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20年里,一個科研團隊一直在研究藍尾豆娘。這種豆娘的雌性有三種不同的體色,其中一種與雄性的體色很相似。研究發現,這些雌性豆娘之所以進化出與雄性相似的體色,是為了避開雄性的求偶騷擾。
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該團隊對這三種體色的豆娘進行了DNA測序,并把測序結果與藍尾豆娘的熱帶近親——青紋細蟌的DNA序列進行對照,由此發現:雌性藍尾豆娘的體色差異至少在500萬年前就已出現;在雌性藍尾豆娘的第13個染色體上的一個特定基因區域,發生了多種改變。


在鎖定雌性藍尾豆娘體色背后的基因之后,該團隊能夠進一步識別雄性藍尾豆娘在其水生幼蟲階段的不同基因型。雄性藍尾豆娘的體色很淡。該團隊計劃調查體色基因是否會影響兩性豆娘的幼蟲,以及調查雄性豆娘的行為和存活等信息。
雌性豆娘為什么要偽裝成雄性呢?科學家猜測,這樣對豆娘雌雄雙方都能帶來一定的好處:“偽裝者”雌性能避免被雄性頻繁打擾,與此同時,雄性不得不飛越更遠的距離尋找合適的交配對象,這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后代基因的多樣性。藍尾豆娘在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和美洲都有分布。上述新研究將為科學家調查豆娘的長期進化過程奠定基礎。基因差異為何發生?怎樣發生?又如何在長時間里維持差異?這些問題對于生物學研究來說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