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樂榮
摘 要:我們國家是一個溫室效應氣體的國家,我們對碳的排放非常關注,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在汽車工業上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國家的新能源汽車工業,在整個國家的能源和環境體系中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而我們又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國家,因此,本文基于碳排放視角,通過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行理論研究,特別是對清遠市本地的汽車行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其中涉及到的汽車行業的結構變遷,以及對碳排放量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對當地二氧化碳的減量排放有一定影響,本研究對于地方的發展和環保事業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能源 碳排放 清遠市
0 引言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國家,國家對“雙碳”的削減十分關注。近幾年,我國先后出臺了“碳達峰”計劃,并在應對碳排放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并將在2030年之前,爭取在2060年之前,達成碳中和。因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隨著新能源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對其相關指數的變化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對環保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新能源汽車在減少污染物排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資源節約和促進環保工業的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環保效果。但是,我們堅信,在技術與全社會的通力合作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必將在環保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1 研究背景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我國的能源與環保體系中都存在著嚴峻的問題,而以汽油為主要燃料的傳統燃料車輛,其能耗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是最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各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進一步推廣應用以及發展已形成共識。新能源車輛是一種新興的節能減排方式,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重視。
廣東省也緊隨其后,以傳統的轎車產業為新能源汽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并制定了相應的發展政策,2015年,廣東省的產能已經超過了2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成為了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第一批車型,之后,新能源汽車進入了千家萬戶,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到了2020年,廣東省的這個市場已經完全成型,成為了一批具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術的跨國企業。
清遠市積極建設大灣區承接的前沿陣地,針對新能源汽車制造行業的強勁發展勢頭,提出要發揮現有龍頭型“鏈主型”企業的引領作用,積極吸納上下游相關企業入駐。與此同時,我們也將努力使其作為全市最具特色、最具競爭能力的支柱產業,主動與廣東的萬億級汽車產業融合,力爭到“十四五”底,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整體產值超過1000億元。
中國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目前正在大力推行低碳發展。廣東省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大省,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對環境的發展同樣十分重視,清遠市緊隨其后,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支持地區創新發展,提升了地區的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發展綠色產業,發展綠色產業,促進了城市的能源效率,減少了城鎮的碳排放量,促進了企業的轉型升級,達到了低碳化發展,降低了生產活動的碳排放量,并提升了資源的使用效率。在這一背景下,文章選擇了廣東省清遠市作為研究對象,對其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了研究。
2 研究意義
2.1 理論意義
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有利于吸引創新資金,集聚人才,激發城市創新動力,推動地區城市的科技創新。以推進科技創新為主,發展新能源汽車工業輔助,形成集群效應的地區,充分利用市場對創新資源進行分配,把更多的資源用于創新和創新,給這些“引擎”注入更多的能量,從而提升我國的綠色創新水平。通過稅收優惠、補貼和激勵等方式,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綠色創新與節能減排。通過對產業創新化、產業綠色化發展的大力扶持與促進,既能增加工作崗位,又能降低傳統高碳工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又能提升我國城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全方位的革新,可以對當前的汽車行業進行優化,推動從高污染的低端生產轉變為低污染中高端的生產,從而推動我國的都市綠色發展,加速都市朝著綠色化、創新型的城市發展。然而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可以促進我國城市的綠色和創新,從而促進我國城市的“減量增質”。
2.2 現實意義
新能源汽車必須要從科技上促進其發展,這樣才能用科技變革來取代傳統的燃料車輛,減少廢氣的排放量,緩解環保問題。從長遠角度,純電動車輛以純電動為主,以燃料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伴隨著技術的進步與成熟,新能源車的制造技術也在持續進步。
因為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受到了全社會的重視,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非常快。2023年,新能源車的銷量已達一百五十萬臺,較上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點三。在新能源車的銷量中,新能源車占據了很大的比重,超過了70%的銷量。
2.3 研究內容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本文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現狀和發展方向進行了梳理,并對其在區域內的發展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3 文獻綜述
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綜述國內相關文獻:一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研究,考慮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現狀,對汽車的排放分析研究;二是汽車產業結構的變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興起代替傳統燃油車的使用研究;三是關于決定碳排放的因素研究,其中交通碳排放在新能源的推廣使用中排放變化的研究。
