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

說真的,最近的社交媒體平臺到處都能看見一個詞——“偷感”,指一種偷偷摸摸、小心翼翼、畏畏縮縮的感覺,總之就是極度不自然,缺乏安全感。這是我專門去查的,看著看著,發現自己早就“偷感”爆棚了。
每天去公司上班打卡都是我“偷感”嚴重發作的時候。從進了寫字樓大門開始,我就琢磨:“這個點兒上電梯,碰上領導又得打招呼;就算碰上不熟悉的同事,怎么也得寒暄幾句。救命,好尷尬!”所以我基本每天早上都是混入人群,偷偷摸摸地走。
“等一下,小雅,快上電梯!”前天,我正在散發“偷感”時,被眼尖的同事小陸一眼看到,并且極其熱情地用手扒住電梯門,讓我趕緊上電梯。全電梯的人都在盯著我,我感受到了一絲難堪,但只能硬著頭皮快步走進去。“今兒太熱啦!我看天氣預報得39度了!”熱情的小陸是個話嘮,我的尬聊就這樣開始了:“是啊,真是夠熱的。”而我內心飄過的呼喊是:“救命!怎么還不到公司,電梯好慢啊!”此刻,我的“偷感”指數即將爆表。
內向的人“偷感”重,外向的人也不遑多讓。同事小景,平時嘻嘻哈哈大大咧咧,但是上次同事生日,要每個人錄制一段祝福的視頻,她的“偷感人”身份再也藏不住了。只見平時口若懸河的她,在鏡頭前居然開始流汗,磕磕巴巴,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別緊張,別想著你前面有鏡頭,就自然聊天。”市場部的同事一直在安撫她。最終小景艱難地完成了錄制,視頻里,她沒有一絲笑容,面部的肌肉都在抽搐。市場部的同事悄悄跟我們說:“這不敢剪輯到視頻里啊,感覺不是慶祝生日,而是犯罪分子被當場抓獲!”就連大家和壽星合照的時候,小景也是極其不自然,四肢僵硬,眼神躲閃,嘴角微微上揚,就像是被綁架一樣,我甚至覺得她下一秒就要鉆入地縫了。
現在的年輕人個個是互聯網“土著居民”, 熱衷網上社交,導致現實生活中“偷感”極重,做任何事情都擔心別人的眼光。其實大可不必。我們的人生并沒有那么多的觀眾,現實和互聯網一樣,沒有人會把你的尷尬和失誤放在心上!
編輯 高塬 / 美編 徐雪梅 / 編審 許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