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葛 劉琳


融媒體通過整合不同媒體的特點和優勢,實現了媒體內容的傳播和交流。融媒體的出現和發展,是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產物,改變了傳統媒體的運營模式,打破了媒體形式之間的界限,為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對電視新聞媒體而言,在融媒體環境下繼續保持主流媒體影響力,為觀眾帶來有價值的新聞節目,必須要在新聞編導上謀求新格局、新策略,突出新媒體、新理念的價值。本文結合融媒體對電視新聞節目編導的影響,深入研究電視編導與新媒體的融合策略。
融媒體的含義解析
融媒體是指多種媒體形式和平臺之間的融合和互動,通過整合不同媒體的特點和優勢,實現內容的傳播和交流。融媒體改變了傳統媒體的運營模式,打破了媒體形式之間的界限,為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過分析融媒體的特點和作用,能夠更深刻理解融媒體的內涵:
第一,融媒體所融合的媒體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報紙等,還包括新興媒體如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終端等。融媒體通過整合這些媒體的優勢,使得信息的傳播更加高效和全面。傳統媒體的廣泛傳播和影響力與新興媒體的即時性和互動性相結合,使得信息可以更快速地傳播到全球各個角落,觀眾也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和參與新聞傳播。
第二,融媒體打破了媒體形式之間的界限,使得信息傳播更加自由和多樣化。過去,不同媒體形式之間相互獨立,信息的傳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融媒體的出現使得信息可以在不同媒體之間流動和互動,觀眾可以通過不同的平臺和媒體形式來獲取信息。例如,觀眾可以通過電視新聞節目了解新聞事件的基本情況,然后通過互聯網搜索更詳細的信息,同時還可以在社交媒體上與他人分享和討論。
第三,融媒體提供了更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內容形式。傳統媒體形式的內容呈現方式相對單一,觀眾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而融媒體通過整合不同媒體的優勢和特點,提供了更多樣化和富有創意的內容形式。觀眾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圖文等多種形式來獲取信息,同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
第四,融媒體促進了媒體和用戶之間的互動交流。傳統媒體形式的信息傳播是單向的,觀眾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而融媒體的出現使得觀眾可以主動參與到信息的傳播和創造中。觀眾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的評論、分享和點贊等方式與媒體互動,也可以通過上傳自己的內容來參與信息的創造和傳播。
電視新聞節目編導面臨的主要困難
融媒體的出現使得信息傳播更加高效和全面,觀眾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和參與新聞傳播,同時也提供了更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內容形式。融媒體促進了媒體和用戶之間的互動和參與,使得觀眾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的角色,而是信息的創造者和傳播者之一。在融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更加廣泛和快速,電視新聞編導需要具備融合傳播的能力,堅守真實、客觀、公正的原則,引導公眾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維護社會的公共利益。
在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編導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電視新聞節目編導工作也需要適應這種變化。
一是一手新聞信息獲取困難。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加快,新聞事件發生往往會在社交媒體上首先曝光。電視新聞節目編導需要及時獲取并整理這些信息,以便迅速制作新聞節目。然而,社交媒體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難以保證,編導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來進行篩查和核實,以保證新聞的可靠性。
二是節目內容更新困難。融媒體時代,觀眾對于新聞的需求日益多樣化,他們更加追求新聞的實時性和個性化。電視新聞節目編導需要根據觀眾的需求,及時調整節目內容和形式,以吸引觀眾的關注。然而,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周期相對較長,無法像網絡新聞那樣迅速更新和調整。編導需要在保證新聞質量的前提下,尋找適合的方式來增加節目的實時性和個性化。
三是平臺選擇困難。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平臺多樣化,觀眾的新聞獲取途徑也越來越廣泛。電視新聞節目編導需要選擇合適的平臺來發布節目,以便吸引更多觀眾。然而,不同平臺的觀眾群體、需求和習慣各不相同,編導需要了解各個平臺的特點,并根據情況進行調整和適應。這對編導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需要他們具備廣泛的媒體素養和市場洞察力。
