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彥明 王龍 高泉
“十四五”以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平邑縣深刻認識到新時期農業機械化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系,分析農業機械化面臨的重大挑戰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積極發揮農業機械化在鄉村振興中的支撐作用。
一、平邑縣農機化發展現狀
平邑縣位于沂蒙山區腹地,轄1個街道,13個鎮,山地丘陵占85%以上,耕地面積約6.9×104hm2,是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截至2022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7.4×105kW。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以上,糧食作物已基本實現機械化,經濟作物正加速向全程機械化推進,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裝備結構優良化。農機裝備結構優良化是農機化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近年來,全縣以建立現代農業的農機裝備體系為目標,堅持推動農機總量增長與結構優化并重,調整存量結構,優化增量結構,在農機總值和農機總動力分別以年均9%、5%的速度增長的同時,大力引導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
二是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是農機化向高級階段跨越的必然要求。經過多年的努力,全縣兩大糧食作物中,小麥生產全過程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機收水平達到了97.8%,玉米耕種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機收水平達到了91.5%。經濟作物中,花生、馬鈴薯、大蒜、果品等耕種機械化示范推廣步伐進一步加速,全縣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達到了60%。
三是農機使用安全化。農機使用安全化是推動農業機械化的必要條件。平邑縣認真履行農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能,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實行五級網格化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強化安全措施,規范業務管理,實現了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二、制約因素
一是地形和傳統耕作模式制約著農機化的發展。平邑縣屬于丘陵山區地形,地塊小且零碎分散、坡度大且種植方式復雜,同區域種植品種較多、傳統的套間作方式多、農機農藝脫節較多,這就使得我縣大中型農機具耕作優勢難以體現,機械化耕作模式推廣十分艱難。
二是農機農藝結合不夠緊密制約著農機化的發展。由于農民傳統種植方式根深蒂固,對新機具、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弱。以玉米為例,有的是壟作,有的是平作,而且播種行距也各不相同,給機械收獲造成很大困難,導致割臺利用率低,收益受到影響。
三是投入不足制約著農機化的發展。農業投入不足,土地整理、機耕道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導致農業機械作業效率低、作業成本高。
四是農機配套發展緩慢制約著農機化的發展。受政策、資金、土地等條件限制,農機服務組織發展相對滯后,缺乏有效的推進機制,服務領域較窄,抗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差,不能完全適應農民增收和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的需要。
三、對策和建議
(一)推行土地使用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村適度規模經營。山區耕地過于分散,影響了土地的規模效益,也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所以應從政策上進一步推動土地使用產權制度改革,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引導土地向種田能手、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聚集,逐步實現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經營和機械化作業。
(二)強化農機裝備支撐,助力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緊緊圍繞丘陵山區實際,加大農機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力度,加快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規范執行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發揮補貼資金正向引導作用,引導農民更多地購置使用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復式作業農機裝備,努力實現大中小型機械、高中低檔次機械、動力機械與配套農具、糧食作物機械與其他農產品機械合理配置,充分發揮農機裝備整體效能。
(三)加強農機技術推廣服務,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一方面,高度重視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以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機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農機大戶為主體,農機科研、教育等單位和生產、流通企業廣泛參與、分工協作、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多元化農機化技術推廣體系。另一方面,搞好農機推廣示范區建設。積極部署并組織全程機械化示范縣項目實施,不斷改善農機推廣體系基礎條件,加快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作業及通行條件,構建標準化、區域化、規模化的全程機械化示范區,示范推廣生產全過程各環節機械化技術和新型高端農機裝備。
(四)發展農機合作組織,推進農機集約化經營服務。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支持鼓勵農機戶和農業生產經營者創辦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農機協會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提高農機服務專業化、組織化、產業化程度。圍繞提升農機化整體運行效益,引導政策、資金和技術指導向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傾斜,積極引導開展社會化作業服務。合理規劃,因勢利導,精心培育,努力將農機合作社培養為延伸農機公共服務的載體和引領農機化發展的龍頭,帶動大型、復式、高性能機械和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五)強化農機農藝融合,提升農機科技水平。聚焦科技創新,以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增產增效并重、生產生態協調為基本要求,推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與機械裝備集成配套,形成可復制、易落地的農機農藝融合配套技術標準體系。
(作者單位:平邑縣農業機械發展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