3.1 我國新能源車產業的發展狀況
李洪慶對中國電動車的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以促進電動車行業的高品質和穩定發展。采用文獻調研、調研等方法,研究了中國電動車的發展現狀[1]。溫鄭鑒通過比較研究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國際競爭力,認識到其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劣勢,并結合國內外的現狀進行研究,討論和剖析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的發展問題[2]。
3.2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結構的變化
張孝鋒通過對中國多年來有關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重要政策文獻的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政策變動特征,并據此對其進行了規范化的刻畫[3]。金筱燕基于行業結構的角度,采用SWOT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詳細的剖析,為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相關的政策與政策建議[4]。李蘇秀為了加速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改善汽車工業的總體水平和品質,增強汽車工業的競爭能力,解決行業內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從而推動我國汽車工業健康、協調、快速發展[5]。
3.3 新能源車輛的減排效應
喬露露、文森淼論述了中國的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加,已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和銷售國家,其對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同時,由于車輛尾氣造成的環境污染以及車輛對車輛能量的缺乏問題也日益突出。文章還指出,要實現中國的節能減排,實現中國“綠水青山”的目標,必須走一條正確的道路[6]。汪軍,張趙琴以機動車(私家車)、出租車(出租車)、公共汽車(公交車)和貨車(貨車)等四種主要的機動車(私家車、出租車、公交車和貨車)作為主要的機動車,構建了一個回歸模型,估算其在未來的道路上的碳排放量。通過估算2030年不同類型車輛的減排總量,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精準調控提供指導。這一結果表明,新能源汽車工業的發展對我國的二氧化碳減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7]。毛保華、周琪、黃俊生、等人進一步研究了新能源汽車對私人轎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作用,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要實現到2030年私人轎車的達峰,就必須實施高密度的碳減排,重點是推進新能源車輛的發展,并開發新能源車輛的節能與潔凈電能[8]。趙小磊、李雪梅、趙慶先新能源汽車行業是我國實施“雙碳”戰略的重要環節,其發展將通過替代效應、能耗效應、科技效應等途徑對其產生直接作用。文章在文章的結尾給出了相關的研究結果,指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主要通過替代效應、能源消費效應和科技效應對碳排放量產生直接的作用,而凈效應則是減少了碳排放量[9]。
4 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情況下清遠市總體情況
4.1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狀況
從生產和銷售數據來看,受政策導向引導,技術迭代升級,市場認同度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產銷繼續保持高速發展。2023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300.5萬輛和294萬輛,十分火爆。相比于混合動力和混合動力,新能源車的占有率在80%左右,更受消費者的歡迎。
圖1 2016-2022年度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情況
從中國新能源汽車數量來看,受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規模不斷攀升(見表2),2020年已超過400萬臺,2021年末,新能源汽車數量達到784萬臺,占比2.6%;新能源車保有量達到640萬臺,較上年同期增加60%。截至2022年末,我國新能源汽車數量達到1310萬臺,占比4.10%,新能源汽車數量達到1045萬臺,占比79.78%。
圖2 2016-2022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及增速
2023年1月19號,財政部召開記者招待會,就繼續和完善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進行了通報,提出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到2027年底,減免力度分年度階梯性退坡。
廣東省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廣闊,利潤來源也將更加廣闊,加上全省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了補貼,對其進行了購置補貼,對其進行了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停車場和專用服務進行了改造。2017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得到了大約8739個百分點的政府補助,而在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10737。由于資金的不斷注入,廣東的新能源汽車工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廣東在2018年共生產了321.58萬臺轎車,占比達11.5%,在國內排名首位;新能源車生產同比增加206.1%,占比為10.4%,2018-2022年新能源車的銷售量,詳見表2中廣東省2018-2022年度新能源車銷售數據。
因為國家政策的扶持、財政的投入和行業的集中扶持,廣東省在供電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環保電力技術和銷售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4.2 清遠市的新能源車輛工業狀況分析
作為廣東的一項重點發展行業,清遠市的汽車行業在2023年一至七月份完成了1459.8億元的生產,其中,生產了273.81萬臺,占比17.8%,在過去幾年里,這些年來一直位居國內首位。清遠是最靠近粵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具有最大的發展空間和最優越的生態環境等“三最優勢”,也是廣東省首批培育的“承接產業有序轉移基地”的重要載體,廣東省將通過政策、資金、人才、技術、土地等各類要素,共同打造一個強大的主平臺。
2023年一季度,新簽約了一批汽車輕量化戰略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等重點企業項目。
4.3 清遠市轎車工業發展現狀
在2023年清遠市舉辦的“核心”新理念,“鏈”與“新的未來”,將在廣東省清遠市召開。與會的還有各大汽車集團、汽車風投機構、證券公司、芯智庫、騰訊智慧出行、芯片工廠、外資汽車技術公司等,還有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的企業家,還有全市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新材料等行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
下一步,清遠市將通過對新能源汽車的重點投資,積極引入和培養業內領先的整車制造企業,促進其在“專精特新”方面的發展,提高整體競爭力,加速建設我市新能源汽車綜合工業基地,促進新能源汽車戰略性產業集群的高品質發展。
