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專家:王書記,您好!我們關注到,中國藥學會由于出色的成績,突出的貢獻,獲得了許多榮譽。學會獲得民政部全國社會組織評估5A等級,獲得中國科協星級黨組織評價九星級,兩次獲評民政部“全國先進社會組織”,三次獲評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聯合授予的“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還獲得中國科協“優秀抗疫學會”“優秀扶貧學會”等稱號。這些評價和榮譽,是對學會的肯定和褒獎,是令人自豪的成績單。您在學會理事會和秘書處黨組織中都擔任領導職務,如果讓您用一句話來談談您對學會黨建的認識和思考,您會怎么說?
王愛國:引領藥學學科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訪談專家:這段時間,依據理、工、農、醫及交叉學科劃分,就學會黨建問題,我們調研了多個學會。一個學會就代表一個行業,每個學會談起學會黨建,都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視角。您將中國藥學會黨建概括為引領藥學學科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您的視角又是什么呢?
王愛國:中國藥學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藥學會已經走過117年的光輝歷程,中國藥學會的發展壯大、興衰榮辱是與國家民族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十九世紀末,西學東漸,中國進步知識分子通過結成各類學術社團,探索科學救國的道路。為“團結藥學人士,共求學術上進步,推動祖國藥學事業的發展”,1907年,留日學生王煥文、伍晟等在東京發起創建中華藥學會。這是中國現代藥學科技史上的第一個學術社團,也是中國藥學會的前身。辛亥革命爆發后,學會組織留日醫藥學生回國參加革命軍醫藥救護工作,在風云激蕩的覺醒年代開啟學會為國家、為社會服務的歷史征程。20世紀三四十年代,面對外敵入侵和社會動蕩,學會團結廣大會員自制藥品、支援前線,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1942年開始,中華藥學會更名為“中國藥學會”,學會組織不斷發展完善。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藥學會開始發展壯大,迎來了全面發展的嶄新歷史時期。學會積極參與愛國衛生運動,大力推動成立分科學會,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積極推進我國藥學事業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學會積極順應大勢,服從服務于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學術交流活動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從2006年起,學會承擔學科發展研究工作,連續編撰藥學學科發展報告,把握學科發展脈搏,共享學術研究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會奮勇前進,以肩負推動醫藥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為歷史使命,以黨建為引領,持續推進中國特色一流學會和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學術交流、期刊編輯、會員服務、繼續教育、科普活動、科技智庫、國際交流合作、科技獎勵等各項工作都邁上了新臺階,已成為全球藥學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重要學術組織。

中國藥學會第二十五屆理事會現有理事197人、常務理事65人,會員10萬余人,會員單位117家,工作委員會15個,專業委員會50個,實體機構3個,主辦期刊24本。中國藥學事業是由廣大會員和藥學工作者的自覺實踐構成的,廣大會員和藥學工作者是推動藥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中華民族奮進的歷史征程上,他們每一個人都參與了中國藥學事業的發展,自然也直接參與了中國藥學會事業的建設。許多會員和藥學工作者,既是黨員,也是專家,是一個個形象生動、個性鮮明的人。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有擔當,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學會。他們懷揣“醫者父母心”,對病患疾苦心存善良、胸懷悲憫,對研發新藥、治病救人執著追求。比如,趙承嘏院士是中國植物化學和現代藥物研究的開拓者,以畢生精力從事中草藥化學研究,提出了一整套研究祖國醫藥學的科學方法。李維禎先生1935年加入紅軍,曾任八路軍總衛生部醫藥器材科科長、陜甘寧邊區八路軍制藥廠廠長、延安藥科學校校長,為滿足軍民醫藥急需和推動藥學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龍在云先生是我國制藥工業和藥學教育的創始人之一,他研制出多種化學藥品,并為國家培養了大批藥學人才,他臨終前還囑咐把遺體捐獻給國家做病理解剖。湯飛凡院士被稱為“衣原體之父”,他在世界范圍內首次攻克沙眼病毒,研發了中國第一批狂犬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斑疹傷寒疫苗等。陳新謙先生是藥學編輯大家,畢生從事藥學期刊編輯及藥學史研究,他主編的《新編藥物學》至今已修訂18版、印刷80多次,被譽為醫藥專業永不過時的重要參考工具書……這些前輩先賢的精神信仰和行為規范,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與偉大建黨精神、科學家精神在藥學科技領域緊密結合的生動實踐。黨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做人心工作。學會黨建工作的團結對象是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引領藥學領域科技工作者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與黨同心同向同行。從學會發展歷史就能看到,中國藥學會與我們黨是天然密不可分的,在黨和國家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藥學會都是團結凝聚本領域科技工作者,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積極主動保障人民健康,把發展藥學事業和開拓學會工作融入民族獨立與國家富強之中。這既是我們學會的歷史,也是我們學會的傳承。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面向”,并強調指出,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把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全黨全社會必須牢牢樹立的一個發展理念。總書記的諄諄教誨,為我們學會和醫藥領域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藥學會是全國藥學工作者和有關單位自愿組成并依法登記成立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藥學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中國科協的單位會員,是國家推動藥學科學技術和醫藥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為公共健康服務的重要社會力量。作為國家級學會,我們要時刻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一路奮發向前。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團結帶領廣大會員和藥學工作者,引領藥學學科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于成效,為繁榮發展我國醫藥事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貢獻。這是中國藥學會黨建的中心工作,也是中國藥學會的最大黨建。
訪談專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總書記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我們了解到,您不僅是中國藥學會理事會黨委副書記、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還擔任中國藥學會第二十五屆理事會組織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請結合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談談您是如何理解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科技創新的?中國藥學會又是如何組織本領域科技工作者踐行的?
