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如愿考入郴州師范。畢業后她被分到村級小學—— 資興市布田村小,艱苦的環境鍛造了她頑強的意志,她矢志教學改革,憑著強烈的事業心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先后被授予資興市優秀教師、資興市優秀支教教師、資興市巾幗先進工作者、郴州市課改先進個人、郴州市骨干教師等榮譽稱號。她就是資興市第三完全小學校長何麗霞。
師之親、情、愛常駐于何麗霞的腦海。她認為教師不僅要教孩子們學知識、長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們做人。平時,看到孩子們的不良行為,她會及時制止,并耐心交流;看到地上有垃圾她會隨手撿起……正是這樣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孩子們不知不覺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何麗霞在布田村小工作時,學校只有三位教師,采用復式教學,教學任務重。為提高效率,她帶領另外兩位民辦教師將學校之前的“同科同堂”模式改成“同堂異科”模式,將教學時間長的學科和便于安排自學作業的學科相互搭配。
2006 年,通過公開招考,何麗霞走上了校長管理崗位。她曾在教研會上強調:“過程的優化和效率的提高是課堂教育的宗旨。從‘改課’入手,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成為活力的課堂、情感的課堂、智慧的課堂、生態的課堂。”她主張推行的“七要素組合”課堂模式(聽、說、讀、寫、思、動、靜)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學校全面鋪開,很多兄弟學校前來觀摩學習,也多次被邀請送教下鄉。何麗霞撰寫的多篇論文獲得省、市獎勵,帶領的多項課題獲省、市優秀教研成果獎,獲評“郴州市課改先進個人”。
身為校長,何麗霞對師生的情況了如指掌,為幫助困難師生,她建立貧困師生庫,協調相關部門、愛心企業以及志愿者協會等,給予他們物質上的幫助和心理上的輔導。學生吳章龍、劉玉姣等幾個家庭困難的孩子,在學校和社會的關愛下考上了招飛學校。她積極投身教育扶貧,榮獲“中國鄉村教育基金會愛心動員獎”“愛心大使”稱號。
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建設中,何麗霞注重責任意識建設,通過與班子成員通力協作、相互支持,在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資興市第三完全小學獲評“湖南省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校”“湖南省綠色學校創建示范單位”“湖南省融合教育實驗校”“湖南省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