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金融科技會抑制企業盈余管理嗎

2024-07-05 21:56:12何涌林敏劉思敏
會計之友 2024年14期

何涌 林敏 劉思敏

【摘 要】 以我國2011—2021年非金融類上市企業數據為樣本,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探討金融科技對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并檢驗融資約束在其中的調節效應。結果表明:金融科技可以有效抑制企業應計盈余管理,促進企業真實盈余管理;融資約束會放大金融科技對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削弱對真實盈余管理的促進作用。進一步通過外部地域屬性及內部產權屬性差異的異質性分析發現,金融科技對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程度在國有企業及東部地區更強,而對促進企業真實盈余管理在非國有企業及東部地區更明顯。研究結論為實現金融科技的優化發展、提升企業盈余管理質量及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經驗證據和政策啟示。

【關鍵詞】 金融科技; 真實盈余管理; 應計盈余管理; 融資約束

【中圖分類號】 F832.5;F275;F23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4)14-0108-09

一、引言

現代企業的兩權分離制度導致管理層與所有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管理層可能基于維護企業聲譽、進入資本市場、解決企業融資需求等一系列動機[ 1-2 ],利用自身信息主導地位以及對公司的管理權改變財務報告的結果,塑造出企業盈利狀況良好的形象,并將這些虛假信息傳遞給投資者,進一步加劇了企業內外信息不對稱,且可能誤導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擾亂資本市場合理秩序。已有研究表明,企業進行盈余管理雖然在短期內體現了利潤增加,但從長遠來看卻損害了企業價值[ 3 ]。管理層的短視行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重要問題,如何抑制管理層的短視行為以提升企業盈余管理質量成為重點。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將“合規”寫入其中,體現了國家戰略層面對企業合規工作的重視。2022年8月,《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規定“要推動中央企業加強合規管理,有力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這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體現的高質量發展趨勢相一致。所謂合規管理,即以提升依法合規經營管理水平為導向,以大中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等企業經營管理行為為對象開展的建立合規制度、強化監督問責等管理活動。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促進了科技與金融的有機結合,催生了金融科技。學者們認為金融科技能有效緩解企業與外界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提升對外披露信息的準確度[ 4 ]。此外,金融科技借助互聯網平臺發揮的監管功能和治理效能也使信息在傳輸過程中更公開透明,更有利于外界追根溯源、有效捕捉一些企業的私有信息[ 3 ]。當企業進行應計盈余管理行為時,雖然通過調整應計項目改變了盈余數量,但并沒有改變企業真實的現金流,且由于改變了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一貫性,為審計師揭露盈余操縱行為留下了證據。此外,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也導致應計盈余管理被發現的可能性變大[ 5 ]。因此,本文試圖驗證金融科技是否能夠抑制企業盈余管理行為,是否能為加強企業合規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比而言,真實盈余管理拓寬了盈余操控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彌補了應計盈余操控空間的不足,且此做法不易被審計師發現,違規成本遠低于應計盈余管理,能讓企業獲取多方面的利益[ 5 ]。李春濤等[ 6 ]研究表明外部環境給企業帶來的壓力會導致管理層轉向真實盈余管理。因此,本文試圖探討金融科技是否會導致企業由原來的應計盈余管理轉向更隱蔽、更靈活的真實盈余管理。同時,融資約束作為強化企業盈余管理動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與金融科技交互作用的影響下是強化企業盈余管理動機還是弱化企業盈余管理動機,也值得進一步探討。

