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梅 臧建文
投資山西,深耕山西,贏在山西。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推進境內外招商引資、對外合作和投資促進工作,服務山西投資貿易便利化、內外貿一體化和申建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新要求,優化營商環境、展示山西形象、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整合各類投資要素,吸引各種潛在投資者,把招商引資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與財務審計協同創新發展有機融合,精心打造“投資山西會客廳”,2024年5月17日,由山西省投資促進局、山西省會計學會、山西省審計學會、山西省內部審計協會主辦,《會計之友》雜志社承辦,廈門網中網軟件有限公司、浪潮通用軟件有限公司、北京隆安(太原)律師事務所支持的新質生產力下的財務審計創新發展研討會在龍城太原隆重召開。來自山西省財政廳、審計廳、會計學會、審計學會、內部審計協會,山西省投資促進局、11個地市的投資促進部門,鏈主企業,專業鎮,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全國知名高校等單位的200余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主題為融合、創新、增長——新質生產力下的財務審計創新發展。
開幕式由知名核心期刊《會計之友》總編笑雪主持。他表示,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聚焦聚力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加快釋放區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他指出,本次會議旨在把招商引資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與財務審計協同創新發展有機融合,催“新”提“質”,向“新”要動能,向“質”要效益,讓“投資山西”的金字招牌成色更足,成效更顯!他強調,《會計之友》全力支持新質生產力下的財務審計創新發展,作為推出優秀學術成果、發掘優秀人才的重要平臺,近期特別策劃“新質生產力”“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研究型審計”等專題。《會計之友》每年舉辦全國性的學術會議和沙龍活動,并為企業集團舉辦多期高端財會審人員綜合能力提升研修班,還為高校、企業集團出版增刊、專輯,已經成為推動我國會計學術及實踐發展的重要力量,乃業界的一張靚麗名片,并將積極為中國式現代化學術實踐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商業會計學會副會長、審計署內部審計指導監督司原司長李鳳雛在致辭中闡述了他對業財審融合與新質生產力相結合的思考。他認為,新質生產力與業財審融合是現代企業運營中的兩個重要概念,發揮新質生產力潛能和優勢,以業務、財務、審計三者融合為目標,并就財務審計創新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堅持系統觀念,建立業財審“三位一體”融合體系,深入推進研究型審計,業務、財務、管理審計三結合,資金、資產、資源審計三到位,權利、義務、保障三統一,突顯審計財務必然和必須審計業務即“業財同審”的現代審計特征;二是從審計特點和需求出發,抓住“區塊鏈技術+RPA+ChatGPT”和“三條主線”,即“數據來源+分析工具+結果集成”擴充深化內部審計工具創新,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發揮出獨特的價值作用;三是滿足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并實現新質生產力賦能,開展增值型審計、加強信息系統審計、強化風險管理審計、推進公司治理審計。他指出,《會計之友》以學術性、理論性、實踐性、政策性為追求,突出時代主題,刊載體現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的高質量學術論文,致力于涵養會計人清朗的“書卷氣”,厚植會計人清新的“泥土氣”,打造高水平特色化品牌期刊,為推進會計理論和實踐的深入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對笑雪總編也給予了高度評價,笑雪總編作為中國商業會計學會副會長,以其儒雅的學者風度,深厚的學術功底,嚴謹的工作作風,深刻的思想高度,謙遜的交流合作,為中國商業會計學會實現新的更好的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山西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新民在致辭中指出,2024年3月20日,在湖南長沙召開的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財務審計作為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新質生產力潛能,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制度和服務創新的重要載體;也是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他對新質生產力下財務審計創新發展提出三點要求:一要堅持守正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財務審計工作必然會迎來變革。財務審計需以改革為動力,向創新要活力,主動結合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重塑流程,優化績效評價體系,創新財務管理模式,深挖財會監督動能,深化政產學研合作,打造一流財務管理體系,以智慧財務審計為新質生產力賦能。二要推動融合發展。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主動融入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等重大使命任務中,在推動傳統產業蝶變升級、新興產業蓬勃興起、質量效益穩步提高上循“新”出發,向“新”而行。三要深化互利合作。財務審計與招商引資工作要有機統一,著力在制度創新上下功夫,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在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合作研究、項目共建等方面深度合作,增強企業投資山西的發展信心,營造企業留在山西的發展環境,當好企業“金牌店小二”,助力企業在山西扎根生長。同時,他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會議研討,在培育新質生產力上集思廣益,在促進招商引資中謀篇布局,在財務審計行業轉型發展上添磚加瓦。