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沙千


摘 要: 在新的發展時期,國土空間規劃面臨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在進行國土資源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時產生了很多新問題,給國土資源開發和利用工作造成不利影響。首先分析國土空間規劃中進行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的必要性,并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現狀明確其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和問題,在此基礎上探索有效的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機制構建策略。
關鍵詞: 國土空間規劃 綜合整治 生態修復 差異化治理修復機制
中圖分類號: P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9-3567(2024)03-0071-03
Comprehensive Remedi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chanisms i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ZHANG Shaqian
Pingxiang Institute of Territorial Spatial Survey and Planning, Pingxiang, Jiangxi Province, 337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f development,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needs to face a more complex external envi‐ronment, leading to many new problems in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land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hich has brought a certain impac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omprehensive remedi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clarifies main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in combination with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n ex‐plores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omprehensive remedi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chanisms.
Key Words: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Differentiated governance and restoration mechanism
國土空間規劃是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率的重要途徑,應當將節能環保理念滲透到整個空間規劃過程,將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的核心目標。當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存在綜合整治效果不突出和缺乏生態修復機制支持的問題,限制了國土空間規劃的效果。因此,對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機制的構建策略展開研究很有必要[1-2]。
1.1 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機制有待完善
當前的國土空間利用問題呈現出復雜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傳統的整治措施很難發揮作用。在遇到資源或者環境問題時,無法匹配與之相對應的整治措施和修復措施,難以保障國土空間規劃的工作效果。
1.2 資源統籌不到位限制綜合整治效果
在國土整治工作中,大多采取項目管理的模式來推進,該模式無法實現對區域土地資源的綜合整治,難以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導致國土整治修復的質量不高。我國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提出了全面化、綜合化的管理需求,但很多時候在對國土資源的開發中,未能同時關注生態問題,各個部門缺少必要的聯系,難以實現對土地資源和整治資源的高效整合[3]。
1.3 國土資源整治與修復體系不健全
傳統的國土資源整治與修復機制較為單一,不適應當前復雜的國土空間規劃需求。當前環境問題和資源問題十分嚴峻,而我國國土資源整治與修復體系仍不健全,不利于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2.1 劃分重點治理修復區域,打造差異化治理修復機制
根據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不同,劃分出重點治理修復區域,并以區域為單位,通過分析各個區域的國土利用特點和綜合治理與修復需求,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治理修復機制,正確指導國土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的落實,確保每項治理工作和生態修復任務均能有的放矢[4]。
2.1.1 農村區域的綜合整治與修復
農村區域的綜合整治應重點規范農田建設標準,加強對農用地的整治工作,特別要做好當地水、林、河、草等的綜合整治工作。遵循自然發展的規律,在不影響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對相關土地資源進行高效利用。同時,關注區域環境問題,對于水污染或大氣污染現象,要從源頭上入手,將修復生態系統作為核心目標,積極調查水環境污染和大氣環境污染的成因。例如:調查發現不合理的畜牧養殖和化肥、藥物的違規使用是造成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對此,可以制定明確的畜牧養殖標準和化肥、藥物使用標準,對農業生產行為進行嚴格約束,爭取從源頭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以興國縣的“生態修復+土地整治”案例為例。該地分布大量廢棄礦山,且水土流失、良田損毀和地表裸露等現象十分常見,常常出現較為嚴峻的地質災害,如山體滑坡、泥石流和地表塌陷等。對該區域土地資源利用現狀和生態環境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在此基礎上制訂市場化的礦山生態修復方案,并借助資本的力量,支持生態修復和土地整治等工作。其中東村鄉小洞村在項目實施期間,共計引入社會資本5 000多萬元,且遵循誰修復誰受益的原則,將生態建設項目所獲得的收益和權益直接回饋給企業,打造“1+N”的立項模式,同時推進了地質環境治理、土地開發、林田整治和廢棄礦山復墾等多項整治工作,使當地的大量廢棄土地被再次利用,不僅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還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經過長期努力,取得了恢復生態功能區800余畝,新增水田30余畝、林地450余畝和建設臍橙和多種果園茶園共150余畝,年收益創收500余萬元的良好成果。生態修復前后的對比圖如圖1所示。