基于此,本文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首先探究金融科技對企業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其次進一步探究融資約束與金融科技交互作用對企業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最后檢驗在外部地域屬性和內部產權屬性差異下金融科技對企業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差異。本文的貢獻在于:第一,擴充了金融科技的經濟后果研究,現有文獻主要集中于金融科技對企業創新、企業融資約束、企業成長以及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研究,鮮有文獻基于企業盈余管理行為進行分析。第二,區別于以往僅以應計盈余管理或者真實盈余管理單一視角進行的研究,本文同時探討了金融科技對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效果,且納入了融資約束這一企業內部影響要素探究融資約束與金融科技交互作用對企業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方向是否一致,以明晰背后的作用邏輯,為促進金融科技與企業深度融合提供一定的借鑒。第三,本文進一步研究了地域屬性和產權屬性的差異,探討了不同地區以及不同產權性質對金融科技影響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異質性作用,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政府部門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經驗證據。

二、文獻回顧

(一)企業盈余管理的途徑與影響因素研究

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應計盈余管理,即管理層通過會計政策選擇或會計估計變更,對企業的盈余進行調增或調減以達到自身目的,這種盈余操縱方法不會改變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只會改變利潤的時間分布狀況,具有易識別性;另一種是真實盈余管理,真實盈余管理具有難識別性,因為它將盈余管理方式糅合進了日常的生產經營中,通過改變企業真實的營業情況來達到盈余操縱的目的,主要有銷售操控(降低企業銷售單價、改變企業賒銷政策等)、生產操控(擴大企業生產規模以降低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費用等)和費用操控(減少廣告支出、管理費用等)三種模式。現有研究發現,董事會結構[ 7 ]、高管特征[ 8 ]、會計信息質量[ 9 ]、內部控制[ 10 ]等企業內部治理機制可以有效影響企業盈余管理行為。同時有研究發現,外部治理機制會對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產生影響,分析師關注[ 11 ]、媒體關注[ 12 ]、市場環境[ 13 ]等也會對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金融科技的經濟后果研究

數字技術與金融交叉滲透、深度耦合,催生了金融科技這一新興業務模式、新技術應用和新產品服務。依托于數字技術,金融科技被認為具有緩解信息不對稱[ 4 ]、強化數字化監管能力[ 14 ]兩大顯著優勢。李春濤等[ 15 ]研究發現投資方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深度挖掘具有創新潛力的公司進行投資,同時對企業生產運營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從而減少管理層的自利行為。丁娜等[ 16 ]提出金融科技與分析師市場具有顯著的替代效應,即由于金融科技與分析師具有相似的功能,金融科技會擠出證券分析師占據的市場,從而導致分析師提供的信息閱讀和評論數量下降。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梳理,筆者發現有關盈余管理影響因素的研究很多,較為豐富,也有研究從金融環境視角探討對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但鮮有文獻直接研究金融科技是否能對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產生影響。本文認為金融科技所具有的緩解信息不對稱、減少管理層自利行為以及替代分析師市場等功能,可以提高對企業整體運營活動的監督作用,但金融科技能否真正抑制企業盈余管理行為?金融科技對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兩種盈余管理行為的作用邏輯是否一致?這些問題的答案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三、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一)金融科技與企業應計盈余管理

企業是否進行盈余操縱主要考量盈余管理成本的大小。一方面,依托于數字技術發展的金融科技可以通過緩解信息不對稱以及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增加企業盈余管理成本。金融科技在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的同時,加大了企業進行違規操作被發現的概率[ 17 ];金融科技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覆蓋廣度以及影響深度,企業將付出更大的聲譽損失;銀行在進行信貸評估時會考慮企業的違規行為,通過提高有違規歷史的企業借貸利率降低自身風險,從而加劇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18 ]。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可以通過降低企業財務費用緩解企業融資貴的問題,降低企業盈余管理傾向;金融科技引入企業的資源越充足,將越有利于企業創新、企業成長以及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降低企業進行違規操作的潛在動機[ 17 ]。綜上所述,金融科技可有效增大企業進行應計盈余管理的成本和潛在的風險,減弱應計盈余管理的動機。因此,本文提出假設1:

H1:金融科技的發展程度越高,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二)金融科技與企業真實盈余管理