王愛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國藥學會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引領藥學學科發展為抓手,團結廣大會員和藥學工作者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積極組織科技同行推進藥學領域科技創新,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用藥的有效性。
藥品是用來治病救人的,藥效是藥品的生命力,這是指導藥學學科發展的根本指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發生產更多適合中國人生命基因傳承和身體素質特點的“中國藥”,特別是要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團結動員廣大會員和藥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健康中國等重要指示精神,瞄準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國際前沿組織開展學術活動,這是中國藥學會的使命擔當,也是中國藥學會的目標任務。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國家藥監局、中國科協的大力指導下,我們就積極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組織召開中國藥師周、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致力于繁榮藥學學術,促進我國藥物研究與國際接軌。現在,一年一度的中國藥學大會、中國藥師周以及藥物化學年會、藥物制劑大會、中藥和天然藥物會議、醫院藥學年會等系列大型品牌年會,已成為我國藥學領域的重要學術會議。國內外從事藥物領域研究的院士專家學者,都非常樂意在大會上探討藥物研究、生產、使用和管理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與薄弱環節,也樂于分享新藥研發和藥物研究、生產、使用和管理中的新技術新進展新成果。這對推動我國藥學研究科學發展、提升醫藥創新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再比如,人類使用抗生素對抗細菌感染,像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抗生素,能有效控制感染,具有較好抗菌消炎作用。但是,伴隨著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細菌就會產生耐藥性,治療感染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這對人類健康構成很大威脅。在藥學領域,大家非常重視創新抗菌藥物和抗耐藥菌藥物研發以及臨床合理使用和分級管理。為推進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提升新型抗耐藥菌藥物研發、使用及管理水平,2023年,抗生素專委會以“賡續中國抗生素人創新初心,開創抗感染藥物研發新格局”為主題,召開抗生素學術大會。圍繞我國創新抗生素研發路徑與產學研評用管協同創新,與會專家和代表展開深入討論。許多專家學者談到,參加這樣的學術交流活動,能夠及時了解抗生素研發、生產和使用的前沿進展和新成果,了解國內外抗生素領域的發展趨勢和機遇挑戰,對于開展藥物研發創新特別有幫助。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古代醫學的智慧結晶。近年來,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廣泛應用,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為腫瘤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療選擇,并逐步受到國際關注和認可。2023年,中醫腫瘤藥物與臨床研究專委會以“腫瘤防治中西匯聚,科技賦能共贏未來”為主題召開學術會議,與會代表圍繞提升我國腫瘤中醫藥物研發水平,分享國內外腫瘤臨床治療新技術和循證醫學研究前沿,交流中醫腫瘤藥物與臨床研究最新進展。此外,中藥方劑是中醫進行臨床治療的主要體現,方劑組學以中藥方劑作為研究內容,將現代組學相關技術與中醫藥理論相結合,以期實現中藥提取工藝規范、治療效果明確、作用靶點精準及調控機制清晰的目標。這是一門具有中醫原創思維的新興學科,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的關鍵領域,也是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的重要途徑。為促進方劑組學這一新興學科的高質量發展,2024年,中國藥學會成立方劑組學專委會并舉辦學術年會,與會代表就中藥方劑在不同領域的前沿進展進行交流。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搭建好學術交流平臺,認真組織好學術交流活動,讓中醫藥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醫藥學工作者深入探討,并將研究成果廣泛推廣應用到人民群眾中,讓中醫藥為人類健康福祉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訪談專家:據有關統計報道,“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隨著老齡人口增多,不少老年人多重疾病集于一身,多重用藥,但很多老年人合理用藥、安全用藥意識很薄弱。另一方面,有很多新手家長不是很了解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兒童用藥安全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科協組織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會力量,中國藥學會是如何團結組織本領域科技工作者,圍繞讓大家明明白白用藥,切實提高用藥安全意識開展科普活動的?活動效果如何?
