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企業內部審計整改的必要性
集團公司內審整改的基本特征
1.系統性和動態性。集團公司內部審計整改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需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整改制度,明確各環節的責任人、整改流程和整改標準,確保審計整改工作有序開展。公司還需根據動態審計發現的問題,不斷調整和優化整改措施,確保整改工作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2.針對性和協同性。集團公司內部審計整改需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針對審計整改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確保整改措施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同時還需要加強各部門之間以及與外審機構的溝通與協作,共同推動審計整改工作的開展。
3.效果導向和責任性。集團公司內部審計整改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防范風險能力,通過內審整改突出內審工作的實際效果,確保整改工作取得實效。公司需要明確各責任人的職責,加強對整改工作的監督和考核,形成有力的責任約束機制。
集團公司建立內審整改長效機制的現實意義
1.有助于集團公司風險管控制和運營效率的提升。通過建立有效的內審整改長效機制,企業能夠及時識別和糾正經營管理中的問題,防范潛在風險。同時,企業還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2.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合規性和信任度。在法律法規日益嚴格的今天,企業需要遵守各種法規和標準,通過建立內部審計整改長效機制,集團公司能夠確保自身行為的合規性,增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信任。
3.有助于提升集團公司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集團公司是社會的一份子,通過建立內部審計整改長效機制,能夠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集團公司內審整改存在的主要問題
內部審計整改意識不強 在集團管控模式下,管理層往往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業務拓展和經營成果上,對內部審計整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審計結果的關注度和整改力度不夠,有的認為內審整改工作只是走走形式,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審輕改、重審輕用”現象。有的內部審計部門的權威性相對較低,而且自身對內審整改的認識不足,弱化了審計整改工作的推動落實。公司內部員工對內部審計整改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也不夠,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內部審計整改制度不完善 集團公司內部審計整改制度還不夠健全,與公司實際業務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例如,沒有針對企業特點和實際需求制定,缺乏具體的整改措施和實施標準。內審整改有關考核制度也不健全,難以對整改效果進行量化評估。缺乏規范化的考核流程,沒有明確規定考核的時間、方式和程序,考核工作隨意性較大。沒有將考核結果與責任人的績效、激勵等掛鉤,缺乏對考核結果的充分運用和反饋機制。沒有建立起對未按要求整改問題的監督和追責機制,內審整改工作缺乏約束力。
內部審計整改溝通協調不暢 集團公司內部審計整改溝通協調不暢,由于內部審計部門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信息傳遞不暢通,導致內審整改工作的要求和進展無法及時傳達和反饋。有的被審計單位缺乏配合,被審計單位對內審整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內審部門的整改要求配合度不高,影響了集團公司內審整改工作的推進。集團公司內部還缺乏專門的內審整改協調機構和人員,負責協調各部門的整改工作,導致整改工作缺乏有效的協調和管理。
內部審計整改跟蹤不到位 在集團管控模式下,公司對內審整改工作的跟蹤檢查不到位,對整改效果缺乏有效評估。公司還沒有建立起明確的內部審計整改跟蹤機制,對內審整改工作缺乏持續性的關注和推動。被審計單位的審計整改反饋不及時,對相關責任人沒能嚴格追究的責任。在內審整改評估方面,沒能進行有效的評估。
內部審計整改資源不足 由于集團公司在整改工作所需的資源調配方面不合理,影響了內審整改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例如內審人員數量不足,內審技術手段落后,技術投入不足等。內審人員的專業素質相對不高,難以滿足審計整改工作的需求。內審整改的資金和技術投入不足,無法提供足夠的資源支持。內審部門缺乏先進的審計技術手段和信息系統支持,影響了審計整改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建立集團公司內審整改有效的長效機制路徑
提高對內部審計整改工作的認識 加強集團公司管理層對內部審計整改工作的培訓和宣傳,提高其對審計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應將內部審計整改工作納入企業績效考核體系,明確責任和權利。應加大對內部審計整改工作的宣傳和教育力度,通過內部會議、培訓、宣傳材料等方式,提高管理層和員工對內部審計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建立健全的內部審計整改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審計整改考核和激勵機制,明確整改流程、標準和責任人,將整改工作的成效與責任人的績效、激勵等掛鉤,激發員工對審計整改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內部審計整改工作有序開展,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和效果。
完善內部審計整改制度 結合集團公司實際,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整改制度,規范內審制度的執行和監督,確保審計整改工作落實到位。通過制定和完善內部審計整改流程和標準,包括問題識別、整改措施制定、整改實施、整改效果評估等相關制度,根據企業特點和實際需求,設定具體的整改標準和要求,明確整改的目標和預期效果,提高審計整改工作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確保審計整改工作有序開展。建立內審整改考核和激勵制度,明確各個層級的整改責任人,建立起明確的整改責任機制,建立完善的審計整改考核和激勵機制,將整改工作的成效與責任人的績效、激勵等掛鉤,激發員工對審計整改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審計整改工作得到有效推動和監督。建立內審整改資源保障制度,加強對內審整改資源的保障。
強化內部審計整改溝通協作 集團公司應強化審計部門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溝通與協作,確保審計報告反饋及時、整改措施落實到位。同時,加強審計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協作,形成整改合力,確保內審整改工作得到有效開展和落實,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和效果。通過建立有效的內部審計整改溝通機制,包括定期召開審計整改會議、建立審計整改工作群組、設立審計整改聯絡人等,確保審計部門和被審計單位之間的信息傳遞暢通。通過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建立起跨部門的協作機制,形成內審整改合力。還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審計整改協調機構和人員,負責協調各部門的整改工作,推動整改工作的進展。
加強內部審計整改跟蹤檢查 集團公司應加大對內部審計整改工作的跟蹤檢查力度,對整改效果進行評估。對未按要求整改的問題,要嚴肅追究責任,確保公司內審整改工作取得實效。通過建立明確的內審整改跟蹤機制,對內審發現的問題和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定期的監督和跟蹤,確保內審整改工作的持續推進。通過制定內審整改跟蹤的具體流程,包括整改進展的匯報、整改效果的評估、整改問題的反饋等環節,確保內審整改跟蹤工作的有序進行。進一步明確整改跟蹤的責任人,負責對內審整改工作的進展情況進行監督和跟蹤,對于未按要求整改的問題,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并加強對內審整改效果的評估。
優化內審整改資源配置 集團公司通過合理配置內部審計部門人力資源,增加審計人員數量,通過培訓提高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通過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對公司內審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根據集團公司規模和業務復雜度,適當增加內部審計部門的人員數量,確保審計整改工作的人力資源充足。通過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和職業發展支持,提升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合理分配整改資金,確保審計整改工作所需的資金投入充足,包括培訓、技術采購等。引入先進的審計技術手段,如數據分析工具、審計軟件等,提高審計整改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作者單位:天津物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