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癥狀
桃樹流膠病主要發生于枝干,尤以主干、主枝分叉處及傷口部位最常見。發病初期,病部膨脹,然后分泌出透明、柔軟的樹膠,樹膠逐漸變成晶瑩、柔軟的褐色膠塊,最后變成茶褐色硬質膠塊。流膠嚴重的樹干布滿膠質塊,樹皮開裂,易遭其他病菌危害。隨著樹齡加大,流膠量增加,樹勢不斷衰弱,葉片黃化,嚴重時甚至枯死。樹皮沒有損傷的只能看到球狀膨大。發病初期病部稍凹陷,可見米粒大小流膠,膠點初為淡黃色,漸變褐色、棕褐色至黑色,膠點下樹皮組織腐爛,呈黃褐色。隨病害發展,流膠點增多、增大,嚴重時樹干遍體流膠,當病斑擴展包圍主干時,病樹會很陜枯死。
防治措施
加強桃樹養護管理。桃樹耐干旱,適宜在沙質散松土壤中種植。增加有機質腐熟肥料,改良土壤,粘土應摻入粗沙,排除漬水,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減少不必要的機械損傷。
刮疤涂藥。桃樹發芽前后刮除病斑,然后涂抹殺菌劑,在萌芽前或春季用抗菌劑402的1000倍液涂抹病斑,或者在春季發芽前,用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5份、加半腐熟的雞糞30份、黃泥10份、水40份,調成稠糊狀涂抹刮除病皮后的枝干至根頸部,可保證3~5年不復發,成本低,效果好。
藥劑防治。早春萌動前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以消滅越冬后的病原。每10天噴施1次,連噴2~3次。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發病初期噴施72%農用鏈霉素4000~5000倍液,隔7天噴施1次,連噴2~3次。
在桃樹休眠期用利刀刮除病斑及其周圍少量健康組織,或沿主干在病部縱劃數刀,深達木質部,再涂上402抗菌劑100倍液。也可在刮除傷口處流膠后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消毒,然后涂接蠟加以保護。接蠟配制方法是:用松香3份、石蠟1份、畜油1份,熔化均勻后即成。
(惠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