四是內容創新困難。融媒體時代,觀眾的新聞審美也在不斷變化,他們對于新聞的呈現方式和內容有著更高的要求。電視新聞節目編導需要不斷創新,提供更多元化、更富有吸引力的內容,以留住觀眾。然而,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流程相對固定,節目內容的創新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編導需要在保持傳統節目制作要素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呈現方式。
五是觀眾需求多樣化。在傳統媒體時代,觀眾對于新聞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電視節目上,而現在觀眾可以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等多種渠道獲取新聞信息。編導需要更好地了解觀眾需求的多樣性,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制定相應的節目策劃和制作,滿足觀眾的多樣化需求,確保節目與觀眾之間保持高度的黏性。
新時代電視新聞編導應具備的意識
在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編導需要具備以下幾個重要的意識:
多平臺意識:融媒體時代,新聞內容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電視平臺,而是涵蓋了多個平臺,包括網絡、移動終端等。電視新聞編導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并具備跨平臺傳播的能力。他們需要學習并掌握不同平臺上的制作技巧和規則,將新聞內容適應不同平臺的傳播需求。
多媒體意識: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導需要具備多媒體制作能力。他們需要了解并掌握各種多媒體技術,包括圖像處理、視頻編輯、音頻處理等。他們需要學會將不同媒體形式進行有機結合,提升新聞報道的表現力和吸引力。
用戶導向意識:融媒體時代,用戶已經成為新聞生產和傳播的核心。電視新聞編導需要意識到用戶導向的重要性,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偏好,并根據用戶的反饋不斷改進和調整新聞內容和形式。他們需要傾聽用戶的聲音,與用戶進行互動,提供符合用戶期望的內容。
數據驅動意識:融媒體時代,數據具有重要的決策價值。電視新聞編導需要具備數據驅動的意識,了解并應用數據分析技術,從大量的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為新聞報道提供支持和指導。他們需要通過數據分析,了解用戶的興趣和行為習慣,優化新聞內容和傳播策略。
敏銳的時事意識:融媒體時代,新聞更新的速度更快,時事變化的頻率更高。電視新聞編導需要具備敏銳的時事意識,及時了解和把握當前的熱點話題和社會事件,保持對時事的持續關注,并能夠準確判斷新聞的價值和影響力。
創新意識:融媒體時代,創新成為了電視新聞編導的重要素質。他們需要具備創新意識,不斷嘗試新的報道形式、新的制作技巧,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和面對挑戰。他們需要勇于突破傳統的思維框架,開拓創新的領域。
電視新聞節目編導融合發展的策略
完善電視節目選題策劃
提高融媒體環境下的電視節目編導水平需要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考慮和改進:
緊跟融媒體發展趨勢:融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不再局限于電視屏幕,而是涉及到多個平臺和渠道。編導需要關注并熟悉新媒體技術和平臺特點,如手機、平板電腦、社交媒體等,以適應不同平臺的傳播形式和觀眾需求。
強化創新意識:融媒體環境下,觀眾對于電視節目的需求和口味多元化,編導需要有創新意識,不斷嘗試新鮮的節目形式和內容,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和興趣。同時,編導需要注重文化創意和故事講述能力,以提高節目的質量和觀賞性。
加強團隊合作:融媒體環境下,編導需要與多個部門和團隊密切合作,包括策劃、制片、攝影、編輯等。編導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與各方合作,共同完成節目的制作和傳播。同時,編導還應該關注團隊成員的專業能力和素質,合理分工,提高整體的編導水平。
增強觀眾參與感:融媒體環境下,觀眾不再只是被動接受節目,而是可以參與到節目制作和互動中。編導需要開發和設計互動環節,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和觀眾的互動,增強觀眾參與感和忠誠度。編導還應該及時獲取觀眾的反饋和意見,以便不斷改進和優化節目。
提高專業素養:融媒體環境下,編導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如攝影、剪輯、音效等。編導應該不斷學習和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了解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和技術,以提高自身的編導水平。
與觀眾積極互動
要提高融媒體環境下的電視節目編導水平,與觀眾積極互動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具體來說,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節目互動:
