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憲法》和《審計法》及主流觀點對政府審計本質定位于“審計監督”,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 和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對內部審計本質定位于“確認和咨詢活動”,審計署和教育部對內部審計本質定位于“監督、評價和建議”;但目前我國高校審計處主要在從事工程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和專項審計等,而工程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尚只定位于“監督”。審計不是萬能的,內部審計也不是萬能的;審計對被審計對象的免疫功能是有限的,“被審對象”的“免疫力”主要來自“自我革命”和“自我凈化”,即主要不是外因而是內因。審計自身的“免疫力”也主要來自“自我革命”和“自我凈化”。建議修改《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若干規定》和《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中“監督”功能。文章還對高校審計全覆蓋作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 高校審計; 審計的本質; 審計定位; 審計全覆蓋
【中圖分類號】 F239.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4)13-0099-06
高校審計的本質是什么?要厘清這一問題需要明確審計的本質及定位。婁爾行等[1]指出:“審計的本質,以及環繞本質而應予闡明的審計的對象、類別、職能和作用等等,都屬于審計基本理論。什么是審計理論,審計理論與審計實踐存在什么關系,這是研究審計的本質等首先應當明確的問題。”董大勝[2]在《審計本質:審計定義與審計定位》一文中指出:“所謂審計定位,是指審計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在國家治理的制度安排中處于怎樣的地位,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能夠產生怎樣的影響和結果?!瓕徲嬇c其他有關部門在國家治理中定位的某種共性,不是否定了審計的本質。”高校審計指高校內部審計,高校審計的本質即高校內部審計的本質。
一、審計本質定位于“審計監督”
(一)審計法規將審計定位于“審計監督”
《憲法》第九十一條規定:“國務院設立審計機關,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對國家的財政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薄秾徲嫹ā返谝粭l規定:“為了加強國家的審計監督,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p>
(二)習近平將審計“立足經濟監督定位”
2023年5月23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強調:“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審計擔負重要使命,要立足經濟監督定位。”“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審計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的主動性更強、契合性更高,獨特監督作用更加彰顯?!蛟旖洕O督的‘特種部隊?!盵3]
(三)專家主流觀點
1.楊紀琬[4]認為,審計是一種經濟監督活動,具有超然、專門、獨立、客觀、權威的特點,是經濟監督體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是第一位的。
2.婁爾行等[1]認為:“審計是專職機構和受委托的專業人員,以被審單位的全部或一部分經濟活動為對象,進行審核檢查,收集和整理證據,確定其實際情況,對照法規和一定標準,以判斷經濟活動的合規性、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有關經濟資料的真實性和公允性的經濟監督、評價、鑒證活動。”
3.管錦康[5]指出,“對審計的定義,我的意見是:審計是經濟活動的監督和證實。這標志了審計是審計人對被審人經濟活動的監督”。
4.王德升等[6]指出:“審計是一種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與管理活動?!?/p>
5.林炳發[7]指出:“我國審計理論界圍繞‘審計是一種經濟監督這一命題,用了七年的時間,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論證,并逐步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瓨酥局@一觀點在我國審計本質問題上主導地位的確立?!?/p>
此外,還有“經濟控制論”[8]、“民主意志論”[9]、“免疫系統論”[10]等。
二、內部審計本質定位于“確認和咨詢活動”或“鑒證和咨詢活動”
(一)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對內部審計的定位
1.“獨立評價活動”
1947年,IIA《內部審計人員職責說明》第1號(簡稱SRIA N0.1),第一次對內部審計定義為:“內部審計是建立在審查財務、會計和其他經營活動基礎上的獨立評價活動。它為管理提供保護性和建設性的服務,處理財務與會計問題,有時也涉及經營管理中的問題?!边@是首次將內部審計定位為“獨立評價活動”。從此以后,1957年、1971年、1978年、1990年、1993年,IIA連續六次定位于“獨立評價活動”。這種觀點堅持了53年,直至1999年第七次修改才作了調整。
2.“確認和咨詢活動”
1999年6月26日,IIA理事會(第61屆年會)通過了《內部審計職責說明》,內部審計的第七次新定義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經營。它通過系統、規范的方法評價和改善組織的風險管理、控制和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边@里,將上述“獨立評價活動”改為“保證和咨詢活動”。
