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軍

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關鍵舉措。山東是糧食大省,全省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業服務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服務專業戶以及專業(技術)協會等各類主體達到12.3萬個,服務營業收入超過220億元。農業地方標準和技術規程達2600多項,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達到1309家,全省農產品出口額達到1394億元,連續24年領跑全國。
一、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夯實糧食豐產基礎
(一)強托管,良田產出高產優質糧。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形式,生產托管受到農民普遍歡迎。實行生產托管,實行科學栽培,實行單、多環節、全過程的生產托管,對解決“田不好種”“種地不劃算”造成的土地撂荒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平整和修整,去掉小路、小溝、邊埂等,可以使種植面積增長5%,使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范圍得到擴大,從而減少了農業生產的費用,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激勵了農民的種糧熱情,提高了糧食的產量。通過推廣優質品種種植,改變種植結構和周期,可以實現“一年一熟”向“一年兩熟”“一年三熟”的轉變,不斷增加糧食產量。
(二)農機農藝融合,糧食單產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為小農戶提供統防統治、代耕代種、代防代治、代收服務,形成全托管、半托管、菜單托管等服務模式,構建覆蓋產前、產中、產后的“綠色增糧”服務體系,推行統一良種供應、整地播種、肥水管理、病蟲防治、機械收獲的“五統一”技術服務。組織的優勢不僅能使企業實現規模化、集約經營,還能快速地普及良種良法、農機農藝,還可以解決小農戶分散薄弱的問題,集中力量開拓市場,提高農業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三)高效種植,發揮農業技術優勢。農業社會化服務生產具有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和組織化等特點。為充分利用農業企業的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組織化和“雙控制一服務”等特點,汶上縣郭倉鎮采取農業企業和縣、鎮、村區“結對子”(1+N)的方式,通過農業企業提供人員、機械、管理和技術,來組織和實施“北大荒”的農業服務工作,真正實現“北大荒模式”的鄉村振興。在“北大荒”的高標準作業下,種植和管理的“墾地合作”試驗田,其幼苗的生長速度,平均提高了40cm,其他農作物的表現也遠好于常規田塊。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先遣軍,濟寧大糧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率先承接了汶上縣各鎮區的農服合作項目,充分發揮高標準和高效率種植的優勢,全面展示“北大荒”現代化大農業的先進性,切實發揮以點帶面的示范帶動作用。實現了農企、農工、農村、農民都有收益,達到農民滿意、村集體歡迎、各級政府支持的效果。
二、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科技賦能促增產
(一)數字賦動能,種地更智能。在種植經營環節,社會服務企業通過強化數字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地塊管理、衛星遙感、精確氣象等多種服務,實現不同區域、不同主體之間的數據信息互聯,為高效運行農業社會化數字服務提供基本保證。加強數字化生產技術的應用,對物資設備和智能監督進行優化,在精確耕作、智能灌溉、智能溫室、精準養殖等方面,推廣應用無人機、機器人等設備,能夠讓農業生產標準化、精準化、綠色化、智慧化。
(二)藏糧于地,好土產好糧。農業科技水平是保障國家糧食質量安全的根本。通過與農業科技人才的合作與交流,使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的技術能力與水平持續提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等技術,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同時,采用全生物可降解農用地膜,把傳統的種植經驗和現代農業的專業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可以為農業的綠色發展、提高糧食質量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配套生產設施,好設備護好糧。數據顯示,烘干是產后薄弱環節,而農民自己甚至是單個合作社根本無力投入烘干設備,容易導致糧食發生霉變的風險,進而影響玉米品質。由社會化服務機構組成的托管服務聯盟,由聯盟將服務主體推薦給銀行、農擔公司,使其獲得大量信貸,從而極大地增加了信貸額度,解決了烘干設備、農機升級、農資周轉等資金需要,可以為訂單農戶及時提供烘干儲存服務,將因雨災、霉變、蟲害給農民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全面提高糧食的質量。
三、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助推農業產業升級
(一)良田配良策,效益節節高。為解決小塊地種植成本高,小農戶增產增收難的問題,汶上縣郭倉鎮實行了“縣委+鄉鎮黨委+村黨支部+大糧黨支部”四級組織聯動,黨建引領服務的方式,開展整村、整鎮、整縣整建制的土地規模化生產托管服務。通過產前農資集中采購,使訂單農戶的成本能降低20%。產后糧食訂單直銷給廠家能增收10%。通過機藝融合,統一管理,科學種植,糧食總產能增加8%。通過直接對接糧企,量身打造專用品種訂單,種地農戶增收達10%。公司代存代儲,定向銷售,農戶還能增值10%。統一全程機械化,節省人工60%。大功率機械,規模化作業,作業成本能降低30%,做到了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營銷增效。由此可見,生產托管在降低成本、實現綠色生產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越性,可以有效地解決小農戶分散經營的弊端。“田保姆”可以更好地發揮聯農助農、惠農的功能。
(二)規模經營,夯實現代農業基礎。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必由之路。將廣大小農戶迅速納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最現實有效的途徑是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集中生產經營環節,逐步推進農業生產過程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以服務規模實現規模化經營,從而促進農業現代化。
(三)完善機制,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農業社會化服務是當前農業發展的一個熱點和發展方向,而農業社會化服務則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這一重大難題的一條可行之路。一方面,作為農業生產性服務主體的農機社會化服務,推動了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和集約化,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而農機社會化服務機構則作為“先行軍”,起到了推動農業機械與農業相結合、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等國家戰略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作者單位:汶上縣郭倉鎮農業農村事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