金融科技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企業應計盈余管理行為,但管理層是否會為了滿足盈余需求尋找更為隱蔽的盈余管理方式——真實盈余管理,主要取決于以下動機。首先,應計盈余管理方式調增或調減的金額有限,不能滿足管理層的盈余需求。其次,隨著財務報表審計日益嚴格,企業對財務報表應計項目的操縱會引起審計師的詳查,應計盈余管理的潛在風險加大,企業偏向于尋找更保險的盈余管理方式。最后,由于真實盈余管理是通過改變企業的經營活動從而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審計師通過審查財務報表難以有效甄別盈余信息,因此真實盈余管理更具有隱蔽性。

金融科技的發展是否會抑制企業真實盈余管理,關鍵在于金融科技能否改變管理層將應計盈余管理轉向更為隱蔽的真實盈余管理的動機。金融科技的發展會緩解信息雙方的不對稱性,而信息不對稱程度的降低會減少監管層的審計成本,從而加劇了企業進行應計盈余管理的潛在風險,但是并沒有增大真實盈余管理的風險,因為審計師只是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審計,而非對真實盈余管理進行審查[ 19 ]。此外,一般的審計人員難以甄別出真實盈余管理的信息,只有具備行業專長的審計師才具有相應的識別功能[ 20 ]。因此,金融科技可能加劇了兩種盈余管理方式轉換的動機。據此,本文提出假設2:

H2:金融科技的發展程度越高,企業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三)融資約束的調節作用

融資約束作為強化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重要動機之一,當企業融資需求一定時,融資約束越高表明企業越難獲取到資金。當企業融資約束較高時,金融科技對企業盈余管理行為具有雙重機制。一方面,企業可能為了獲取更多的資金而進行盈余管理行為;另一方面,企業實行較高的應計盈余管理行為被識別的風險會加大。同時,企業進行真實盈余管理會損害企業價值,加劇企業風險,從而會減少盈余管理行為[ 3 ]。融資約束和金融科技交互作用影響企業盈余管理行為雖然存在兩種相反的機制,但盧太平和張東旭[ 21 ]通過構建模型發現,在面臨融資約束的情況下,企業進行盈余管理帶來的收益將小于其獲得的成本,即企業融資約束越強,企業盈余管理行為越弱。綜上所述,融資約束會加大金融科技對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同時會削弱金融科技對真實盈余管理的促進作用。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3:企業融資約束越強,金融科技對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應會增大。

H4:企業融資約束越強,金融科技對企業真實盈余管理的推動效應會減弱。

四、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選取2011—2021年我國上市企業作為初始樣本,剔除金融行業、ST和*ST以及數據嚴重缺失的企業,并對所有連續變量進行上下1%縮尾處理,最終得到18 525個樣本。所需數據主要來源于CSMAR數據庫和Wind數據庫。

(二)關鍵變量度量

1.真實盈余管理

借鑒曾芝紅等[ 2 ]的方法,首先,將企業真實盈余管理分為銷售操縱、生產操縱以及費用操縱,并分別采用異常經營現金凈流量(R_CFO)、異常產品成本(R_PROD)和異常酌量性費用(R_DISEXP)來衡量這三個維度的盈余操縱程度。其次,由于企業可能采用多種盈余操縱方式來進行盈余管理,本文構建了衡量企業盈余管理的綜合性指標REM(R_PROD-R_CFO-R_DISEXP),REM為正表明企業進行向上的盈余管理,為負表明企業進行向下的盈余管理。

2.應計盈余管理

借鑒Dechow和Dichev[ 22 ]的方法,對模型(1)按年分行業逐步回歸,用殘差表示可操控性應計利潤,殘差的絕對值表示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程度(DD)。

其中,WC代表公司的營運資金(等于折舊和攤銷前營業利潤減去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CFO代表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TAST代表公司年初和年末的平均總資產。

3.金融科技

借鑒丁志國等[ 23 ]的研究,采用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數字普惠金融指數(2011—2021)”衡量金融科技的地區發展水平,該指數涵蓋31個省、337個地級市,數據來源可靠、全面。