一是采用多樣化的互動形式:編導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在線投票、互動游戲等方式與觀眾積極互動。例如,在節目中設置投票環節,讓觀眾參與決定節目內容或結果;或者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與觀眾互動,回復他們的評論和提問。這樣能夠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和忠誠度。
二是及時獲取觀眾反饋:編導需要關注觀眾的反饋和意見,及時了解他們的喜好和需求。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在線調查等方式收集觀眾的意見和建議。編導可以根據觀眾的反饋進行改進和優化,更好地滿足觀眾的期待。
三是積極運用互動技術:融媒體環境下,編導可以充分利用跨媒體資源和技術,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和影響力。可以借助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平臺,發布更多的背景資料、專家觀點、用戶評論等內容。同時,可以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為觀眾呈現更震撼、生動的報道效果。
四是個性化推薦和定制化服務:融媒體環境下,觀眾的需求和興趣多樣化。編導可以通過分析觀眾數據和行為,提供個性化推薦和定制化服務。例如,根據觀眾的觀看歷史和興趣標簽,推薦相關的節目內容或互動活動,提高觀眾的滿意度。
加強深度新聞內容策劃
要提高融媒體環境下的電視節目編導水平,加強深度新聞策劃是至關重要的,深度新聞一般關注社會熱點話題,通過深入挖掘和探討讓觀眾獲得更多新聞內容,有助于提高節目傳播效果,提高觀眾認同感。做好深度新聞策劃,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加強深度調研和采訪:編導需要進行充分的調研和采訪工作,深入了解和分析新聞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響。可以通過與專家學者、相關當事人和目擊者的深度采訪,獲取更全面、權威的信息。編導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和開放數據,收集和整合大量的相關資料和觀點,提供更深入的報道。
從多角度和多維度的報道:編導應該從多個角度和維度來報道新聞事件,避免片面和主觀的報道。可以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納入考慮,提供更全面、多元的視角。同時,可以邀請多位專家學者、社會名人等參與討論,展開多方位的辯論和分析。
增加背景解讀和分析:編導應該在報道中提供更多的背景解讀和分析,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和深層次含義。可以通過圖表、數據統計、案例分析等方式,呈現更具說服力和可視化的解讀內容。編導還可以提供專題報道、系列報道等形式,深入探討新聞事件的相關問題和影響。
引入跨媒體資源和技術:融媒體環境下,編導可以充分利用跨媒體資源和技術,提升深度新聞報道的質量和影響力。可以借助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平臺,發布更多的背景資料、專家觀點、用戶評論等內容。同時,可以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為觀眾呈現更震撼、生動的報道效果。
培養專業團隊和合作伙伴:編導需要建立一個專業的團隊和合作伙伴網絡,共同提高深度新聞策劃的水平。團隊成員可以包括記者、編輯、攝影師、制作人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合作伙伴可以是相關機構、專家學者、媒體機構等,共同參與新聞報道和分析,提供更多的資源和觀點。
構建電視新聞的全媒體傳播矩陣
多平臺內容整合:編導需要將電視節目與其他媒體平臺的內容進行整合,形成一個統一且互補的全媒體傳播矩陣。可以通過制作短視頻、編寫新聞稿件、推送社交媒體消息等方式,將電視節目的內容延伸至互聯網、移動端和社交媒體等平臺,實現多平臺的同步傳播。
互動與參與:編導應該積極引入互動和參與的元素,與觀眾進行雙向的溝通和互動。可以通過設置線上投票、提問環節、社交媒體互動等方式,讓觀眾參與到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中,提供意見和建議,增加觀眾的參與感和忠誠度。
數據驅動的節目策劃:編導可以利用大數據和數據分析技術,深入了解觀眾的興趣和需求,從而指導節目的策劃和制作。可以通過分析觀眾的收視習慣、網絡搜索行為、社交媒體評論等數據,了解觀眾的喜好和關注點,從而制作符合觀眾需求的內容。
跨媒體資源整合:編導需要整合跨媒體的資源,包括新聞報道、專家觀點、用戶評論等,形成一個豐富的內容庫。可以與其他媒體機構、專業機構、社會組織等建立合作關系,共享資源和信息,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報道。同時,可以借助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力量,收集和整合用戶生成的內容,增加節目的多樣性和互動性。
跨界合作與創新:編導應該與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進行跨界合作,以引入新的思維和創意。可以與藝術家、設計師、科學家等合作,將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融入到節目中,提供更豐富、獨特的內容。同時,編導還需要保持創新和開放的心態,不斷嘗試新的制作方式和內容形式,與時俱進。
綜上所述,通過多樣化的融合轉型策略,電視新聞編導能夠更好地適應融媒體環境下的要求,提高節目的編導水平。同時,全媒體傳播和深度新聞相結合,能夠將電視節目的內容延伸至多個媒體平臺,實現內容的互動傳播和多維度呈現,這樣不僅能夠增加節目的影響力和觀眾參與度,同時也能夠提高編導的創造力和專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