從而激發我們對新質生產力賦能財務審計創新發展的深刻思考,為助力好、建設好、維護好山西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西實踐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山西省審計廳黨組成員、總審計師王文仙在致辭中指出,審計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我們要牢牢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內涵、核心要義和本質要求,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篤信篤行,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隨形、如雷貫耳,不斷增強服務山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要立足經濟監督定位,聚焦主責主業,深入調查研究,做實研究型審計,切實以有力有效審計監督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打造好經濟監督的“特種部隊”,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西篇章貢獻審計更大力量。她強調,“治已病、防未病”,我們要加強對審計成果的研究運用,立足營造公平競爭氛圍、激發市場創新活力,突出對招商引資、產業扶持等政策落實情況的評估研判,促進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提升平穩健康發展的內生動力,以高質量審計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她要求,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厚植審計事業發展根基,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積極適應新形勢下審計事業發展需求,改革創新管理方式,開展好“審計作為提升年”活動,彰顯為國履職、為民盡責情懷,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更加自覺地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不斷把中國式現代化山西實踐推向前進。
山西省投資促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春權致辭并做了題為《向“新”而行:財務審計助力山西投資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主旨報告。他指出,會議將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引領山西投資促進、招商引資、財務審計、投資融資等內容進行研討,旨在助力投資促進與財務審計協同創新和有機融合,推動山西經濟高質量發展。他在主旨報告中,圍繞投資促進與新質生產力、財務審計、營商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詳細闡述。第一,投資促進賦能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投資促進部門應注重做好推動產業轉型、科技創新驅動、打造工作平臺、強化基金招商、建設人才隊伍、吸引利用外資六個方面的工作。第二,財務審計監督推動投資促進規范有序。為規范招商引資行為,破除政策落實和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難題和瓶頸,投資促進部門應配合財務審計部門重點關注政策制定及執行情況、協議簽訂及履行情況、項目運行情況、績效和經費使用情況。第三,營商環境厚植企業投資興業新熱土。投資促進部門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應著重從牢固樹立服務理念、常態化開展入企紓困工作、持續開展項目督導三個方面發力。
北交所“山西第一股”、“工業互聯網”行業解決方案的引領者——山西科達自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達自控”)董事長付國軍作為優秀企業家代表進行了發言,分享了科達自控在新質生產力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具體行動。他指出,科達自控是一家以工業互聯網技術體系為傳統企業賦能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在智慧礦山、智慧市政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動傳統產業的智能化改造和自動化控制,進而提升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同時拓展了新能源充電管理等新興領域的業務。他表示,科達自控將繼續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主題報告由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劉俊勇教授,石家莊鐵道大學財務處處長、博士生導師李素英教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許江波教授,山西大學教務處處長、博士生導師宋鵬教授分別主持。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于增彪教授做了題為《新質生產力賦能企業價值創造——基于管理會計的視角》的主題報告。他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用科技創新特別是顛覆性、前沿性的技術來創造社會財富,當前的關鍵在于落地,管理會計是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落地的重要工具。首先,在歷史上,管理會計作為決策支持和反饋控制的手段,始終與企業價值(即社會財富)創造相互交織;其次,科技創新受到研發資金供給、市場價格和企業利潤的約束;再次,研發過程影響甚至決定未來產品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他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在企業落地的基本路徑就是“技財融合”。“技”是指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管理制度,“財”是指企業內部理財,就是管理會計。具體路徑至少有四條:一是以產品、服務或項目生命周期為基礎,平衡長短期資金;二是利用科技創新“雙面利好”特征,用最低成本研發出最先進產品或服務;三是用差量分析或生命周期凈現值分析等方法分析新技術采納情況;四是系統化方法,即在價值工程基礎上,達成價格、利潤、成本與效能之間的平衡。