4.融資約束

本文采用kz指數測度融資約束,kz指數采用多指標法全面衡量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被廣泛應用于測度企業融資約束水平。

5.控制變量

參考已有研究,在模型中引入企業微觀層面等控制變量。變量具體說明見表1。

(三)模型構建與說明

1.基準回歸模型

為了驗證H1,構建模型(2):

DDi,t=?茁0+?茁1indexi,t+?茁2controlsi,t+?茁3yeart+?茁4firmi+?著i,t

(2)

為了驗證H2,構建模型(3):

REMi,t=?琢0+?琢1indexi,t+?琢2controlsi,t+?琢3yeart+?琢4firmi+?著i,t

(3)

2.調節效應模型

為了驗證H3,在模型(2)的基礎上,引入融資約束以及金融科技與融資約束的交互項(kz×index)來構建模型(4)。為了避免多重共線性的影響,對交互項做中心化處理。同理,構建模型(5)檢驗H4。

五、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一)基礎回歸

1.金融科技與應計盈余管理

表2列(1)報告了金融科技與企業應計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在控制了年份以及企業個體差異后,金融科技影響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的系數在1%置信水平上顯著為負,H1得到驗證。表明金融科技的發展會降低企業采用會計政策或會計估計來進行盈余管理的傾向,從而抑制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的水平。

2.金融科技與真實盈余管理

表2列(2)報告了金融科技與企業真實盈余管理的回歸結果,顯示金融科技影響企業真實盈余管理的系數在1%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H2得到驗證。從真實盈余管理的分指標來看,表2列(3)—列(5)回歸結果表明,金融科技主要通過減少廣告支出、降低管理費用等費用操縱方式來進行企業向上的盈余管理。同時,雖然金融科技與銷售操縱、生產操縱的回歸系數并不顯著,但從其系數的方向可以看出,三個分指標與復合指標的回歸結果一致,即金融科技促進了企業向上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再次從側面印證了H2的可靠性。

3.金融科技、融資約束與企業盈余管理

表2列(6)結果顯示,交互項系數顯著為負,與金融科技系數方向一致,表明融資約束進一步促進了金融科技對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H3得到驗證。表2列(7)結果顯示,交互項系數顯著為負,與金融科技系數方向相反,表明融資約束削弱了金融科技對企業真實盈余管理的促進作用,H4得到驗證。即隨著企業融資約束的提升,金融科技與融資約束交互作用會抑制企業兩種盈余管理的程度。

(二)穩健性檢驗

1.替換變量衡量方式

首先,借鑒姜永宏等[ 13 ]的研究,將McNicols模型計算出來的可操縱應計利潤作為應計盈余管理的替代變量,采用RM(R_PROD-R_DISEXP)作為真實盈余管理的替代變量。其次,將控制變量ROE替換為ROA,代入模型重新回歸后。由表3的回歸結果可知,基準回歸與調節效應的回歸結果均與主模型回歸結果一致。

2.工具變量法

借鑒李春濤等[ 15 ]、王相寧和劉肖[ 4 ]的研究,采用互聯網普及率及相鄰省份金融科技發展水平(iv)分別作為模型(2)和模型(3)的工具變量,表4展示了工具變量回歸結果。可見工具變量均通過了弱工具變量檢驗以及不可識別檢驗,表明采用互聯網普及率及相鄰省份金融科技發展水平的均值作為工具變量是合理的。同時,在解決了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之后,回歸結果與基礎回歸保持一致,進一步證明了本文結論的穩健性。