為什么把“保證和咨詢活動”改譯為“確認和咨詢活動”?張玉[11]披露:“現將IIA內部審計定義(1999年)中文譯法的修改說明如下:‘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說明內部審計活動的兩項職能是確認、咨詢。所以將‘保證(assurance)一詞修改為‘確認,……2005年7月11日,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IIA第64屆國際大會期間,時任IIA總部執行主席(秘書長)大衛理查德先生不同意將IIA內部審計定義中的‘assurance一詞翻譯成‘保證,他強調該詞與‘保證(ensure、guarantee、safeguard)的意思無關,內部審計不能‘保證任何事物。他解釋該詞的意思是管理層制定各項方針政策、制度和業務項目,經過內部審計人員檢查,對其制定及執行狀況是否有助于實現組織目標予以確認,出具結論性意見,以增強組織實現其目標的自信。在IIA總部工作的中國雇員也建議將‘assurance翻譯成‘確認?!?/p>
2001年、2005年、2013年、2016年,IIA連續四次將內部審計本質定位于“確認和咨詢活動。”可以看出,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對“內部審計”定位于“確認和咨詢活動”而沒有定位于“監督”。
(二)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對內部審計的定位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將“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改為“確認和咨詢活動”,沒有定位于“監督”。
2003年6月1日,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中內協發〔2003〕20號)第二條規定:“本準則所稱內部審計,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边@里強調的是“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
2009年7月7日,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關于《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的公告(中內協發〔2009〕19號)第二條規定:“本指南所稱高校內部審計,是指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通過對學校與資源利用有關的業務活動及其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審查,并進行確認、評價、咨詢,旨在促進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風險、創造效益,從而促進學校事業目標的實現?!边@里強調的是“確認、評價、咨詢”。
2013年8月20日,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的《第1101號——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第二條規定:“本準則所稱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边@里已修改為“確認和咨詢活動”。
2023年6月13日,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修訂后的《第1101號——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第二條規定:“本準則所稱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它通過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審查和評價組織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以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目標?!边@里又強調的是“確認和咨詢活動”。
(三)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的定位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將“檢查、監督和評價”改為“鑒證和咨詢活動”,沒有定位于“監督”。
1.“檢查、監督和評價”
1999年7月1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頒布的《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22號——考慮內部審計工作》對內部審計的定義為:“本準則所稱內部審計,是指被審計單位的專門機構或人員對其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會計及相關信息的真實、合法、完整;資產的安全、完整,經營績效以及經營合規性等進行的檢查、監督和評價。”
2.“鑒證和咨詢活動”
2022年1月5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頒布修訂后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411號——利用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第十二條指出:“內部審計,是指被審計單位負責執行鑒證和咨詢活動,以評價和改進被審計單位的治理、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流程有效性的職能?!绷_伯特·R.穆勒[12]指出:“現在IIA準則明確指出內部審計包含鑒證和咨詢活動?!笔B炳[13]認為:“把‘assurance一詞譯為‘鑒證也許更符合‘審計的內在涵義。”
三、對高校審計的思考
(一)高校審計“錯位”的思考
高校審計應定位于“確認和咨詢活動”,但為什么仍停留在“監督”?