2.1.2 城市區域的綜合整治與修復
城區的綜合整治要全面調查土地使用現狀,將利用率偏低且資源創造的效益有限的部分國土資源進行重新規劃和開發,這樣既可打造全新的城市面貌,也能進一步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使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大的效益。目前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工作并不完善,很多區域存在垃圾隨意堆放、污水橫流等問題,不僅影響生態環境,也會對居民的身體健康構成威脅。鑒于此,政府需要加大對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工作的監管力度,推出約束垃圾處理和污水排放的政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建設更多先進的垃圾處理場,實現對城市化垃圾的高效化處理;投入大量污水處理裝置,通過生產生活用水的過濾和置換處理,將其轉變為無毒害、無污染的水[5]。
2.1.3 生態功能區的綜合整治與修復
要以發揮生態系統功能與生態景觀功能為前提,面向全國的生態系統編制重大修復規劃方案。各地區要在該方案的指導下,結合區域生態功能區的具體表現,對綜合整治和修復方案進行精細設計,使其能夠正確指導國土開發和生態保護工作的落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聯系其他生態功能區的管理部門共同開展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的專題活動,發揮各家所長,打造系統和全面的綜合整治與修復體系。

南鐵采石場位于梅嶺國家森林公園,在前期的高度開采之下造成百余畝巖壁裸露的問題,對該生態功能區的生態環境構成極大威脅,迫切需要進行邊坡治理,以恢復區域生態平衡。為能達成生態修復目標,采取了“生態修復+公園建設”的修復思路。通過對邊坡整體狀況和地質災害因素的全面分析,形成了集排水、修坡、園林建設、灌溉養護和修建擋土墻為一體的綜合治理和修復方案。方案實施以來,在區域內形成了錯落有致的公園生態景觀,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進一步提升了公園的生態功能。
2.2 做好區域協調,形成多方聯動的治理修復模式
2.2.1 建立橫向聯動的綜合治理修復機制。
積極探索各地區存在的差異和關聯性,通過優勢比對的方式,明確各區域的資源優勢與整治修復優勢,確保在后續的綜合整治修復工作中能夠實現優勢互補。通過橫向建立聯系,還可有效杜絕在資源開發和利用中存在的盲目跟從現象,避免出現產業結構同質化和重復建設項目的問題。同時,從宏觀的角度上做好頂層設計與規劃工作,落實分區分類、綜合治理,確保能夠改善國土資源的利用現狀,有效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2.2.2 建立上下聯動的綜合治理修復機制
通過對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分析來確定問題成因,并對區域土地資源的整治修復需求進行梳理。在此過程中,要積極聯系群眾,充分了解群眾的真實意愿,聽取一些建設性的建議,讓群眾參與國土整治和修復過程,使國土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更加切合實際。政府可以鼓勵群眾參與國土整治和修復過程,形成一個上下聯動、全民參與的綜合整治和修復新模式,為今后國土整治工作的落實奠定良好的基礎[6]。
2.3 明確整治修復內容,健全整治修復體系
2.3.1 同期開展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
國土資源的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互為增益。要全面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效果,可先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體系,并對其中的關鍵任務和內容進行梳理(如圖2所示),可以結合以往的綜合整治經驗與生態修復經驗發掘二者的聯系,充分突出二者的工作優勢,為國土資源規劃工作的落實奠定良好的基礎。
2.3.2 確立多維整治方案
進行國土整治和生態修復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國土資源應用中現有的問題,為資源開發和利用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確立國土整治方案時要充分聯系實際,從全局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多個維度,改變單一的整治模式和生態修復方式,通過創新國土整治思路,來提高綜合治理成效,使其滿足當代的國土開發利用需求。
2.3.3 擴大國土整治修復范圍
國土空間規劃是立足于全局對國土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和管理的過程,在落實綜合整治工作和生態修復工作時,要從全域范圍著手,將國土資源利用的問題作為抓手,積極開展綜合整治工作。例如:要對農用地、建設用地以及未被開發土地進行協調管理,目的是匯總國土資源利用現狀,做好統籌規劃工作,確保各類國土資源能夠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突出的作用,特別是要加強空間資源要素在城鄉間的流動,以期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鄉村振興目標。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是國土空間規劃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在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同期推進的情況下,才能快速解決和改善現有的國土資源利用問題,提高國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成效。本文通過對國土資源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現狀的梳理,明確了構建整治修復機制中需要解決的主要難題,提出可以通過打造差異化治理修復機制、形成多方聯動的治理修復模式和健全整治修復體系等手段改善國土空間規劃的現狀,以保障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健康有序推進,實現國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謝偉奇.國土空間規劃中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優化策略探討[J].房地產世界,2023(17):49-51.
[2]李雷蓉.國土空間規劃中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要點[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2(26):7-9.
[3]胡梅梅.城鎮國土空間規劃中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機制探討[J].中國住宅設施,2022(7):16-18.
[4]李葛.國土空間規劃中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的路徑探索[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6):67-69.
[5]王麗蓉,石培基,尹君鋒,等.碳中和視角下甘肅省縣域碳收支時空分異與國土空間分區優化[J/OL].環境科學:1-15[2023-11-09].https://doi.org/10.13227/j. hjkx.202306117.
[6]張小林.實景三維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探究[J].智能城市,2023,9(1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