(三)異質性分析

1.基于產權屬性的異質性分析

國有企業不僅面臨市場的監督,而且面臨政府、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的多重監督,加上國有企業管理層往往具有行政級別,一旦被查出財務舞弊行為,管理層付出的代價會更大。因此,金融科技對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國有企業更為顯著。相較于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一般獲得的政府扶持較少,主要依靠銀行、股票市場進行融資,融資來源較為單一,企業資金壓力較大,金融科技可以降低企業財務費用、緩解企業融資約束,為緩解非國有企業的資金壓力提供了契機。此時,非國有企業為實現其目標轉向真實盈余管理的動機更強。而國有企業由于本身性質,資金壓力較小,進行真實盈余管理的動機也較小。因此,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非國有企業進行真實盈余管理的程度會提高,而在國有企業中這一現象不明顯。

為考察金融科技影響企業盈余管理的產權異質性情況,將樣本劃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兩組,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表5列(1)和列(2)結果表明,不論是在國有企業還是在非國有企業,金融科技均能顯著降低其應計盈余管理的行為,進一步比較兩者系數可知,在國有企業中金融科技對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強。表5列(3)和列(4)結果表明,在非國有企業中,金融科技將有效促進企業真實盈余管理,而這一現象在國有企業中并不顯著,驗證了上文的推理。

2.基于地域屬性的異質性分析

金融科技具有一定的空間聚集特征,東部地區具有優越的地理環境、人力資源及科學技術,金融科技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也主要集中于此,在東部地區進行應計盈余管理被發現的潛在成本會高于中西部地區。因此,在東部地區,金融科技對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會更強。對于企業真實盈余管理,由于東部地區的審計質量要高于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的上市企業為了滿足其經濟動因并降低被發現的潛在風險,將有動機尋求更為隱蔽的方式進行盈余管理。因此,在東部地區,金融科技會促進企業由應計盈余管理向真實盈余管理的轉變,而這一現象在中西部地區不顯著。

為考察金融科技影響企業盈余管理的區域異質性情況,將樣本劃分為東部、中西部兩組,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表6列(1)和列(2)結果表明,不論是在東部地區還是在中西部地區,金融科技均能顯著降低企業應計盈余管理行為,進一步比較兩者系數可知,在東部地區金融科技對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強。表6列(3)和列(4)結果表明,在東部地區,金融科技將有效促進企業真實盈余管理,而這一現象在中西部地區中并不顯著,驗證了上文的推理。

六、結論與啟示

本文以非金融類上市企業2011—2021年非平衡面板數據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發現金融科技會顯著抑制企業應計盈余管理,同時會促進企業真實盈余管理,且主要通過費用操縱的方式進行真實盈余管理。此外,本文還進一步探究了融資約束與金融科技交互作用對企業盈余管理方式的影響,以及不同產權和地域差異下金融科技對企業盈余管理方式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融資約束會抑制企業的盈余管理程度。具體來說,融資約束會放大金融科技對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同時會削弱對真實盈余管理的促進作用;在國有企業以及東部地區金融科技對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強,在非國有企業和東部地區金融科技會顯著促進企業真實盈余管理。

本文的研究結論明晰了金融科技作用于企業盈余管理的雙面性,為助力企業良性發展提供了如下經驗證據:一是加強對企業真實盈余管理的監管力度。金融科技的使用方應關注企業打折、擴大生產線以及廣告費用支出等異常經營活動,對不合理的活動進行相應的量化,并納入信用評級范疇。政府部門應對企業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制定規章進行規范,比如可以強制企業在年度報表中對企業異常經營活動進行合理性說明,并對不合理的部分進行相應的處罰。同時,監管部門應對不同產權性質、不同地區的企業實行差異化監管政策。二是靈活發揮金融科技的優勢,深入企業挖掘信息,以降低企業應計盈余管理行為。此外,在運用金融科技優勢的同時,也要考慮企業進行真實盈余管理的動機,加大金融科技數據算法在企業的運用,提高企業真實盈余管理被識別的風險。

本文僅從理論和實證方面檢驗了金融科技對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作用效果,尚未深入探索金融科技與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中介作用機制,后續可對此展開深入研究,構建更為完善的金融科技作用機制網絡圖。此外,在考慮金融科技與企業盈余管理的異質性影響方面,只考慮了產權屬性及地理位置差異的影響,未來可以將公司能夠主觀調控的因素考慮在內,如高管背景、內部控制水平等。

【參考文獻】

[1] 管考磊,張蕊.企業聲譽與盈余管理:有效契約觀還是尋租觀[J].會計研究,2019(1):59-64.

