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奇 馬成虎
【摘要】? 目的? 觀察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用于治療復雜性肛瘺的效果,分析其對術后復發率及肛門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1月- 2023年12月期間固原市中醫醫院收治的復雜性肛瘺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瘺管個數等基線資料組間均衡可比的原則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傳統肛瘺切除或掛線術,觀察組給予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術后恢復情況、肛門功能及術后復發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1d、3d、7d的視覺模擬法(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瘢痕面積小于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且大便失禁嚴重度評分表(Wexner)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兩組患者的肛門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縮壓和最大耐受容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術后復發率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治療復雜性肛瘺具有療效佳、保護肛門功能且復發率低的優勢,同時對肛門外形完整具有良好維持作用,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 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復雜性肛瘺;術后復發率;肛門功能
中圖分類號? R657.1+6?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4)13--03
肛瘺是肛腸科疾病常見多發類型,以肛門直腸周圍為主要患病部位,主要病變表現為膿腫潰敗或切口引流等。現臨床對肛瘺患者以瘺管切開手術治療為主,但患者痛苦大,且極易損傷患者的肛門括約肌及肛門功能[1]。復雜性肛瘺在我國肛腸病中占比相對較少,指≥2條瘺管或支管、盲管部位所發生的肛瘺,可將其分為低、高位不同類型[2]。復雜性肛瘺具有病情復雜、病因多樣等特點,一般無法自愈,且術后易復發[3]。因此,降低術后復發率是肛腸外科臨床治療此疾病的難點,同時在保護肛門解剖形態與肛周括約肌生理功能方面也難以處理。本研究采用臨床對比研究,觀察分析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用于治療復雜性肛瘺的效果,并分析其對術后復發率及肛門功能的影響,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1月- 2023年12月期間固原市中醫醫院收治的復雜性肛瘺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經肛周腔內B超、MRI檢查確診為復雜性肛瘺;②年齡20~50歲。排除標準:①有肛門部其他手術史;②合并直腸陰道瘺或消化道感染性疾病;③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凝血障礙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瘺管個數等基線資料組間均衡可比的原則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36.68±11.23歲,平均病程7.02±2.17年,平均瘺管2.72±0.66個。觀察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36.62±11.18歲,平均病程7.08±2.15年,平均瘺管2.75±0.63個。兩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在術前1d晚餐清淡飲食,夜間清潔灌腸。術前24h內,常規備皮。予以患者腰麻或全麻。根據患者瘺口位置取患側臥位或取膀胱截石位進行手術。
1.2.1? 觀察組? 給予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1)自肛瘺外口處探針探入在內外口貫通,并進行肛管直腸內指檢,確認內口。低、高位患者分別行肛瘺主管切開后引流、肛瘺主管低位切開和高位曠置引流。
(2)對口切開后,潛行剝除瘺管壁。沖洗管腔后,將皮片引入管腔內,兩端絲線做結扎處理。
(3)術后次日起每日換藥2次。換藥前先用苦參外洗,在35~40 ℃條件下熏洗坐浴20 min。使用生理鹽水沖洗,管腔內撒敷生肌斂瘡藥。術后第5~7 d拆除皮片,棉墊包扎,并加壓固定。
1.2.2? 對照組? 低、高位者分別行切開切除術、切開掛線術治療,內口與主管的處理同上。全部切開支管、潛腔引流。術后抗感染一周。次日起每日早晚換藥。換藥前熏洗坐浴后常規換藥。
1.3? 觀察指標
(1)疼痛情況:采取視覺模擬法(VAS)評估患者術后1d、3d及7d的疼痛情況,總分0~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痛。
(2)術后恢復情況:包括疤痕面積及創面愈合時間。并使用大便失禁嚴重度評分表(Wexner)[4]進行評估,共5項,各項4分,總分0~20分,0分表示大便正常,20分表示患者完全失禁。
(3)肛門功能:包括肛管最大收縮壓及最大耐受容量。
(4)復發率:隨訪3個月,統計兩組的復發率。
1.4?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7.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1d、3d及7d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瘢痕面積小于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且Wexner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肛門功能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的肛門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縮壓和最大耐受容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患者術后復發率比較
