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雪
摘 要:城市軌道交通已成為現代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和客流量的快速增長,車站客運組織面臨著更大的安全管理與控制壓力。本文基于系統安全的理念,分析了影響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客運組織安全的主要因素,從安全制度、應急管理、設施設備、人員管理等方面探討了加強安全管理與控制的對策,以期為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安全、有序、高效運營提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 車站 客運組織 安全管理 安全控制
與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城市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速度快、準點率高、污染小等優勢,在改善城市交通、引導城市空間布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城市軌道交通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尤其在車站客運組織環節,既要保證大客流高效疏運,又要確保乘客和設施設備的安全。軌道交通具有相對封閉性,一旦發生火災、客流擁堵等突發事件,極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近年來,國內外軌道交通也曾多次發生安全事故。2022年10月31日,首爾市地鐵三號線新村站發生重大踩踏事故,造成158人死亡;2019 年 12 月 1 日,廣州地鐵塌陷事故致3人遇難。這些事故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必須高度重視安全管理。本文將聚焦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客運組織的安全管理與控制,系統分析影響安全的風險因素,提出切實可行的管理對策,旨在為提升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客運組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貢獻綿薄之力。
1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客運組織面臨的安全風險
1.1 大客流涌入帶來的安全隱患
城市軌道交通運量大是其重要特點之一。這一方面得益于軌道交通強大的運載能力,另一方面也與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居民出行需求旺盛密切相關。在每天的早晚高峰時段,大量乘客涌入軌道交通車站,對車站站廳、站臺等空間的承載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如果客流組織不當,未能及時疏導分流,就容易導致局部區域出現嚴重擁堵,引發踩踏、擠壓等安全事故。一旦發生踩踏事故,在密集的人流中,乘客自身難以控制局面,極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因此,高峰時段的客流控制與疏導是軌道交通車站客運組織必須高度重視的安全風險點。
1.2 復雜的站內空間布局影響疏散逃生
現代化的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往往規模宏大,功能區域劃分復雜,付費區與非付費區之間界限分明,不同區域往往還設置有物理隔離設施。這種布局雖然有利于實現不同客流的分流引導,提高車站運營管理效率,但也給緊急疏散逃生帶來不利影響。一旦車站內部發生火災、恐怖襲擊等突發事件,大量乘客需要在短時間內快速撤離,復雜的空間結構很可能阻礙疏散逃生。狹長的通道可能因為擁堵而無法順利通行,電梯、扶梯等垂直設施可能無法使用,給逃生增加難度。同時現代車站的封閉性較強,逃生路徑選擇有限,也加大了應急疏散的組織難度。
1.3 惡劣天氣可能引發客流激增
當暴雨、暴雪等極端天氣出現時,地面公交、出租車、私家車等交通方式通常會受到較大影響,正常通行能力下降。此時,不少出行者會轉而選擇受天氣影響較小的軌道交通,導致客流量急劇增加。如果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客流控制和疏導措施,車站將面臨諸多安全隱患:站廳內大量濕滑的雨傘可能導致乘客滑倒;站臺候車空間不足可能引發擁擠、推搡;高峰時段列車滿員率過高乘客無法順利上車,進一步加劇站臺擁堵。因此雨雪天氣可能短時間內引發客流激增,客運組織必須及時響應、科學應對。
1.4 設施設備故障帶來的潛在危險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內部設施設備眾多,包括自動售檢票機、安檢設備、自動扶梯、站臺屏蔽門等,它們是保證客運組織正常運行不可或缺的硬件基礎,對于維護乘客安全、提高通行效率至關重要。然而,如果設施設備出現故障,輕則影響車站運營秩序,重則可能釀成嚴重的安全事故。例如,檢票閘機故障可能導致大量乘客滯留,造成通道擁堵;安檢機故障可能使危險物品失檢,埋下安全隱患;扶梯故障可能致使乘客摔倒受傷;屏蔽門故障可能造成乘客高空墜落。任何一起設施設備事故,都可能給乘客安全和車站運營帶來嚴重影響,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做好日常維護和故障應急。
2 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客運組織安全管理的對策
2.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體系