1.《審計法》(2021)第三十條規定:“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2.審計機關對內部審計“指導”界定為“監督、評價和建議”
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定位于“內部的管理和監督”,“獨立監督和評價”和“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建議”。1985年12月5日、1989年12月2日、1995年7月14日、2003年3月4日、2018年1月12日,審計署連續五次定位于“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建議”。
3.教育部亦步亦趨跟著審計署對內部審計“指導”為“監督、評價和建議”
教育部《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定位于“財經監督和管理”“內部監督”“監督和評價”“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建議”。1990年5月3日、1996年4月5日、1997年12月31日、2004年4月13日、2020年3月20日,教育部(國家教育委員會)連續五次定位于“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建議”。
從上可以看出,審計署和教育部對“內部審計”定位仍保留“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建議”或“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建議”,其中仍有“監督”。
4.“審計署”與“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不一致,聽誰的?
審計署規定為“監督、評價和建議”,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卻規定為“確認和咨詢活動”,明眼人一看內部審計應定位于“確認和咨詢活動”。原來,“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隸屬于審計署。2016年11月29日,審計署辦公廳發布《關于中國內部審計協會與審計署脫鉤的通知》(審辦辦發〔2016〕150號)規定:“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聯合工作組關于中國內部審計協會脫鉤試點實施方案的批復,中國內部審計協會與審計署脫鉤,審計署不再作為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的主管單位?!?/p>
“法無授權不可為”?!皟炔繉徲嫻ぷ鲬斀邮軐徲嫏C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是《審計法》授權審計機關“指導和監督”,自然是審計署的規定說了算。教育部跟著審計署的規定也是無奈的選擇。于是,高校審計種了別人的田(監督活動)荒了自己的地(確認和咨詢活動)。但是,高校審計畢竟是內部審計,“內部”特點就不能完全受《審計法》的制約。高校有“內部”的特點,如高校的撥款、收費與其他行業不同。高校的內部控制不同于其他行業,高校的內部審計也不同于其他行業,因此,高校審計還應受《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牽制。建議修改《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若干規定》和《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
(二)高校審計“外包”的思考
內部審計“外包”又稱內部審計外部化(Outsourc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最先是由安永、畢馬威、安達信等會計師事務所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即內部審計的職責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給會計師事務所承擔,會計師事務所雖然專業,當然不排除有分一杯羹的嫌疑。
筆者[14]曾提出“高校不得將內部審計職能外包,可將有限的、特定的內部審計活動外包給第三方,以緩解內部審計資源壓力并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全面性。……目前的研究表明,內部審計外包的主要優點是有利于節省審計成本和提高內部審計質量。主要缺點是外部審計與內部審計相比,對單位的業務不熟悉,提出的改善經營管理的意見不夠精準;外部審計沒有內部審計的主人翁態度和長期責任感;不利于保守學校的秘密;不利于培養鍛煉內部審計隊伍。內部審計外包是一把雙刃劍,利弊相比,弊大于利。因此,筆者認為,內部審計不宜全外包,即不得將內部審計職能外包,而是有限外包。”
社會審計的本質是什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2014年)第一條和第二條規定,注冊會計師不是像政府審計那樣“監督”,但具有“鑒證和咨詢”功能,這與內部審計從事“確認(鑒證)和咨詢”職能是一致的。所謂鑒證是指注冊會計師為增強除責任方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對鑒證對象信息信任程度提出結論的一種服務。如會計鑒證是指注冊會計師按照執業準則對會計信息在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在會計處理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貫性原則等發表“無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或“保留或無法表示意見”等。所謂咨詢如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等。因此,高校審計某項業務“外包”給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接受高校審計的委托(外包),就能勝任高校審計的“確認(鑒證)和咨詢”職能。
(三)審計不是萬能的,內部審計更不是萬能的
1.內部控制不是萬能藥
《內部控制——整合框架》[15]指出:“一些觀察家認為內部控制可以保證主體不會失敗,即主體總是會實現它的經營、財務報告和合規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內部控制有時候被看作是包治主體所有實際和潛在的經營疾病的萬應靈丹。這種觀點是一種誤導。內部控制并不是萬能藥。” 《內部控制——整合框架》還指出:“管理層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兩人或多個人的串通行為會導致控制的失效。
2.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一部分也不是萬能的
1986年4月16日,最高審計機關第十二屆國際會議發表的《關于績效審計、公營企業審計和審計質量的總聲明》第四十九條指出:“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又具有區別?!盬hittington et al.[16]認為,內部審計可以看成內部控制的一部分。
3.審計免疫功能是有限的,內部審計免疫功能更是有限的
“免疫系統論”認為,國家審計具有預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統”。“預防功能”是指其威懾作用使“被審對象”增強“免疫力”,這里指的“主體”是“被審對象”的“免疫力”;“揭示功能”是指審計具有揭示存在問題的功能,這里指的“主體”是“國家審計”;“抵御功能”是指“被審對象”具有抵御“各種‘病害的功能”,這里指的“主體”又是“被審對象”的功能。我們不禁要問:“免疫系統”是“國家審計”的功能還是“被審對象”的功能?
