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杰
眼下正是田間冬管時節,在河南省新鄭市觀音寺鎮菜王村,看著眼前來回穿梭的農用車輛,干了半輩子農活兒的王付亭滿臉笑容。雖說他現在站在地頭當起了“閑人”,地里莊稼的收益卻是有增無減,而這一切都得益于菜王村實施的土地托管服務。
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如何探索出一條“土地生金”的鄉村振興之路?菜王村立足自身資源優勢,以糧食集中種植為突破口,著力構建以黨建為統領的“農戶土地入股、集體統一經營、保底加二次分紅”的土地集中經營新模式,成立合作社,服務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耕、種、管、收全過程,實現農業托管“一條龍”。
托管初期,王付亭和鄉親們抱有一絲顧慮。后來,他們了解到每年每畝地不僅有800元保底收益,還有土地增值收益的二次分紅,效益越高分紅就越多。抱著試試看的想法,2021年秋,他將自家4畝耕地全部參與托管。自此以后,耕作不誤農時,除草、施肥、灌溉等工序由菜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全包,期間還有專業農技人員來到田間地頭“把脈”,依據苗情隨時“開方”。托管第二年,王付亭家便收到了5000余元的托管費。
“以前種地都可忙了,也沒有勞力,托管以后,年輕人可以騰出時間出去打工,再增加點兒收入。而且產量相比以往每畝會多個百八十斤,很讓人省心。”王付亭說。
從土地托管中得到實惠的,不僅局限于村民個人,還有村集體收入。作為菜王村首批參與托管村民組之一的小趙莊村,依托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順利完成全村290余畝耕地的托管。該村民組通過整合土地,利用邊角土地和之前的公共區域土地,擴大有效種植面積,讓小田變大田。原來100余戶村民的地塊整合為一塊大田后,為村集體增加了30畝左右的種植面積。
“土地托管以后,耕、種、管都是統一的,每畝花銷相比個人種地會降低50元。就像犁地,原來俺村犁完得三四天,現在一天就可以完成,省時省工。鄉親們不僅拿到每畝地保底800元,而且每畝地會增收200元左右,再加上國家補貼,一畝地收入1000元以上是沒有一點問題的。除此之外,村集體還有1萬元的進賬。”菜王村第七村民組組長張景召說。
清清楚楚的賬單、實實在在的收益,徹底打破鄉親們多年來的傳統種植觀念。2022年,菜王村農戶每畝收入為1000~1280元。借助土地托管,村里還成立了牛牛務工隊,將村民集中在一起參與農田管理,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目前,我們村托管土地1750畝,采取的是‘三三四分紅模式,村民每畝地保底800元。合作社收益的部分按照村民小組和村集體各三成、農戶是四成的方式進行分配。村集體收入我們用在每年的水利設施維護和邊緣開荒等方面,2023年開荒大概有30畝地。土地托管后,各項成本降低了,糧食產量高了。接下來,我們將會繼續擴大托管面積,延長產業鏈,進一步讓土地生金、農民增收。”菜王村黨支部書記劉紅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