[2] 曾芝紅,張友棠,韓子超.數字金融對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機制研究[J].管理現代化,2023,43(2):87-95.

[3] 張嘉偉,胡丹丹,周磊.數字經濟能否緩解管理層短視行為:來自真實盈余管理的經驗證據[J].經濟管理,2022,44(1):122-139.

[4] 王相寧,劉肖.金融科技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21,37(13):151-154.

[5] 汪宏華,安亞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能抑制企業盈余操控嗎:來自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3(3):141-156.

[6] 李春濤,趙一,徐欣,等.按下葫蘆浮起瓢:分析師跟蹤與盈余管理途徑選擇[J].金融研究,2016(4):144-157.

[7] SAONA P,MURO L,ALVARADO M.How do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board of directors' features impact earnings management?The Spanish cas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 Accounting,2020,31(1):98-133.

[8] 朱衛東,蘇劍,武子豪.高管特征與真實盈余管理:基于隨機森林的實證[J].會計之友,2022(12):100-107.

[9] 柳光強,王迪.政府會計監督如何影響盈余管理:基于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隨機檢查的準自然實驗[J].管理世界,2021,37(5):157-169.

[10] GONG Y Y,YAN Y J,YANG N X.Does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improve earnings persistence? Evidence from China's a-share market[J].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2021(10):58-68.

[11] 胡世亮,徐高彥,董文昊,等.產業政策、分析師關注與企業盈余管理[J].經濟經緯,2022,39(4):118- 127.

[12] 王福勝,王也,劉仕煜.媒體關注、管理者過度自信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22,19(6):832-840.

[13] 姜永宏,張馨穎,穆金旗,等.資本市場開放如何影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基于“陸港通”數據的實證檢驗[J].金融監管研究,2022(4):40-57.

[14] 劉志洋.金融科技的主要功能、風險特征與規范監管[J].南方金融,2021(10):63-71.

[15] 李春濤,閆續文,宋敏,等.金融科技與企業創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20(1):81-98.

[16] 丁娜,金婧,田軒.金融科技與分析師市場[J].經濟研究,2020,55(9):74-89.

[17] 牟衛衛,劉克富.金融科技發展能抑制公司違規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1,43(9):29-43.

[18] 朱沛華.負面聲譽與企業融資:來自上市公司違規處罰的經驗證據[J].財貿經濟,2020,41(4):50-65.

[19] HOANG H V,HA S T,TRAN M L,et al. Is auditor toleran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socially responsible firms?Evidence from China[J]. Asian Review of Accounting,2022,30(5).

[20] 范經華,張雅曼,劉啟亮.內部控制、審計師行業專長、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13(4):81-88.

[21] 盧太平,張東旭.融資需求、融資約束與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14(1):35-41.

[22] DECHOW P M,DICHEV I D.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77:35-59.

[23] 丁志國,劉欣苗,金龍.金融科技與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影響效果、機制識別與異質性特征[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3(3):16-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播五月综合|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很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网站黄|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99视频只有精品| 欧美影院久久|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最新地址|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 91美女视频在线| 亚洲无码不卡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九色综合视频网|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视频在线网|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综合久久五月天|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亚洲精品图区| 欧美性精品|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日韩美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天堂成人在线| 亚欧美国产综合|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91娇喘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欧美日韩午夜|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www.99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98超碰在线观看| 999在线免费视频| 日本午夜三级| 毛片一级在线|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无码aaa视频|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玖玖精品在线|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 亚洲无码91视频|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91视频首页|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三级精品|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国产理论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一级黄色片网|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