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學部主任、博士生導師陳漢文教授做了題為《國家審計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與發展的路徑研究》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對未來發展的戰略考量,也是當下全社會共同的目標導向和價值追求。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圍繞政策、資金、綠色、績效以及責任五大要素,堅持政策統領、夯實資金保障、樹立綠色理念、強化領導責任、加強績效反饋,只有保證五大關鍵要素協同高效運轉,才能保障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路徑通暢。他認為,國家審計在我國國家治理和監督體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是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的關鍵手段,因而也將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中堅力量。國家審計監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將傳統審計思路和審計方法應用到培育新質生產力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是審計人員面臨的新時代課題。以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新質生產力審計的國家審計新概念呼之欲出。
山西財經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田祥宇教授做了題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對財務會計的新要求》的主題報告。他從人類文明發展過程和生產力迭代更新談起,描述了新質生產力的豐富內涵。他認為,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財務人員應該積極迎接新的挑戰、適應新的要求,并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三個生產力要素為切入點,提出了發展新質生產力對財務“勞動者”、財務“勞動資料”、財務“勞動對象”三個方面的新要求。他指出,新質生產力要求財務人員應該實現更高素質的勞動躍遷,應該通過提升財務業務操作能力、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戰略思維能力以及邏輯分析能力等方面來體現財務人員的價值,從而實現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成功轉型。同時,企業在財務管理活動的實踐中,要全面激活財務數據要素,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企業業務和企業財務之中,發揮新質生產力在財務領域中的作用,讓管理更高效,決策更科學,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和價值。
海南大學國際商學院博士生導師傅國華教授做了題為《數業時代下的精準招商引資》的主題報告。他指出,百年變局,未來已來。數業或將成為未來主導產業,人類將進入數業新時代。數業時代,招商引資還存在若干問題:一是內卷嚴重,拼政策,拼讓利;二是協議資金多,到位資金少;三是承諾優惠政策有時不兌現,JQK(勾住-圈住-揩油)現象存在;四是數業時代招引工作新思路尚未形成。并提出五點對策:一是精準畫像,適配優先。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投資者畫像,精準分類,適配推送招商項目和政策等。二是科學研判,精準測算。利用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算法進行財務成本效益評估、項目投資風險和回報分析、信貸評估、市場行情預測,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三是創建平臺,線上招引。打破時空限制,構建智慧化、可視化、場景化的數業招商平臺,實現項目信息和招引進度實時追蹤。四是簡化流程,精準到位。簡化審批手續,降低時間成本,提高投資者滿意度和獲得感。五是風險防控,提高精準度。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自動識別投資潛在風險,建立動態預警監測,降低投資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博士生導師周華教授做了題為《資產概念再研究——兼論何以建構中國自主的會計知識體系》的主題報告。他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等重要論述論斷,以嚴密的理論推演、幽默的演講方式,結合資產概念的發展歷程、歷史局限及其理論界定,對“何以建構中國自主的會計知識體系”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他認為,企業會計本質上是基于貨幣計量、根據法律事實對企業的法律關系進行分類統計的管理活動,其內容是對權利、義務及其變動原因進行分類統計,從而服務于公平和效率兩大目標。公平目標是指會計對于利害關系人要具備公益性、公信力,效率目標是指會計要有益于提高管理效率。企業會計規則本質上是由民法商法、經濟法和復式記賬規則融合生成的企業收益分享規則,它必然是區域性的。只要“國家”“法律”這樣的概念還存在,就不可能形成全球會計準則。因此,建構中國自主的會計審計知識體系,只能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求解。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夯實資產、利潤等會計要素的理論根基,是建構中國自主會計審計知識體系的必由之路。對于財產權利等資產的會計管理,應當恪守《民法典》關于物權、債權、知識產權、股權的規定,嚴格根據法律事實進行賬務處理。唯有如此,方能確保會計信息的公益性和公信力,才能真正讓會計管理對實體經濟發展有所助益。
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博士生導師吳秋生教授做了題為《以高質量研究型審計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題報告。他認為,由于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生產力,創新是非常專業的活動,創新活動需要相對寬松的環境,創新結果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因此,對其進行審計需要更原則化的審計標準,需要更專業的審計判斷,需要更全面深入的調查;對創新活動相關資金資產資源使用的合規性、有效性的審計評價,更需要科學、專業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他指出,要以高質量的研究型審計,在堅持國之大者的原則底線的基礎上,給予研發責任履行以足夠的信任、研發失敗以足夠的寬容、研發績效以專業的評價,充分保護和調動研發人員的積極性,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河北金融學院胡恒松教授做了題為《資本招商助力山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報告。