軌道交通運營單位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認真落實上級主管部門的安全工作要求,同時立足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系統構建科學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是要明確車站各個工作崗位的安全職責,將安全責任細化分解到每一個環節、每一位員工,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安全責任體系。二是要規范客運組織操作流程,從進站安檢、售檢票、客流引導、列車上下、應急處置等各個環節,制定統一、規范、細致的工作標準和操作程序,杜絕違章指揮、違規作業。三是要制定詳盡的安全檢查制度,明確日常安全檢查的對象、內容、頻次、方法、考核標準等,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四是要建立完善的應急管理制度,制定各類事故的應急預案,明確應急處置的組織指揮體系、信息報告流程、處置措施等,確保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能夠快速響應、有序處置、科學施救,最大限度減少事故損失。五是要嚴肅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對事故隱患和事故事件,做到及時報告、如實報告,嚴格責任追究,舉一反三,堵塞漏洞。與此同時,還必須注重安全管理制度的全員培訓和學習,通過開展經常性、制度化的安全教育培訓,組織應知應會考試,使每一位員工充分認識到安全生產的極端重要性,切實掌握各項安全知識和技能,自覺把安全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人人講安全、事事守安全的良好氛圍,為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營造本質安全、長治久安的運營環境。
2.2 編制完備的客運組織應急預案
運營單位必須高度重視編制應急預案工作,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廣泛收集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情景,包括設備故障、客流擁堵、惡劣天氣、火災、地震、恐怖襲擊等,從預防、響應、處置、恢復等方面,制定出全面、細致、可操作的應急處置方案。應急預案要明確應急組織指揮體系,規范應急信息報告程序,細化現場應急處置措施,確保突發事件發生后,能夠快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在最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事態,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預案編制過程中,要本著“預則立、不預則廢”的原則,充分考慮各種極端情況,力求做到“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同時,要加強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通過開展桌面推演、實兵演習等形式,檢驗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適時調整完善,確保與時俱進。運營單位還要積極會同公安、消防、急救等部門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整合各方資源,強化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只有編制科學完備的應急預案,軌道交通車站才能從容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及時控制局勢,防止事故擴大,為保障乘客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2.3 加強安全防范設施設備配置
首先,要結合車站實際,科學評估可能出現的各種安全風險,有針對性地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范設施設備。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及時更新升級安防系統,配齊配足視頻監控系統、智能安檢門、滅火器材、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識等安全設施,為及時發現和處置各類安全隱患提供必要保障。其次,要高度重視安全防范設施設備的維護管理。要建立健全各類設施設備的定期檢查、維修、保養制度,確保設施設備始終處于完好狀態,強化設施設備的本質安全性能。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設施設備的實時監測、智能預警,一旦發生故障或異常情況,要及時響應處置,避免釀成事故。還要注重安全防范設施設備的人性化設計。要從乘客視角出發,科學規劃布局安全防范設施設備,如在醒目位置設置乘客服務柜臺和應急呼叫裝置,在突發事件中為乘客提供咨詢、求助便利;要合理設置緊急疏散通道和緊急出口,確保疏散路線通暢、標識醒目、操作簡便,最大限度方便乘客快速逃生;要加強無障礙設施配置,充分考慮老、幼、病、殘、孕等特殊群體需求,營造人性化、包容性的乘車環境。
2.4 狠抓一線客運員工專業培訓
一線客運員工直接服務乘客,直接操作設備設施,對客運組織安全至關重要。只有員工掌握過硬本領,嚴格遵章守紀,才能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為安全運營提供有力支撐。運營單位必須把一線客運員工培訓作為一項戰略性、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要建立分層分類、多形式、全覆蓋的培訓體系,因崗施教、因人施教,確保每名一線員工都能掌握與其崗位相適應的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要從員工入職開始,配備專職師傅傳幫帶,進行全過程跟蹤輔導,強化員工在理論學習、實踐操作等方面的基本功。要高度重視應急處突技能培訓,采取情景模擬、實戰演練等方式,強化一線員工在突發事件中的應變能力,確保遇到險情能夠沉著冷靜、科學應對,最大限度保障乘客生命財產安全。要定期組織員工到先進單位觀摩交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做法,不斷開闊眼界、更新理念、提升技能。