王愛國:藥品是用以預防、治療及診斷疾病的物質,能治療疾病,但使用不當也能致病。用藥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問題。從目前情況看,公眾在安全用藥方面仍然存在較多問題。比如,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會導致機體出現中毒反應,有些藥物與牛奶同服會與牛奶中的鈣離子結合從而嚴重影響藥效,服用抗生素期間飲酒,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對醫務人員來說,這些是常識,但對患者而言,很多人還沒有掌握有關用藥安全知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國藥學會認真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團結組織廣大會員和藥學工作者勇當藥學科普排頭兵,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合理用藥科普活動,保障人民群眾用藥的安全性。
比如,“全國安全用藥月”活動是藥品安全領域重要的科普宣傳品牌活動,活動期間,各級藥品監管部門和藥學會組織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旨在增進公眾對藥品監管工作的了解,提升公眾藥品安全科學素養。自2007年起,中國藥學會已連續17年承接國家藥監局安全用藥相關活動。近年來,在開展“全國安全用藥月”常規科普活動的同時,學會還積極探索科普活動的新思路新模式。比如,面向藥學專家征集安全用藥知識點,以老百姓聽得懂、學得會、用得對的語言,發布《公眾十大用藥提示》。開展科技活動周、科普進校園等主題活動,圍繞藥品安全與科技前沿進行交流。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我們聚焦紅色主題,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藥學工作者深入社區,面向老年人、兒童用藥重點人群,多次開展義診咨詢服務。當時,在北京白云公園,學會黨支部以及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等醫務工作者以及藥學科普志愿者們一道,耐心為居民測量血壓、詳細講解安全用藥知識,吸引了大批群眾咨詢問診。
再比如,“藥學服務·點亮中國”是藥學服務專委會創辦的科普品牌活動。專委會組織技術過硬的藥學專家和臨床醫生,對基層醫師、藥師面對面傳授藥學知識,并為百姓現場解答用藥安全問題。這項活動在提升基層藥學服務水平的同時,讓老百姓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健康知識。當地群眾聞訊而至,早早等候義診服務,醫學同仁們對活動的評價反饋也非常好。還有,為提高農村婦女科學素質,2017年中國科協啟動“智愛媽媽行動”試點項目。中國藥學會積極主動發揮領域優勢,聚焦提高農村婦女用藥科學素質、建立健康生活習慣,開展“智愛媽媽”安全用藥科普促進行動,組織36所大學的2900多名大學生,成立科普志愿者服務隊,將安全用藥知識直接送到田間地頭。這項活動覆蓋全國1250個村莊,直接惠及人群達2.7萬余人。除了以上這些品牌活動,學會還通過“藥葫蘆娃”科普新媒體,為人民群眾提供實用的醫藥健康知識。“藥葫蘆娃”的科普稿件多次被人民網、光明網、科普中國、中國藥聞等主流媒體轉載。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代表回信中指出,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并對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參與科普事業提出殷切期望。黨和國家有要求,學會就要有行動。實踐證明,我們組織藥學領域科技工作者大力開展科普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學會連續11年獲得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稱號,組織編寫的科普圖書《全民健康十萬個為什么》2016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與此同時,一大批非常優秀的藥學科普人才在活動中不斷涌現,經中國藥學會推薦,他們或是在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中表現不俗脫穎而出,或是因突出的科技志愿服務榮獲中國科協先進典型表彰。參加活動的專家們一致認為,科普是科技工作者永恒的社會責任,黨和國家需要什么,我們就要做什么,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專長,積極參與和支持藥品安全科普活動。中國藥學會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認真傾聽藥學工作者的心聲,凝聚更多的藥學工作者積極投身藥學科普公益事業。我們將一如既往全力全方位搭建科普平臺,持續推動優質藥學科普資源深入基層,把用藥安全科普辦好辦實,為人民群眾合理用藥、安全用藥提供更多的健康福音。
訪談專家:藥品供應與人民健康息息相關,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內容。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常見病用藥種類,要加強罕見病研究、診療服務和用藥保障。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是科技社團的重要職責,中國藥學會在助力進一步推進完善藥品供應保障方面發揮了怎樣作用?