照這個邏輯,紀委似乎也具有預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可沒有聽說紀委也具有“免疫系統”。紀委與審計部門相比,在“人事”方面有提拔的一票否決權和處分、問責或責任追究的建議權;在“財產”方面有凍結財產權和對嫌疑人的留置權等。2014年10月25日,王岐山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指出:“在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下,仍有一些黨員干部不收斂不收手,甚至變本加厲?!笔藢弥醒爰o委四次全會首次把嚴查“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問題寫入全會報告,并且強調“越往后執紀越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钡牵瘮》肿尤灾酶邏赫饝赜诓活?,在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甚至二十大后仍不收斂、不收手,頂風違紀。由此可見,“高壓震懾”的“預防功能”是有限的;“抵御功能”也是有限的。有些作者提出高校內部審計也有免疫功能,高校審計有多少高壓震懾力?
習近平指出:“講政治,是我們黨補鈣壯骨、強身健體的根本保證,是我們黨培養自我革命勇氣、增強自我凈化能力、提高排毒殺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徑?!盵17]趙淵杰[18]認為:“政治免疫力是一種內在的防御機制,是領導干部在面對外界形形色色的誘惑時依然能夠堅守信仰、嚴于律己的定力。”由此可見,“免疫力”是“自我革命”和“自我凈化”的能力,是“內在的防御機制”和“嚴于律己的定力”,是內因,而不是“震懾”“威懾”后的外力。由此可見,闡述“免疫力”不能不提“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免疫力”的核心要義。
毛澤東[19]指出:“任何犯錯誤的人,只要他不諱疾忌醫,不固執錯誤,以至于達到不可救藥的地步,而是老老實實,真正愿意醫治,愿意改正,我們就要歡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變為一個好同志?!边@里“諱疾忌醫”指的是“不收斂、不收手”的病人,“不諱疾忌醫”指的是病人而不是醫生,即“被審對象”的“免疫力”主要不是來自外部的外因,而應該主要來自自我革命、自我凈化的能力。
審計的“免疫系統”是否應包括審計自身?是否應主要指“審計自身”?“預防功能”不一定是“體檢”后的結果,“抵御功能”也不一定是“體檢”后的結果,一個機體要健康會自覺地增強“預防功能”和“抵御功能”,人如此,一個單位亦如此。關鍵是機體自覺地增強“免疫力”。審計具有“揭示功能”,這不僅是對外,更應如習近平指出的“刀刃向內的堅定”和“刀刃向內的勇氣”,這才是審計自身的“免疫力”,其應主要來自自我革命、自我凈化的能力。闡述“審計免疫系統”必須將“自我革命”放在核心內容,遺漏不得,不可忽略。
2019年5月,習近平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審計就像體檢”。審計自身強身健體之后才能治病救人,才能履行審計(醫生)“經濟體檢”的功能,正如勞倫斯·索耶[20]指出:“準則并不要求內部審計是個萬事通,既不要求面面俱到,也不能掛一漏萬。就像一位合格的內科醫生,稍微觀察一下病人就能發現疾病的癥狀?!薄敖洕w檢”早已成為全國審計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
四、高校內部審計應該做什么
目前我國高校審計仍是監督。我國高校審計處目前主要從事工程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專項審計等。而工程審計是“監督”,工程審計將審計重點放在核減工程造價上,停留在“監督”;經濟責任審計在法規上定位于“監督”,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第五條規定:“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應當依法接受審計監督。”“監督”是政府審計的功能,目前我國法規卻把政府審計的“監督功能”轉移到高校內部審計,排擠或削弱了內部審計的“確認(鑒證)和咨詢活動”的功能。
(一)高校審計“全覆蓋”
1.審計全覆蓋
2013年10月8日,李克強在國務院第26次常務會議上首次提出要實現審計全覆蓋;201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中辦發〔2015〕58號)及相關配套文件,配套文件之一為《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規定;2019年6月,中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審計全覆蓋的指導意見》(中審辦發〔2019〕21號)。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審計委員會著力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
