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璇 姜檀
【摘要】武術是彰顯中國特色和承載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載體,但近年來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我國武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發展中出現文化流失、傳承受阻、市場化困難等現象。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智能傳播的多樣性為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播提供了新路徑,同時為武術文化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對武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元宇宙技術的數字化結合,以廣東省莫家拳為例,從分析現存保護、傳承和傳播的相關問題,到提出在元宇宙視域下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傳播的路徑和方式,以期能夠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關鍵詞】數字化傳播;非遺數字化保護;非遺數字化傳承;元宇宙;莫家拳
莫家拳作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是國家認可的129種拳種之一,202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莫家拳的發展傳承至今已有七代、近三百年的歷史,擁有深遠的文化內涵。[1]但近年來,莫家拳的傳承遇到很大困難,首先城市化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普及使得人們對莫家拳等傳統武術的興趣減弱;其次,德高望重的拳師們相繼離世或年事已高,無法再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傳授拳術;再次,宣傳力度不足,沒有形成像詠春、洪拳、蔡李佛拳等拳種的IP化傳播,導致其知名度較低。如何才能讓非遺莫家拳突破傳承困境和傳播瓶頸?本研究從技術賦能、智能傳播、虛實交融、沉浸式經濟等方面給出可能性。
一、技術賦能:助力莫家拳數字化生存
(一)大數據技術:構建莫家拳海量數據庫
武術作為一種身體文化,一直以言傳身教作為主要的傳授方式,而其傳承方式的保守性和單一性是武術傳承人流失的主要原因。同時,大眾對武術的認知渠道較少、了解也不夠充分,難以引起情感共鳴而產生文化認同,因此無法形成有效的“口碑式”傳播。各種新媒體媒介對于武術文化的呈現形式,可使武術的傳播突破時間、空間、語言的限制,讓不同語言背景、文化背景的受眾全方位地學習技能、感知文化,進一步拓展武術的數字化傳播空間。[2]
莫家拳代表了中國傳統武術的精髓,其獨特的套路、拳法、腿法和棍法傳承了豐富的文化價值。可運用大數據技術采集海量數據并進行存儲、分析和處理,進而創建非遺莫家拳的數字檔案和資源存儲庫,用于記錄莫家拳的歷史、技藝、演練視頻、文字資料等。數字檔案和資源庫的建立可以確保非遺莫家拳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遺失或消失,還可以促進傳承。通過數字化存儲,傳統的口傳身授方式可以得以擴展和傳播,學習者和研究者均可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詳細了解莫家拳的有關信息。
通過大數據技術的賦能,莫家拳的數字檔案和資源庫可以成為一個豐富的、多維度的平臺,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提供堅實的基礎,并促進其蓬勃發展。
(二)泛虛擬現實技術:數字化傳播走向快車道
武術的大眾傳播多基于圖文和影音資料,形式相對固定、內容較為淺顯,且部分影視武術作品以玄幻和神秘的特點來吸引觀眾,并含有暴力和血腥等畫面,易導致一些受眾產生認知偏差,無法理性而客觀地獲取相關信息,更不利于在互聯網上二度傳播。
元宇宙時代廣泛應用的泛虛擬現實技術(XR、MR、VR、AR)為非遺莫家拳的傳播提供了一種全新、沉浸式的傳播方式,極大地豐富了學習和體驗的效果,為非遺莫家拳的傳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數字化傳播的機會。
虛擬現實技術允許學習者身臨其境般地參與莫家拳的練習和表演,當他們穿上VR頭盔,仿佛置身于一座虛擬的練習場地中,與傳承者一同練拳。虛擬現實技術還可用于重現莫家拳的歷史場景,通過虛擬現實,人們可以穿越時光,親歷莫家拳的起源和發展歷程。這種歷史再現可以增加受眾對莫家拳傳統的認知和尊重。通過虛擬現實,莫家拳的數字化檔案和展示變得更加生動和沉浸。虛擬現實技術對年輕一代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因為它與他們在數字時代成長的方式相契合。通過創造更加豐富、互動和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年輕人更有可能對莫家拳產生濃厚興趣,從而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虛實交融:智能傳播的多樣性
(一)智能終端:信息的即時交互
智能終端帶來的更快速、更高效和更便捷的信息交互,也為非遺莫家拳傳播提供了多渠道傳播、個性化體驗、實時互動、多媒體內容、全球傳播和數據分析等機會,使非遺莫家拳的傳播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
智能終端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傳播內容。通過智能應用程序、社交媒體和在線教育平臺,用戶可以訪問定制的莫家拳教程、新聞、視頻和社群,以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這為傳播提供了更多個性化的體驗,鼓勵更多人積極參與。
