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視頻電話那邊,防空警報驟然響起。
“快快快,進掩體!”四周一片嘈雜,我聽見有人在喊。他來不及再說什么,就匆匆掛斷了電話。
他叫黃遠利,是我的愛人,也是中國第22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的一名新聞報道員。
2023年12月,他隨部隊出發執行維和任務后,我的心自然隨他遠行,難免擔驚受怕。
我時常叮囑他:“機靈點,多注意安全。”
他總是笑笑,寬慰我說:“沒事,我們在營區里,還是比較安全的。”
話是這么說,但那天我們正在進行越洋視頻,不就眼見著危險來了。
后來,他告訴我,當時空中如放煙花一般,密密麻麻的火光四濺……
“我們剛進入掩體,火箭彈就爆炸了。爆炸點距離營區也就百米左右吧。”他說得輕描淡寫,我聽得心驚肉跳。
2024"年2月9日(大年三十)上午,3歲多的大女兒抱著全家福追著我問:“爸爸在哪兒呢,怎么不回家過年?”
好不容易等過了中午,掐著時間算著他也該起床了,我給他撥去視頻電話。
他沒有睡眼惺忪,反顯得神采奕奕。他說,維和官兵也在準備過節,貼春聯、掛燈籠,拿出中國特色美食,還要組織“逐夢和平"歡度新春”聯歡晚會。
大女兒一聽,頓時來了興趣:“爸爸,那你也要包餃子,上臺表演節目嗎?”
“是啊,要包餃子,要表演節目,還要邀請很多外國客人一起聯歡呢……”
幾天之后,我真的在新聞上看到了他和戰友們歡度春節的鏡頭,維和官兵裁紙寫春聯、寫福字,充“龍門”,掛中國結、紅燈籠……營區里一片歡樂祥和。聯歡晚會上,鑼鼓迎春、醉拳表演、川劇變臉……節目豐富、喜氣洋洋,這樣的熱鬧氛圍讓我幾乎忘了他身在遙遠的黎巴嫩。
也許正因為身處那種環境,在他的鏡頭里、文字中,除日常工作記錄外,總有一些不一樣的發現。
在他拍攝的一張照片里,一片荒蕪的土地上,幾朵野花開得正盛,昂首挺胸的精氣神,讓人感覺到生命的頑強與不屈……
“告訴你一件高興的事,今天我們出去執行任務,一名當地人居然用中文向我們說了聲‘你好’,然后好像很為難地停頓了一下,又豎起大拇指,用英文跟我們說‘China""good’(中國好)!”4月的一天,他在視頻電話里眉飛色舞地向我講述身邊發生的新鮮事。
他說,中國維和部隊在駐地開設了中文課堂,幾乎每堂課都座無虛席。看到當地群眾能用中文和他們打招呼,他真的特別高興。
遠在異國他鄉,他也有他的擔心。他剛出國的時候,大女兒不足4歲,小女兒才半歲多,公婆年紀大,多少都讓他放心不下……
每次生活上遇到困難時,我一般都會瞞著他。
“家里有什么事情,一定要跟我說。雖然我幫不上什么忙,但聽你發發牢騷也行。”可他總能敏銳地覺察到什么,常常在電話里表達愧疚,“我不在家,你受苦了……”
“困難不是暫時的嗎?挺一挺就過去了。”我給他鼓勁兒,“等你平安回來,再好好表現就是啦!”
(作者為軍嫂)
編輯/吳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