他指出,當前招商引資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資本招商”作為很多地方政府重要工作創新,是提升招商效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近年全國各地也涌現出了不少典型的“資本招商”模式,如“合肥模式”“深圳模式”等,為山西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路徑借鑒。他表示,山西省作為典型的資源型經濟省份,其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煤炭行業及其相關產業。山西應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錨定建設“金融強國”目標,結合山西財政承載力,一城一策、因地制宜推動資本招商,助力山西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合理融資則是推動資本招商的前提。一方面,有必要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基金債、科創債、綠色債以及企業債等債券融資品種,支持山西重大項目建設、重點產業發展以及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探索發起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在助力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聚焦傳統產業振興,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浪潮海岳首席專家楊劍做了題為《新質生產力下的財務數字化轉型發展》的主題報告。他圍繞新質生產力下財務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意義和實現路徑進行了闡釋,為企業加速建設一流財務體系提供了借鑒和參考方向。他認為,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將數字技術與財務管理深度融合,提升財務管理能力水平、加快建設一流財務管理體系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的關鍵。數字技術是驅動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因素,財務共享、司庫管理、財務大數據等深度應用是打造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重要支撐。數字AI技術正在驅動財務管理的變革和提升,依托“場景+數據”,將創造無限價值。他表示,浪潮海岳洞察數智財務發展趨勢,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與海岳財務云、智慧司庫等產品深度融合,為企業財務數智化轉型升級、建設一流財務管理體系提供支撐,賦能一流財務管理體系高質量發展。
圓桌論壇環節,會議設置了“新質生產力與財務審計創新”和“數字化轉型下提質增效賦能新質生產力”兩個主題。分別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財務處處長張莉教授,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山西分所負責人王小寶主持。
南京九洲會計咨詢有限公司總裁任燕博士,山西碳能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兆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總會計師趙斌、德勤中國戰略客戶中心總監白嘉嘉、山西交控金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會計學院院長王辛平分別圍繞“新質生產力與財務審計創新”主題,結合自身所在行業的情況,就新質生產力對財務審計的影響、財務審計領域的新質生產力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我們應如何通過財務審計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等問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國藥控股山西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崔改梅,“中國玻璃器皿之都”祁縣人民政府縣長杜建中,韓國國際跨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韓國首爾科學大學院大學特聘教授孫占芳,大同市促進外來投資局黨組書記、局長申海軍,廈門網中網軟件有限公司研發總經理趙靜,山西焦煤金融資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鐘曉強分別圍繞“數字化轉型下提質增效賦能新質生產力”主題,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就數字化、提質增效與新質生產力的關系,新質生產力對政府、企業及研究者在工作方面的促進作用等內容進行了經驗分享。
閉幕式由河北大學博士生導師趙立三教授主持并對大會做了全面總結。他認為,會議圍繞新質生產力下的財務審計問題展開深入研討,大咖云集,交流熱烈,理論與實踐交融互促,將積極促進招商引資、發展新質生產力與財務審計協同創新發展有機融合,助力山西經濟高質量發展。他就什么是新質生產力、如何理解“兩重戰略、超長期國債、耐心資本”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兩重戰略、超長期國債、耐心資本”就是新質生產力的基礎,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發展新興戰略產業和提前布局未來產業,以新技術提高未來的勞動生產力,落實到會計上就是提高資產收益率以及對未來收益的預期。
會議期間,舉行了書法作品贈送儀式,知名會計學專家、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徐光華教授專門為本次大會創作書法作品——投資山西;還舉行了聘書頒發儀式,忻州師范學院會計系主任侯翠平教授專程赴會為《會計之友》雜志社總編笑雪頒發客座教授聘書。
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財務審計創新發展進行研討,為政產學研用各方搭建了一個協同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對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新時代財務審計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激發招商引資新動能,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