要把培訓實效作為檢驗培訓工作的根本標準,建立培訓質量評估機制,采取理論考試、實操考核、現場問答等多種方式,考察培訓效果,考核員工業務能力,把學到的本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要把培訓與職工職業發展通道建設結合起來,把培訓與績效考核結合起來,調動一線員工主動學習、刻苦訓練、提高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把一線客運員工培養成為政治合格、作風優良、本領過硬的安全衛士,用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筑牢安全運營的人力防線,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的安全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2.5 創新客流疏導組織模式
隨著軌道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客流量持續攀升,傳統的客流疏導組織模式已難以完全適應當前形勢,迫切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方面,要本著以客為本的理念,從乘客的實際出行需求出發,科學制定符合乘客行為習慣的客流疏導方案。要加強客流監測分析,準確掌握不同時段、不同區域的客流特點,提前預判可能出現的客流聚集和擁堵情況,有的放矢采取針對性疏導措施。例如,在早晚高峰,要增加售票窗口、安檢通道,開設專用通道疏導大客流;在大型活動、惡劣天氣等特殊時期,要提前制定周密的客流疏導預案,增派人員維護秩序,必要時對人流實施限流控制。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綜合考慮線路、站點、樞紐、周邊道路的客流狀況,加強協同疏導,引導客流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合理分布,緩解局部壓力。另一方面,要創新優化車站空間布局和設施設置,最大限度提高客流疏導效率。既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針對客流集中的站廳、站臺、出入口等關鍵區域,優化布局,拓寬通道,增設疏散樓梯,提高通行能力;又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加強不同站點之間、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之間的銜接疏導,優化商業、餐飲等附屬設施布局,最大限度疏解和分流客流,營造安全順暢的乘車環境。只有不斷創新客流疏導理念,完善疏導機制,優化車站布局,才能在新形勢下進一步提升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的安全保障能力。
2.6 廣泛開展安全宣傳教育
運營單位要把安全宣傳教育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納入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要充分利用車站廣播、顯示屏、站內海報、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種載體,廣泛普及安全乘車常識,深入解讀安全管理規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貼近乘客生活的案例,教育引導廣大乘客自覺遵守乘車秩序,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提升自我保護能力。要針對不同時段、不同區域的客流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例如,在早晚高峰,要重點強調守秩序、講文明、不擁擠、不插隊的乘車禮儀;在惡劣天氣、重大活動等特殊時期,要加大宣傳力度,提示安全風險,引導乘客做好安全防范。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創新宣傳教育形式,制作形象生動的視頻、動漫等,通過移動客戶端、社交平臺等渠道廣泛傳播,擴大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要把安全宣傳教育與學校教育、社區教育、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安全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教育青少年從小培養遵規守紀、安全文明出行的良好習慣。
3 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軌道交通作為一種大運量公共交通方式,做好車站客運組織安全管理與控制至關重要。只有從制度、設施、人員、客流等多個層面入手,系統構建安全管理體系,創新客流組織模式,才能為廣大乘客營造安全、舒適、便捷的出行環境。這不僅是運營單位的責任,也需要政府、社會各界以及廣大乘客的共同參與。讓我們攜手努力,切實提升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客運組織的安全水平,為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城市交通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孫希忠.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客運組織管理研究[J].智能城市,2023,9(04):119-121.
[2]夏添.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客運組織的管理與控制[J].亞太教育,2019(09):159.
[3]黎笑鋒.淺談地鐵客運組織安全及控制管理研究[J].科技視界,2017(04):24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