打造武術類非遺愛好者數字虛擬社群也是莫家拳非遺數字化傳播的有效方式。首先,在元宇宙世界中打造自己的數字化替身,讓更多的武術類非遺愛好者在元宇宙中“雙向奔赴”,并且在元宇宙中交流互動。其次,可以開辦元宇宙虛擬拳館,讓武術類非遺愛好者在元宇宙中學習莫家拳的拳法、腿法、棍法及其特色招式。再次,可以在元宇宙空間舉辦互動交流活動,定期組織武術類非遺愛好者切磋比武活動,甚至可以設置業余積分賽,增強社群會員的用戶黏性。
打造莫家拳虛擬“代言人”。在元宇宙世界中,創造出一個“虛擬”的角色,但這個角色發源于現實世界,并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不斷擴展其特性。虛擬偶像是莫家拳忠實的“代言人”,以虛擬代言、虛擬講解、虛擬主播、動作展示、直播帶貨等形式弘揚莫家拳。虛擬偶像除了能夠帶動年輕人了解和關注莫家拳,也能帶動二次元的消費。虛擬偶像皮膚、虛擬發布會、虛擬演唱會、虛擬偶像周邊產品等都為莫家拳沉浸式消費帶來了商機。
(二)電子游戲:打造視覺奇觀和極致體驗,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電子游戲在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虛擬的真實”,令玩家著迷的則是游戲場景和角色所塑造的視覺奇觀,以及玩家們的極致體驗。電子游戲發展所創造出的擬態環境直接關系到社會整體觀念。[3]電子游戲對傳統文化的傳播也是極為重要的平臺。將非遺莫家拳與電子游戲結合,可以實現有效的傳播。
游戲可以重現莫家拳的歷史場景和傳承地點,讓玩家了解莫家拳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可以在虛擬環境中建立一個古老的練習場地,展示不同時期的傳承者和他們的技藝。玩家可以在游戲中探索這些場景,了解莫家拳的演進。同時,游戲中的任務可以與非遺莫家拳的傳承和保護相關,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任務。例如,設定一個任務,要求玩家與虛擬傳承者合作,記錄并保存莫家拳的傳統知識、故事和技藝。通過任務完成,玩家不僅深入了解非遺莫家拳,還有機會積累相關的文化知識。
除此之外,在游戲劇本方面,可以挖掘整理莫家拳背后的故事、文化和情感,調動玩家的參與興趣,使傳統非遺文化意涵逐漸豐滿與具象化;游戲角色方面,可以通過對莫家拳歷代著名拳師的形象塑造,以及莫家拳拳術絕招的特效融合,逐步打造莫家拳的形象IP。數字化傳播方式有望為莫家拳的傳承和保護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有助于讓更多人了解和尊重這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結語
“互聯網+”時代背景與泛虛擬現實視域下,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型和現代化傳播研究意義重大,將多元化的新媒體運營策略融入武術發展之中,旨在加強武術文化保存的完整性、傳承的持續性以及傳播的廣泛性,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通過本土民族體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以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新時期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技術的發展是武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傳播基礎。時代在不斷發展,武術類非遺的傳播方式也需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受眾的變化,以數字技術為載體,以內容創作和生產為動力,以高質量多感官的體驗感加速推動莫家拳等傳統武術快速、高效和智慧地傳播。元宇宙時代,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呈現高度的跨媒介性,智能終端、電子游戲、泛虛擬現實的出現,無不體現出元宇宙媒介傳播的多維度和多模態。因此,本領域研究者要不斷嘗試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與新技術進行結合,創造新形式,共同探尋對武術類非遺項目的數字化保護傳承和推廣傳播的有效路徑。
[本文為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泛虛擬技術視域下非物質文化遺產莫家拳數字化傳承保護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GD21CYS2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吳冠軍.從元宇宙到多重宇宙:透過銀幕重思電子游戲本體論[J].文藝研究,2022(9):129-146.
[2]代煜,徐舒琦.新媒體視角下武術非遺保護與文化傳播的運營策略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三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墻報交流(體育新聞傳播分會).2023:2.
[3]戴焱淼.電競簡史從游戲到體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357-359.
作者簡介:郭子璇,華南師范大學數字媒體藝術系碩士生(廣州 510631);姜檀,華南師范大學數字媒體藝術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廣州 510631)。
編校:王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