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菲


摘 要:鄉村村晚是在當代中國農村蓬勃興起的群眾自辦文化創新模式,是春晚在鄉村的新興表現形式,是民間藝術在舞臺上的具體表現形式。鄉村村晚從剛開始的自編、自導、自演、自娛自樂,到現在已經發展成一個品牌,成為集中展現當地特色、當地人文的展示平臺。演出的方式則突出體現了“群眾參與,群眾創造”的理念。從搭建村文化活動中心,到打造品牌活動、持續開展系列活動,村晚不斷展現當地特色,激發農民內生動力,民俗民風持續向好。鄉村村晚已然成為一個重要的農村公共文化現象。
關鍵詞:鄉村村晚;地域特色;新疆村晚
一、村晚的概念
在浙江西南的麗水市慶元縣月山村,由村民自發舉辦、男女老少參與,自編、自導、自演的“月山春晚”在每年的小年夜如期上演,自1981年開始,至今已持續43年。一個個鄉土味十足的節目延續了一代代的鄉村記憶,“月山春晚”因而被譽為“中國式鄉村過年之文化樣本”。
鄉村村晚文藝演出以原創節目為主,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和傳統,通過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節目演出,展現百姓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產業興旺的鄉村新面貌和文化振興新成果,成為促進鄉風和諧的創新載體。
二、現階段新疆村晚的具體實踐和重要價值
鄉風鄉味是村晚的一個標簽,這意味著在這方樸素的舞臺上演出的內容是高度本土化的,它展示的就是一個村莊自身的歷史資源、社會風貌和文化特色。說鄉音、唱鄉愁、舞鄉情,這些鄉土味十足的村晚,是農牧民在用自己的方式講述美好生活故事,展示著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如今在新疆的廣袤大地上,全疆鄉村在春節期間開展村晚活動,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展現身邊人、身邊事,贊家鄉美,唱時代歌,營造熱鬧過春節的喜慶氛圍,生動呈現鄉村振興下新疆大地的美麗新畫卷。
(一)以舊促新,村晚出現恰到好處
鄉村村晚是春晚在鄉村的表現形式。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民從吃飽穿暖到追求幸福生活,村晚是農民追求豐富精神世界的一個具體表現形式。在春節期間農民自娛自樂的演出里,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稚孩童都參與其中。在村晚的舞臺上,沒有臺上臺下之分,演員與觀眾早已融為一體,演的人可以看,看的人可以演,笑聲掌聲喝彩聲不斷。
新疆村晚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地域特色明顯,群眾參與度高,節目以鄉村原創為主,包括社火表演、舞蹈、合唱、樂器演奏、詩歌朗誦、雜技表演、非遺技藝展示、篝火晚會等,由群眾自編、自導、自演,充分展示基層群眾的文藝才能,展現新疆鄉村的新面貌、新氣象。
2022-2023年,新疆各地陸續上演329場村晚,在春節、元宵節期間,村晚還以“一村獨辦、多村聯辦”的形式在各地上演2000余場。伊寧市六星街社區、阿克蘇市依干其鄉依干其村、富蘊縣可可托海鎮塔拉特村和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入選2022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海努克鎮切吉村、和田市肖爾巴格鄉阿依丁庫勒村、博湖縣博湖鎮入選了2023年全國鄉村村晚示范展示點。新疆村晚通過國家公共文化云、央視頻等平臺向全國展示新疆各地濃郁的鄉土氣息、淳樸的民風民情和豐厚的人文底蘊。
(二)以新促新,村晚的內容不斷更新
在村晚舞臺上表演的都是村民自己的生活故事,有血有肉有溫度,很人情化,將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相結合呈現出的充滿鄉土味的鄉村文明元素讓人過目難忘。登上鄉村村晚舞臺的節目有歌曲、舞蹈、民俗表演、快板、小品、三句半、魔術等。在村晚經常能夠見到反映移風易俗、傳統美德和農耕文明的本地節目,也經常能見到宣傳黨的重大會議精神和反映美麗鄉村的小品、歌曲等主旋律節目。
以2023年新疆村晚為例,“啟航新征程 幸福中國年”2023年新疆鄉村村晚示范展示活動啟動儀式暨文藝演出包括“歡喜迎新年”“團結幸福年”“奮斗發展年”等三個篇章。歌曲聯唱《贊歌新時代》、詩朗誦《你好,新疆》展現新疆大美風光,抒發家國情懷和鄉土情結;第十九屆全國群星獎決賽入圍作品相聲《幸福舞曲》反映了新疆鄉村建設新變化;小品《比》通過兩個村民的相互比較反映出鄉村振興的新變化;樂器彈唱秦腔《這一百年》展現了新時代農民的美好生活;戲曲《貴妃醉酒》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非凡魅力。
(三)不斷創新,村晚的意義日益凸顯
村晚演出的內容是鄉風鄉味的,演出的方式則突出體現了“群眾參與,群眾創造”的理念。村晚演繹鄉村美好生活,透過這些小舞臺,人們感受到的是新疆農牧民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農民是這臺草根春晚的絕對主角,流傳于鄉村民間的有關村晚“策劃三個月,排練三個月,演出三個月,回味三個月”的俏皮話也真實反映出農民對這樣一臺鄉間晚會高漲的參與熱情和真切的喜愛之情。村晚在今日中國大江南北興起,抒發了當代中國農民以主體的身份和集體的身影在文化藝術上表達自己、提升自己的熱切心聲。1.形式創新。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老臺鄉的村晚上,干部群眾歡聚一堂,載歌載舞,氣氛和諧融洽。平時忙農活的大姐大嫂們,此時跳起舞來認真又專業,表現毫不輸明星。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舉辦“歡樂過大年·喜迎冬奧會——我們的美好生活”活動,現場開展秧歌社火表演、各民族貼對聯、包餃子等活動,人們跳起麥西熱甫、黑走馬、秧歌等共慶傳統節日。2.內容創新。在喀什地區疏附縣站敏鄉艾日克貝西村文化服務中心,村晚在舞龍舞獅的表演中開幕,兩條色彩艷麗的巨龍在民族團結廣場蜿蜒翻騰,村晚還設置了剪窗花、貼福字、寫對聯、折紙等環節,讓鄉親們充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阿克蘇市依干其鄉依干其村舉辦“歡樂過大年·喜迎冬奧會——我們的美好生活”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反映依干其鄉近年來鄉村振興取得的成績,以及人民安居樂業、幸福和諧的生活景象。
