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航
“我在網上看到鞍山‘名校優生計劃的招聘公告,了解到鞍山師范學院的教師崗位可以免筆試招聘,市里還提供生活補貼、購房補貼等政策待遇,于是我打算在這里安家落戶了。”來自吉林長春的博士生邢洋說。
2023年以來,鞍山市深入貫徹落實“百萬學子留遼來遼”行動,以吸引、留住高校畢業生為重點,實施“菁英匯鞍工程”,打造青年人才“強磁場”。據統計,2023年來鞍工作畢業生已突破1萬人,同比增長30%。
靶向招、專項引,讓青年人才聚得起來。鞍山市針對“目標不準、層次不高、信息不暢”等堵點痛點,以鞍山籍和在鞍高校畢業生為重點人群,不斷拓寬青年人才引進渠道。2020年以來,堅持開展“鋼都學子看家鄉”活動,并在遼寧科技大學等三所在鞍高校設立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工作站,2023年鞍山籍學子在鞍就業人數比兩年前增加一倍。通過積極釋放編制“蓄水池”,全市累計引進278名“雙一流”高校碩士進入市屬企事業單位。同時,大力實施“手拉手”行動引進海外人才,2022年以來,鞍山全職引進69人,位居全省前列。
搭平臺、給位子,讓青年人才干得出彩。“我已經找到工作了!”劉俊辰沒有經歷求職煩惱,因為他是鞍山職教城“德科斯米爾訂單班”學生,畢業后,他將直接進入定向簽約企業就業。在鞍山,類似的校企共建“訂單班”共有186個,已讓4000余名同學實現“入學即入職、學習即上崗、畢業即就業”。鞍山市遵循“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人追要素走”規律,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1300余戶,每年可為青年人才提供優質崗位2萬個以上。鞍山市還重點打造9個高校“雙創”實踐基地、孵化基地,已免費為217名大學生“創客”提供創業場地,示范帶動千余人就業。此外,鞍山持續深化校地合作,與東北大學等高校共建專家工作站35個,與清華大學共建鄉村振興工作站,每年可吸引近200名青年人才幫助企業開展技術創新。
優服務、造生態,讓青年人才留得安心。突出“客戶思維、用戶體驗”,打造拴心留才“生態圈”,讓青年人才“流量”變為“留量”。鞍山市聚焦政策兌現落地“后半篇文章”,在線上開通人才服務網和手機App,在線下組建市委組織部人才服務中心,對各類事項實行“線上一碼+線下一窗”服務,壓縮政策資金兌現時長70%以上。鞍山市委組織部與市人力資源協會合作開展“大學生鞍山消費一網通”活動,撬動100多家餐飲、文旅等商戶參與,可以為在校學生和畢業生提供比團購平臺價格更為優惠的消費折扣。同時,與團市委合作開展“名校菁英鋼都體驗”“青春游學賦能”等活動,積極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下一步,我們還將利用市場化手段,盤活一批閑置樓宇,用于建設人才社區、人才驛站,為青年人才打造落腳第一站,讓廣大青年人才在鞍山安心安業。”鞍山市委組織部人才服務中心主任馬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