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臨近,不少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面臨著轉園,因為其父母打算將他們轉入私立幼兒園或社會培訓機構。“搶跑”幼小銜接,成為不少家長的選擇。
(6 月19 日《廣州日報》)
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所面臨的挑戰截然不同。讓其有所準備、提前適應,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
但提前“準備”并非搶跑,更不是亂跑。現實中,不少家長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學習上,擔心孩子“跟不上”,所以提前學。愛子心切,可以理解。可如此搶跑,往往坑娃匪淺。比如,我們常說的“三年級拐點”: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到三四年級時成績會下降,搶跑者表現尤其明顯。道理再簡單不過,提前學,孩子上課“全都會”,進而不認真聽講,甚至覺得上課不重要。搶跑,固然能提前灌輸一些知識,可“誤傷”了孩子的專注度、好習慣甚至求知欲,可謂舍本逐末、一舉多失。
不能不搶跑嗎?關鍵還在“焦慮”二字。一方面,要規范。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培訓、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內容、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諸多規定,應嚴格執行,嚴懲鉆空子。另一方面,也要服務。幼兒園不妨在幼小銜接上多做一些工作,多開展參觀、講座等活動,讓家長們淡定一點,深刻認識孩子成長有其規律,急功近利往往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