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娣 鄭強 范桂林
推行農機安全網格化監管,是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化“平安農機”創建活動的重要舉措,是構建農機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迫切需要。為進一步壓實農機安全監管責任,提升農機安全監管水平,有效預防遏制農機事故,兗州區研究制定了全區農機安全網格化監管工作方案,以“平安農機”示范創建為抓手,因地制宜推行以鄉村“農機安全協管員”和農機合作社安全管理員為基礎的統籌一張網、推行一機制、嚴格一考核“三個一”基層農機安全網格化監管模式,構建起“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的農機安全監管網格,通過網格化監管,助推“平安農機”示范創建走向常態化軌道。
統籌“一張網”。按照“因地制宜、無縫覆蓋、便于管理”的原則,兗州區構建了區級包保10個鎮街、492個行政村(附帶農機合作社、維修點)的三級農機安全監管網格,區級以監理工作組(區農機服務中心、區農機執法中隊和區行政審批局相關工作人員組成),鎮街以農機站、行政村以村組長或協管員為主體,輻射合作社、維修點等,構建全方位農機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農機安全生產監管網絡。每個網格明確一名網格員,每級網格明確監管責任,編制網格圖,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委會主要負責人為鎮村兩級農機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將“農機安全監管”納入專職網格員主要職責。通過監管網格搭建,網格員能隨時掌握并反饋機具、機手實況,協助執法人員實時監督農機生產安全,實現了政府命令上通下達、部門管理精準有效、基層治理及時到位的要求。
推行“一機制”。由區農業農村局牽頭,整合區級農機監理人員、鄉鎮農機安全管理員、行政村農機協管員(網格員)隊伍,建立農機安全“三員共管”(農機監理員、農機安全管理員、農機協管員)、安全隱患“三級共治”(區、鎮街、村)的農機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明確各層級工作職責,采取分區域分級建立網格員微信群、利用農機購置補貼“三合一”APP二維碼和微信定位推送等多種方式,使網格員能快速反饋農機和駕駛員安全狀況和生產信息,及時聯系維修服務和協助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探索建立“快速響應、聯動解決、及時反饋”的信息化、精準化農機安全網格管理機制,形成“小事自主消化、大事逐級上報、急事要事第一時間報告”的“階梯式”管理模式,切實改變長期以來區級農機安全監管部門管不到、管不細的狀況。
嚴格“一考核”。將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納入安全生產總體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狠抓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管理檔案建設、監理裝備建設和執法隊伍建設,把農機安全網格化建設納入鎮街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定期調度和考核獎懲制度,實行獎優罰劣,對轄區發生較大以上農機事故和完不成工作指標的,嚴格落實責任倒查和追究制度,壓實各方職責,保障 “網格化”管理常態化運行。
三項舉措的實施,使全區上下逐步構建成簡明、高效、實用的農機安全監管網格,打造了數字化、信息化、精細化的農機安全生產監管模式,實現了規范運行、動態管理,大大提升了農機安全監管水平,推動了農機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工作向縱深發展。
(作者單位:王娣,濟寧市兗州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鄭強,濟寧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范桂林,濟寧市兗州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