2.內部審計全覆蓋應做到“應審盡審,消除盲區”
2019年4月25日,審計署辦公廳印發的《2019年度內部審計工作指導意見》(審辦內審發〔2019〕39號)指出:“內部審計機構要進一步加大審計監督力度,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的要求,發揮實現審計全覆蓋的生力軍作用。通過創新審計方法,優化組織方式,突出審計重點,努力實現審計全覆蓋,做到應審盡審,消除審計監督盲區。”
3.高校審計全覆蓋應做到“應審盡審,消除盲區”
2019年5月21日,教育部辦公廳轉發的《審計署辦公廳關于2019年度內部審計工作指導意見》的要求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的要求,發揮實現審計全覆蓋的生力軍作用。通過創新審計方法,優化組織方式,突出審計重點,努力實現審計全覆蓋,做到應審盡審,消除審計監督盲區。”
(二)高校審計“全覆蓋”的具體內容
1.高校內部控制評價
據筆者調查,教育部直屬高校審計處每年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但其他相當多的高校審計處未開展內部控制評價。目前,存在的問題有:有些高校到2020年才開始建設內部控制,不知這些高校如何上報內部控制報告;有些高校財務部門自建自評內部控制,并出具內部控制報告;有些高校根本沒有運用內部控制評價方法測試控制有效性和適當性,敷衍地交卷;等等。
(1)內部控制是內部審計的鑰匙、敲門磚和執行秘訣
①內部控制是內部審計的鑰匙
現代內部審計之父勞倫斯·索耶[20]指出:“對內部審計人員來說,控制既是一種機會,也是一種責任。基礎廣泛的內部審計將內部審計師推到一個陌生的領域?!瓌偃蔚膬炔繉徲嫀熡幸粋€芝麻開門的秘訣,這一秘訣給了他們在所有這些事務中做出有效貢獻的機會。運用這一秘訣,他們能打開通常只有技術專家才能進入的大門,運用這一秘訣,他們能幫助解決這些大門背后的許多問題。這一開門的鑰匙便是控制??刂剖且环N強制力,它努力使事項得到完成。各種控制都是使力量得以發揮的手段。各種控制都被用于保證達到各種專門目標。”
②內部控制是內部審計的敲門磚
布林克認為,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有內部審計,因為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有內部控制[21]。內部審計人員評價組織機構各專門領域的內部控制的技能是他們滲透到組織中的敲門磚,控制評價是內部審計人員的執行秘訣。
③羅伯特·莫勒爾[22]指出:“勞倫斯(拉里)·索耶同布林克一起創建了內部審計這個行業,他認為控制評價是內部審計人員的‘執行秘訣。也就是說,內部審計人員評價組織機構各專門領域的內部控制的技能是他們滲透到組織中的敲門磚?!?/p>
(2)法規要求內部審計評價內部控制
1987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直屬高等學校實行定期審計的暫行規定》第二條要求“審計學校各項財務收支是否真實和符合財經法規、制度,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990年5月3日,《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國家教委第9號令)第十二條又要求教育系統內部審計機構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執行情況進行內部審計監督。
2016年4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教育部直屬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教財廳〔2016〕2號)在《內部控制評價指南》中第五條指出:“高校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工作應由內部審計部門及紀檢監察部門負責組織”,明確內部審計部門評價內部控制。
2015年12月21日,《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4號)第三條規定:“建立內控報告制度,促進內控信息公開。針對內部控制建立和實施的實際情況,單位應當按照《單位內控規范》的要求積極開展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工作。單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情況應當作為部門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的重要組成內容進行報告。”但30多年過去了,有些高校審計處仍未開展此工作。
2.預算審計