近年來,國家公共文化部門對村晚大力推廣和支持,村晚這一當代農村公共藝術形式獲得了更有力的保障和更大的發展平臺,但始終不變的是,這樣一臺體現鄉風鄉味與群眾創造的晚會永遠是“老百姓自己的舞臺”。
(四)全面發展,各方積極為村晚服務
1.搭建村文化活動中心,打造品牌活動。2021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駐蘇蓋提艾日克村“訪惠聚”工作隊和英艾日克鎮第二小學簽署了文化志愿者服務協議,7月啟動了“打開藝術之門”的暑期培訓班。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青少年實踐基地里,以文化大院為依托,開始打造“我們的節日·恰其鄉村大舞臺”活動品牌,豐富活躍農民文化生活。工作隊員發揮專業優勢并邀請文化志愿者,開設兒童劇、繪畫、合唱、舞蹈、朗誦等藝術類培訓,重點培養青少年對文化藝術的興趣,為村晚輸送人才。
2.開展系列活動,展現當地特色。巴州“燈耀中華·福潤新疆”迎春燈會系列活動,充分利用文化廣場、公園、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特色街區、文化大院、樓道庭院等場地寬闊、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場所舉辦燈展、燈會以及猜燈謎等活動,還有社火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特色美食展等專題展會,讓群眾在賞花燈、看演出、觀民俗、品美食、逛展覽中全方位、沉浸式感受濃郁年味兒。莎車縣各鄉鎮(街道、管委會)村(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寫春聯、掛燈籠、剪紙、買年貨,處處歡聲笑語,熱鬧非凡,各族群眾感受著越來越濃的年味兒。
三、村晚的發展趨勢
(一)“大地歡歌”啟動振奮人心
根據《“大地歡歌”全國鄉村文化活動年工作方案》,為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鼓勵和引導各地村晚常態化開展,文化和旅游部決定在2023年全年開展“四季村晚”活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旨在生動呈現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促進文旅融合,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激發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文化活力。
(二)激發農民內生動力
黨的二十大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了重要部署,具體體現為始終堅持農民是鄉土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和受益者,引導動員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投身到鄉村文化建設中來。鄉村村晚示范展示活動,為農民打造了展示自我、溝通交流和文化娛樂的舞臺,也激發著鄉村文化建設和治理的內生動力。以村晚為載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進鄉入村、融入農民生活、走進農民心田。
(三)民俗民風持續向好
貼春聯、包餃子、看春晚,是大多數家庭過年的“標配”,每年春節前后,新疆各地基層、鄉村都會舉辦各類村晚,接地氣的節目深受當地群眾喜愛。近年來,過年看村晚已成為天山南北農牧區的新年俗。
持續舉辦村晚,使民風民俗產生持續向好的轉變,在很多地方都獲得“驗效”。基層文藝面貌煥然一新,村晚群眾文藝活動豐富多樣,吸引不少人參與其中,有效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村晚以潤物細無聲的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為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確立為共同遵從的文化規則和意義系統,提供了創造性的回答。
持續開展鄉村村晚能夠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度,搭建起自我展示的平臺,帶領大家在鄉村村晚中回顧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展現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讓群眾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最終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館)
參考文獻
[1] 龔偉亮.鄉村春晚:以農民為主角的文化盛宴[N].光明日報,2022-03-16(16).
[2] 袁成杰,于敏章,石攀峰.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下的紅色文化建設路徑探討:以達州革命老區為例[J].現代農村科技,2019(12):9-11.
[3] 趙月枝,龔偉亮.鄉村主體性與農民文化自信:鄉村春晚的啟示[J].新聞與傳播評論,2018,71(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