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高一點,對對對,就這樣……”我指揮著愛人把剛到手的“光榮之家”掛在門上最顯眼的位置。
“爸爸,爸爸,把這些也都貼上!”4歲的兒子可樂抱了一堆小盒子湊過來。
可樂坐在地上,將盒子里的東西一個個拿出來。里面都是愛人在部隊獲得的獎章和佩戴過的標識……看著兒子崇拜爸爸的眼神,我內心多了一絲自豪。因為,我也生長在一個軍人家庭。
我父親是一名軍人,他長年守在單位,有時一兩個月都回不了一次家。母親是飲料廠的一線工人,24小時的流水線,工作時間三班倒。
我9歲那年,父親去執行任務,有一天,母親剛下夜班回到家,發現我躺在床上發著高燒、說著胡話,立即騎自行車帶我去了醫院,擔心我會從后座摔下去,就把我和她綁在了一起。
那晚,母親徹夜未眠,一直在病床邊守著我。蒙眬間,我似乎看見她一邊握著我的手,一邊偷偷地抹眼淚。當時,我以為母親流淚只是因為我病了。后來,我聽見母親給父親打電話,埋怨他孩子病了這么大的事,都不在身邊。
因為愧疚,父親執行完任務回來后,給母親買了一顆榴蓮。父親其實很討厭榴蓮,但母親很愛吃。母親借著吃榴蓮的高興勁兒,邊吃邊對著父親絮叨,雖然言語間都是埋怨,但是她的神情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說到最后臉上竟然出現了笑意。待到榴蓮吃完,母親也氣消了。為了討好母親,那天父親還自覺承包了家務。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父親對我,可沒這么有耐心。
“爸爸,我當選廣播站站長啦!”
“這有什么好興奮的?你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學習。”
“爸爸,我這次文科成績全班第二!”
“你覺得很驕傲嗎?年級排多少?理科怎么沒進步?”
…………
父親很少肯定我,總是從另一角度找出我的不足。
那年,我見周圍的同學都有一技之長,便心血來潮對父母說想學古箏。意料之中的,父親投了反對票,他覺得“學那東西既浪費金錢又浪費時間,還是要以學習為重”。為這,我跟他沒少置氣。
一個月后,我放學回家,進門后,映入眼簾的竟是一架貝殼雕花裝飾的古箏。可把我激動壞了,書包都沒顧得上放,就沖進廚房抱住正在擇菜的母親。
“媽媽,我愛你,你對我太好了。”母親一直很寵愛我,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她偷偷給我買的。
“傻孩子,古箏是爸爸買的,他很愛你的,去謝謝爸爸吧。”
我一臉難以置信,出門就往大院里爸爸的辦公室方向跑去。
“營長,你怎么不派輛車去拉回來呀,自己扛著那么重的古箏走七八公里,肩膀怎么吃得消。這些商家也真是的,居然嫌我們這里偏僻,不愿意送貨……”透過辦公室的窗戶,我看見衛生員正在用跌打藥酒給父親揉著右肩。
“怎么能用公車去辦私事呢?我是干部,更要起帶頭作用。這幾天她媽一直在做我的思想工作,我也想通了,孩子想學,我不能因為自己的固執,扼殺了孩子的興趣。沒準,她真還有這方面的天賦呢。”
“楊琳有你這么愛她的爸爸,真幸福。”
站在窗邊的我,不知何時已流下淚水……
2001年,父親轉業了。但他身上依然有著軍人的烙印,他常對我說:做人一定要真誠,成績是靠努力得來的,作弊得來的成績毫無意義。
上高中時,學校組織了一次摸底考試。考試進行一半,監考老師因某突發事件被叫離考場。老師前腳剛走,便有同學在討論答案。我有幾道題目不能確定答案,頓時有些動搖,這時,父親嚴厲的聲音仿佛傳來:成績是靠努力得來的,作弊得來的成績毫無意義。我深吸一口氣,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試卷上。
成績公布后,我如愿進入了英語特色班。當我把這事告訴父親時,他拍著我的肩膀說:“真正的勝利,是戰勝了自己的內心。”
2014年,我在市民政局負責一場軍地聯誼活動時,與愛人相識。我們相戀后,父親表示支持,一向寵我的母親卻持反對意見。因為她經歷過軍婚的苦,不想讓我重復她走過的路。
2017年12月,我們參加了部隊舉行的集體婚禮。那天,我和愛人牽手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有記者問我:“請問新娘,你為什么選擇嫁給軍人?”
我說:“我的爸爸曾是一名軍人,他有嚴于律己、知行合一的美好品質。我的愛人也擁有這些品質,而且有責任、有擔當,給我一種踏實安心的感覺。”
“女兒,我希望你不要后悔。不過,媽媽還是祝福你!”場下,母親緊緊攥著我的手,滿含熱淚地對我說。
2018年底,我懷孕了。當時,我和愛人兩地分居,他沒有辦法陪我產檢。
“看吧,你需要他的時候總不在。”母親的表情里暗含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意思,但很快又笑著說,“我陪你去。”
“怎么從來沒見過孩子的爸爸一起來?”面對產檢護士的疑問,母親驕傲地回答:“孩子爸爸是軍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我和母親相視一笑。其實,我明白,無論是父親、母親,還是我,嘴上有時都比較“剛”,其實內心卻無比柔軟……
“媽媽,你看,這是今天教官叔叔給我頒發的優秀獎章,我也有獎章了,我要把這跟爸爸的獎章放在一起!”那天,我下班一到家,兒子便跑過來向我展示他在幼兒園小班“小小兵”國防培訓中獲得的榮譽。
看到兒子腿上、手上被磕碰得青一塊、紫一塊的,我很心疼:“可樂,你這身上的傷痛不痛呀?”
“不痛。爸爸說了,軍人不能怕痛。我長大了,也要當軍人、穿軍裝!”
兒子的話,讓我很感慨,或許,生在軍人家庭,有些情結真的與生俱來,有些精神真的會遺傳。
(作者為軍嫂)
實習編輯/劉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