2015年2月9日,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加強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教財〔2015〕2號)第五條規定:“加強預算編制管理審計?!钡诹鶙l規定:“加強預算執行過程審計。”第七條規定:“開展預算執行績效審計?!钡?年過去了,但大多數高校審計處仍未開展預算審計工作。
3.高校經濟責任審計
目前,高校審計處基本上都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筆者認為,經濟責任審計職能主要不是監督而應是評價,應客觀公正地評價高校領導干部在管理職責范圍內的經濟活動業績和對存在的問題應負的責任。
4.重點領域審計
重點領域審計包括加強公務支出和公款消費審計;加強建設工程管理審計;加強科研經費管理審計;加強學校資產管理審計;等等。
5.拓展高校審計新領域
高校審計新領域包括高校重要政策跟蹤審計、高校研究型審計、高校快速反應審計、高校治理審計、高校專項審計調查等。這些內容另文闡述。
【參考文獻】
[1] 婁爾行,唐清亮.試論審計的本質[J].審計研究,1987(3):11-19.
[2] 董大勝.審計本質:審計定義與審計定位[J].審計研究,2015(2):3-6.
[3] 習近平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發揮審計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中的獨特作用,進一步推進新時代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23-05-24(001).
[4] 楊紀琬.關于審計理論的若干問題[J].審計通訊,1983年12月創刊號,17-23.
[5] 管錦康.審計定義之我見[J].中國審計,1995(5):17.
[6] 王德升,閻金鍔.試論審計的本質[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85(2):43-46.
[7] 林炳發.審計本質研究(上)[J].審計與經濟研究,1998(1):5-10.
[8] 蔡春.論內部審計的功能、目標及其實現條件[J].審計研究,1996(1):41-43.
[9] 大川.楊時展教授講國家審計的本質問題[J].財會通訊,1984(1):16.
[10] 劉家義.論國家治理與國家審計[J].中國社會科學,2012(6):60-72.
[11] 張玉.IIA“內部審計”定義中文翻譯修改說明[J].中國內部審計,2005(9):39-41.
[12] 羅伯特·R.穆勒.布林克現代內部審計——通用知識體系[M].7版,章之旺,等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416.
[13] 石紹炳.最新IIA“內部審計”定義中文翻譯新舊比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12):94-95.
[14] 喬春華.高校管理審計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6(8):321,329-330.
[15] Treadway委員會發起組織委員會(COSO).內部控制——整合框架[M].方紅星,主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86-88.
[16] WHITTINGTON RAY,PANY KURT.Principles of auditing and other assurance services[M].Prentice Hall:The McGraw-Hill companies,2001:51-84.
[17]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以解決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和主抓手推動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N].人民日報,2017-02-14(001).
[18] 趙淵杰.提高政治免疫力[N].人民日報,2017-05-03(007).
[19]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8.
[20] 勞倫斯.索耶.現代內部審計實務(上)[M].湯云為,等譯.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0:86,48.
[21] LAWRENCE B S,MORTIMER A D,JAMES H S.Sawyer's internal auditing:the practice of modern internal auditing[M].Altamonte Springs,Fla.: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2003:67-69.
[22] 羅伯特·莫勒爾.布林克現代內部審計學[M].6版,李海風,劉霄侖,等譯.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