通過各種企業入駐,清遠市新能源汽車配件的產業鏈進一步得到更大的拓展,新能源整車制造企業的集聚作用越來越顯著。在清遠的產業中,“汽車產業”排在了前十位。在2023年一月至六月期間,與汽車制造有關的限額以上工業企業164個,實現規上工業產值362億元,在同期的工業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為26.6%;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七十七點八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四點六。
通過近年來的高強度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清遠市已經有了把汽車配件作為主導工業的基本條件,今后還將在新能源汽車工業上下功夫,精確地引入優質的企業廠房,引入并培養本領域內的有關企業公司,把傳統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引導到“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提升全市汽車零部件產業綜合發展能力。
新能源汽車是清遠發展的重要戰略和主導產業,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與其有關的汽車制造企業產值在全市的比例高達26.6%,并且與之相比,它的工業增加值上升了4.6%,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呈現出了不錯的態勢。
近年來,清遠市新能源車的發展已經由“政府主導型”轉變為“以市場為導向”的新時期。從銷量上來說,從一開始的無人問津,到如今的飛速發展。如圖表3。
清遠市2016-2022年期間的新能源汽車一直持續穩定增長,傳統汽車在2022年期間突然銷量下降,下降幅度達8%,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隨著發展的趨勢,逐步推向市場,被更多消費者認可并選擇,產業結構逐漸發生改變,新能源汽車將逐漸占據大部分市場。
4.4 清遠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情況
全市的碳排放量隨著經濟的大力發展,工廠搬遷以及產業結構的升級,都逐漸增加,但是交通和建筑的碳排放量在某一時期是下降的,建筑行業的碳排放量相對問題,所以考慮交通方面的碳排放量變化情況,情況如圖表4所示。
從表4中的交通和建筑方面,發現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19年陡然下降,繪制下圖3清晰可見。
清遠市的新能源車銷售在2019實現了井噴式增長,隨之出現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回落,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增加,逐漸占據主要市場,對碳排放指標的降低起到積極作用。
5 當前面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
5.1 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由于充電設備不健全,充電站數目偏多,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嚴重落后。清遠市中心最熱鬧的老城區,一到周末,車輛就會變得擁堵不堪,也找不到一個充電站。因為在城市中的推廣力度仍然很小,很多企業都是以汽油為動力的車輛,出租和個人對新能源車輛的購置和更換都還在觀察之中,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
人才匱乏,而新能源汽車又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目前對新能源汽車的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一些新能源汽車崗位也成了熱門的職業,因此,汽車行業面臨著“引進難,本地人才補充慢,重點崗位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
5.2 關于當前發展方面存在的不足與建議
5.2.1 加速新能源車輛充電設施的發展
一是要加速公路交通運輸系統的建立。目前,除了環城路和快速路以外,南方電力公司已完成了對省內主要高速公路(除了環城路和快速路)的服務區域的建設。
二是為客戶所在地的充電網絡提供支撐。清遠市區在配建的新住房中,在新能源車輛集中的地區,對規模較大的住宅小區實行分時共用,提升充電設施利用率。
5.2.2 加強人力資源的支持
大力吸引高層次的人才。清遠政府和有關的大企業要實行“英才”項目,把新能源車輛和核心配件,特別是新一代動力電池、燃料電池和智能終端等作為優先發展的領域,并大力扶持優秀的技術隊伍和優秀的人才。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青年技術人員到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任職,并在任職過程中繼續保持原工作單位的身份、職稱和福利待遇,充分利用高層次人才在產業中的技術帶動作用。
6 結論
隨著世界范圍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來越多,清遠市的新能源汽車也隨之興起,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各個城市的政府都在這方面進行了很多的政策和投資,這就導致了清遠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和質量的下降,這對區域的生態環境產生了一些正面的作用,特別是清遠市,它的普及將對清遠市的生態系統產生正面的作用,從而減少其對大氣的污染,為“綠化”清遠做出自己的貢獻。
論文主要集中在對網絡收益的研究上,對大規模的數據建模不夠深入,對技術外溢效果的研究也不夠深入。今后需要從新能源汽車的引入和其對碳排放的影響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李洪慶,韓超,劉磊.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J].汽車文摘.
[2]溫鄭鑒.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23.
[3]張孝鋒.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演變與效應分析[J].貴州社會科學,2023.
[4]金筱燕,徐樂天揚,彭世珍,等.產業結構視角下中國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路徑[J].汽車與新動力,2023.
[5]“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與示范運行研究”項目獲國家能源局“2014年度能源軟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6]喬露露,文森淼.“雙碳目標”下汽車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內燃機與配件,2024.
[7]汪軍,張趙琴.新能源汽車對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響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3.
[8]田佩寧,陳碩,毛保華,等.新能源汽車對中國私家車碳排放的影響[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
[9]趙小磊,李雪梅,趙慶先.新能源汽車推廣降低了碳排放嗎?——基于空間溢出效應的視角[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4.
[10]霍振星,王敏鑫,石麗娜,等.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發展現狀分析與展望[J].農電管理,2023.
[11]龍云鳳.廣東省發展電動汽車產業的政策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0.
[12]黃思齊,唐琪,何嘉俊.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碳排放研究[J].清洗世界,2023.
[13]熊林波,陳聞君.碳交易對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機制研究[J].企業經濟,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