色改變,甚至有異味。在嚴重感染時,還可能出現血尿。
下腹部不適 患者可能會感到下腹部墜脹、疼痛或不適感。
全身癥狀 當尿路感染嚴重時,可能會引發全身癥狀,如發熱、寒戰、乏力等。
一般治療 患者應增加飲水量,以保持尿液稀釋,促進細菌排出。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尿道口清潔。臥床期間應定期翻身,改變體位,以減少尿液潴留和反流的風險。
抗生素治療 根據患者尿液培養和藥敏試驗的結果,選擇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抗生素的使用應遵循足量、足療程的原則,以徹底殺滅細菌,避免耐藥菌的產生。
對癥治療 如果患者出現發熱、疼痛等癥狀,可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如讓患者服用解熱鎮痛藥物等,以緩解患者的不適。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患者應每天清洗外陰部,勤換內褲,避免細菌滋生。
合理飲水 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使尿液得到充分稀釋,有助于預防尿路感染。
及時排尿 髖骨骨折患者由于疼痛或者臥床的原因,為了減少麻煩,常常憋尿。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一定要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避免憋尿,減少尿液在膀胱內的潴留時間。
注意導尿管護理 對留置導尿管的患者,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護理,保持導尿管通暢,定期更換。同時要注意尿道口的消毒和清潔。
早期活動 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患者應盡早進行康復鍛煉,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減少臥床時間,提高機體免疫力。
綜上所述,髖骨骨折患者發生尿路感染的風險較高,醫護人員和患者都應高度重視。通過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和及時的治療,可以有效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同時,已經發生尿路感染的患者應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