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飛 史繼科 高紅旗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在我省已實施多年,現就推廣實施這一新型種植模式提出相關技術要點及要求。
一、大豆、玉米品種選用要求
農藝方面,大豆選用耐蔭抗倒、株型收斂、宜機收的早中熟高產品種,玉米選用株型緊湊、抗倒抗病、中矮稈、適宜密植和機械化收獲的高產品種。機械播種方面,種子質量要符合精播要求。
二、種植模式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關鍵是擴間增光、縮株保密。為達到“玉米基本不減產,多收一季大豆”目標,我省部分地區選用的是4:2模式、4:3模式、4:4模式三種模式。
1. 4:2模式。4行大豆帶與2行玉米帶復合種植。帶寬290cm,其中,大豆行距40cm、株距10cm,畝播種9000~9200粒;玉米行距40cm、株距10cm,畝播種4400~4700粒。大豆帶與玉米帶間距65cm。
2. 4:3模式。4行大豆帶與3行玉米帶復合種植。帶寬350cm,其中,大豆行距40cm、株距10cm,畝播種7500~7700粒;玉米行距50cm、邊行株距12cm、中間行株距15cm,畝播種4300~4500粒。大豆帶與玉米帶間距65cm。
3. 4:4模式。4行大豆帶與4行玉米帶復合種植。帶寬400cm,其中,大豆行距40cm、株距8cm,畝播種8200~8400粒;玉米行距50cm等行距種植或大小行種植,邊行株距12cm、中間行株距15cm,畝播種4800~5000粒。大豆帶與玉米帶間距65cm。
三、整地播種
播種機根據當地農機條件,最好選用玉米大豆密植分控多功能一體化播種機。選用改造機具也可以,但需滿足株行距、單位面積施肥量、播種精度等方面要求。在播種作業時,注意保持銜接行行距均勻一致;玉米采用貼茬直播,大豆播種帶滅茬旋耕播種。
1. 4:2模式。該模式播種以大豆玉米一體化精量播種為主,大豆玉米分步播種為輔。
2.大豆玉米一體化精量播種時,可選用2行玉米+2行大豆+2行玉米型模式或2行大豆+2行玉米+2行大豆模式,選用大豆玉米一體化精量播種機,提高播種精度和作業效率。
3.大豆玉米分步播種時,選用4行大豆專用播種機或兼用可調整至窄行距的玉米播種機播種大豆,且鎮壓輪改為空心鎮壓輪。玉米播種時,將播種機改裝為2行,調整行距為40cm。同時應注意選擇適宜的配套動力輪距,避免后播作物播種時碾壓已播種苗帶,影響出苗。
4. 4:3和4:4模式。玉米播種時,可選用3或4行玉米播種機,調整行距至50cm或根據農藝技術要求調整行距,通過改變傳動比將邊行株距調整至12cm,中間行株距調整至15cm。大豆播種時,優先選用4行大豆播種機,或兼用可調整至窄行距的玉米播種機,通過改變傳動比和更換排種盤調整穴距至10cm。
四、田間施肥
大豆、玉米同時播種時,玉米選用高氮緩控釋肥,畝施純氮225~285kg/hm2,后期視長勢追施葉面肥;大豆選用低氮緩控釋肥,畝施純氮30~60kg/hm2。
五、適期化控調節株高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玉米邊際效應增強,且通風透光良好,一般生長較為健壯,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對玉米進行化控。對于水肥充足或群體過大、容易造成植株旺長、存在倒伏風險的玉米地塊,可于玉米7~11葉片展開期噴施玉黃金、甲哌鎓水劑等化控劑,適度控制株高,增強抗逆抗倒伏能力,改善群體結構。大豆極容易長勢過旺,應密切關注大豆長勢,一旦發現旺長趨勢明顯,建議盡早開展化控調節,可用烯效唑、胺鮮酯、多效唑·甲哌鎓等化控劑在大豆初花期、盛花期對水噴霧。使用時要注意:大豆結莢鼓粒期應避免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結合天氣變化情況、適宜施藥期確定合理濃度配比,不得重噴、漏噴和隨意加大藥量,以免影響施用效果。
六、雜草及病蟲害防控。
雜草防除采用“一封一殺”或“一次殺除”策略。播后苗前,噴施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金都爾)1.5L/hm2,如闊葉草較多可混加20%草胺磷1.2~1.8kg/hm2,或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0.75~1.2L/hm2+50%嗪草酮可濕性粉劑0.3~0.6kg/hm2,兌水450~600kg。如果封殺效果不好,在大豆1~2復葉、玉米4~5葉期,或禾本科雜草2~4片葉期和闊葉雜草株高3~5cm時施藥。
具體分類用藥上,玉米用75%噻吩磺隆10.5g~15g/hm2,或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0.75~1.2L/hm2+20%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1.5~2.25L/hm2,或4%煙嘧磺隆懸浮劑1.12~1.5L/hm2+20%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1.5~2.25L/hm2。
大豆用25%氟磺胺草醚水劑1.2~1.5kg/hm2,或5%精喹禾靈乳油0.75~1012L/hm2,或24%烯草酮乳油0.3~0.6L/hm2,或10.8%高效吡氟氯禾靈乳油0.3~0.6L/hm2。采用自走式分帶噴桿噴霧機進行莖葉定向噴霧或定向噴頭人工噴霧。
防治病蟲害應采用“殺菌劑、殺蟲劑、增效劑、調節劑、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藥,如2.5%高效氯氟氰菊酯+5%虱螨脲+12%甲維蟲螨腈+10%已唑醇+5%烯效唑,劑量按推薦劑量,又如莢果期每畝用500g/L的甲基硫菌靈100ml+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5ml+12%的甲維蟲螨腈40ml,兌水30kg噴霧。
七、機械收獲
先確定大豆、玉米兩種作物收獲時期及先后收獲次序,選擇適宜的收獲機械,調整各項作業參數。玉米聯合收獲機應選擇與玉米帶行數和行距相匹配的割臺配置,行距偏差不應超過5cm。用于大豆收獲的聯合收割機應選擇與大豆帶幅寬相匹配的割臺割幅,推薦選配割幅匹配的大豆收獲專用撓性割臺,降低機械收獲損失率。大面積作業前,收獲機械應先進行試收,及時查驗收獲作業質量、調整機具參數。
1.4:2模式。如果大豆玉米成熟期不同,應選擇小兩行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先收玉米,或選擇窄幅履帶式大豆收獲機先收大豆,待后收作物成熟時,再用當地常規收獲機完成后收作物收獲作業;也可購置高地隙跨帶玉米收獲機,先收兩帶4行玉米,再收大豆。如大豆玉米同期成熟,可選用當地常用的玉米聯合收獲機、大豆收獲機一前一后同步跟隨收獲作業。
2.4:3或4:4模式。目前常用的玉米收獲機、谷物聯合收割機改裝型大豆收獲機均可匹配,可根據不同行數選擇適宜的收獲機分步作業或跟隨同步作業。
八、注意事項
1.播種時兩個生產單元連接處要保持玉米行距、大豆行距不變,切忌過寬。
2.除草時防漂移藥害,可在噴桿頭部加裝物理罩簾或采用改裝分條帶噴施的噴桿噴霧機。
3.追肥時不要將尿素類肥料混入灌溉水中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田塊進行漫灌。
(作者單位:李景飛,菏澤市定陶區杜堂鎮政府;史繼科,菏澤市定陶區仿山鎮政府;高紅旗,菏澤市定陶區孟海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