兩組患者的術后復發率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保留或切斷括約肌是臨床治療復雜性肛瘺的常用術式。因病變組織結構復雜,瘺管走向極有可能發生改變,導致手術難度大,同時會增加手術風險[5]。在維持肛門功能中需重視肛管直腸環的作用,如術中切斷此環,可增加肛門失禁的風險。在手術治療中患者肛門功能的改善極為關鍵,同時需做好維護工作,提高治愈率[6]。
外科手術治療復雜性肛瘺應徹底清除病灶并注意對患者肛門功能進行保護。
常規切除瘺管具有創面較大,肛門易損傷變形等缺陷。而切開掛線術對切斷肛門括約肌所致肛門失禁等問題可有效解決,但疼痛較劇烈,掛線時間較長還會損傷肛門括約肌[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瘢痕面積小于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且Wexner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相較于傳統肛瘺切除或掛線術,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可減少復雜性肛瘺患者的瘢痕面積,加快其創面愈合,并改善其肛門功能。其原因是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后可快速恢復,同時在肛門功能維護方面的價值顯著,手術不易干擾肛門括約肌功能。有效手術方式可對感染病灶進行徹底切除,不易對內外括約肌造成嚴重損壞。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的優勢如下:手術切口制作于肛瘺近肛緣處,觀察齒線附近有無感染再展開下一步治療,將肛腺組織切除并拉直管道,以上措施可保障引流通暢。此外,外側的瘺管間隔直腸內并不緊密,是糞便污染率低的主要原因,可縮短創口愈合時間。臨床救治復雜性肛瘺患者時,可將瘺管分成多個切口,可減少術后疤痕組織,并預防肛門變形[8]。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中潛行剝離治療復雜性肛瘺可徹底清創,快速精準去除感染灶,規范操作下擴大管道,為通暢引流創造較好的條件,可避免肛門形態受到破壞,有利于保障肛門括約肌功能無異常改變[9]。按照支管數對引流皮片數量進行確認,術后5~7 d 將皮片拆除,如確認患者創面肉芽恢復良好則達到拆除標準,充足保留皮膚,有益于保持正常的肛門形態。外用潰瘍散可祛腐生肌斂創,效果突出,且皮片貼住創面的療效頗佳。壓迫管腔對創面膠原蛋白的粘合具有良好作用,可加快創面愈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1d、3d及7d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提示相較于傳統肛瘺切除或掛線術,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可緩解復雜性肛瘺患者的疼痛,提高其舒適度。分析原因可能是術后便后中藥外洗坐浴對氣血流暢和血液循環具有積極影響,患者排便疼痛輕,血液循環良好,更適宜肉芽生長,創面可在較短時間內愈合。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手術后3個月的肛管最大收縮壓和最大耐受容量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的標準化實施對肛管收縮壓及耐受容量具有提升作用,可促進其肛門功能的改善,預后恢復效果更佳。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術后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與傳統肛瘺切除或掛線術相比,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并未提高術后復發率,安全性好,此與尹和宅[10]等研究的結論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治療復雜性肛瘺具有保護肛門功能并維持肛門外形完整,降低術后復發率等優勢,整體療效佳。
4? 參考文獻
[1] 魯曉娟,胡靜.經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治療復雜性肛瘺臨床治療體會[J].浙江創傷外科,2022,27(05):883-884.
[2] 吳友良,劉清泉.保留括約肌內口切除引流術治療復雜性肛瘺的效果及對疼痛程度、創面愈合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6):56-58.
[3] Pu YW, Xing CG, Khan I, et al. Fistula plug versus conven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for anal fistulas. A system review and me ta-analysis[J].Saudi Med J,2012,33(9):962-966.
[4] 譚震,秦澎湃,田磊,等.LIFT與ERAF術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療效及對術后疼痛介質水平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2,21(16):1736-1740.
[5] 牛超,秦建峰,魏茜茜,等.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聯合黏膜瓣推移術治療復雜性肛瘺的療效觀察[J].中國肛腸病雜志,2023,43(6):12-15.
[6] 王少鵬,邵亞樂.不同手術方式對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肛門功能的影響比較[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3,23(12):91-93,112.
[7] 李浩然.對口切開瘺管潛行剝離術治療低位復雜性肛瘺84例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1):28-29.
[8] 劉永平.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治療低位復雜性肛瘺的療效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5):110,116.
[9] 曾佳成.瘺管潛行剝離術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效果分析[J]. 醫藥前沿,2017,7(5):164-165.
[10] 尹和宅,陳會林,劉銚,等.對口切開瘺管潛剝術治療復雜性肛瘺[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7,23(2):194-196.
[2024-02-28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