王愛國: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鞏固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推進特殊人群基本藥物保障,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重點任務。近年來,中國藥學會聚焦服務藥品監管、健康中國戰略部署,積極組織本領域科技工作者扎實調研,圍繞醫藥科技強國建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開展決策咨詢,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用藥的可及性。
比如,學會組織近百位院士專家編制生物醫藥健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咨詢建議報告及路線圖報告。組織專家學者多維度開展藥品供應保障監測研究,深度挖掘樣本醫院報送藥品使用數據,科學分析國家基本藥物、國家醫療保險目錄品種臨床應用情況,發布年度醫院用藥監測報告,對采集的樣本醫院藥品采購數據信息進行分析研判,定期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供監測統計報告,為其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數據信息支撐。學會還組織專家對過快漲價藥品進行分析研究,配合藥品價格管理部門監測各醫院終端藥品采購價格,對醫保管理機構的應急工作提出對策建議。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聚焦我國新冠病毒新疫苗新藥物研發進展、面臨困難及對策,學會第一時間提出等多個建議報告。與此同時,學會快速啟動新冠肺炎醫療防治物資消耗與供應保障研究,組織領域專家,聚焦湖北、黑龍江、廣東等地新冠感染患者定點收治醫院開展調研,不間斷向有關部門提出對策建議,對保障防疫物資供應發揮積極作用。2021年,醫院藥學專委會組織專家撰寫我國藥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得到上級肯定。2022年,為更好滿足臨床用藥需求,循證藥學專委會承擔短缺藥品清單評估與調整研究項目,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對國家短缺藥品清單調整優化的技術路線及操作路徑提出對策建議,并對清單外、散在多發藥品短缺提出預警應對機制。國家衛健部門認為對策建議可操作可推廣,針對性很強,對加強國家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2023年,為解決我國兒科用藥短缺、罕見病孤兒藥研發等突出問題,兒童藥物專委會聯合有關單位在上海舉辦兒童及罕見病藥物管理高質量發展論壇,圍繞兒童及罕見病藥物產業鏈各環節難點堵點,與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開誠布公交流研討,專家學者們積極分享臨床經驗,為解決難題堵點帶來臨床一線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建議。
中國藥學會是藥學學術組織,也是藥學人才組織,匯聚了我國藥學領域最優秀的科技人才。按照藥學學科細分,大家分布在不同的分支機構之中,雖然分支學科領域不同,但大家的奮斗目標其實是一致的,就是要充分發揮學會組織、科技和人才優勢,發揮自己所學所長,為科技強國建設、為保障人民健康作貢獻。中國藥學會要把科技智庫平臺搭建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積極主動為科技強國建設、健康中國建設提供藥學科技、信息支撐,為服務藥品監管、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和力量。
訪談專家:您講得很好很具體!中國藥學會以黨建為引領,引領藥學學科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積極主動發揮組織優勢、科技優勢和人才優勢,做了大量扎實、細致的工作,在保障人民用藥有效性、安全性和可及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學會黨組織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王愛國:中國藥學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科技創新、藥品監管、健康中國等重要論述,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學會高質量發展。一是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科學家精神,以百年黨史和百年會史學習教育為引擎,引領藥學工作者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二是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價值導向,引領藥學工作者肩負時代重任、扛起使命擔當。三是以搭建多維度高質量學術平臺為重要抓手,引領藥學工作者崇尚學術、追求卓越。四是以托舉藥學人才及創新成果脫穎而出為核心動力,引領藥學工作者涵養藥學科技創新良好生態。新時代新征程,作為國家級學會,我們將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任務,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上級黨組織工作部署,堅定正確政治方向,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團結動員引領廣大會員和藥學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堅持人民至上,勇于擔當作為,堅決扛起職責使命,切實將藥學發展、學會發展、藥學領域科技工作者的個人發展全面融入推進科技強國建設、健康中國建設的偉大事業之中。
訪談專家:通過您的介紹,我們了解到,中國藥學會在黨和國家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尤其是在重要歷史關頭,為保障人民健康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藥學會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發展壯大的歷史,是新中國藥學事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我們黨全力捍衛人民生命健康的百年奮斗歷程。我們向藥學領域科技工作者們致敬!再次感謝您接受調研訪談,祝中國藥學會未來發展得更好更快更強,在引領藥學學科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等多方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王愛國:謝謝您!我們共同努力、砥礪前行!
(本文訪談、撰稿:戴宏,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玄,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