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雅歌 張文政
摘? 要:黨中央做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對于高排放的物流業來說,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當前,在我國的農產品物流中,還存在著農產品政策法律法規不健全、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人才缺乏等問題。因此,要從完善農產品綠色物流管理體系,強化政策引導和保障,積極研發和廣泛利用綠色物流技術,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通過這些路徑來實現低碳以及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雙碳;綠色物流;農產品
中圖分類號:F252.8???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3.007
Abstract: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has made the decision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which is a difficult task for the high-emission logistics industry. At present, i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logistics platform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mperfec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mperfect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and lack of tal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green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and guarantee. Actively develop and widely use green logistics technology, cultivat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achieve 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se paths.
Key words: double carbon; green logistics; agricultural products
0? 引? 言
WMO于2023年4月發表的《2022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溫度將高于1850—1900年間的平均值1.15攝氏度。自1850年以來,2015—2022年是最溫暖的八個年份。2021年,大氣中CO2、CH4、N2O等污染物的含量創歷史新高。
2020—2021年,CH4濃度的年增長率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特定地點的實時數據顯示,這3種溫室氣體的濃度在2022年都在繼續上升。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和環境有重要影響。例如,最近有研究重點評估了青藏高原周圍獨特的高海拔地區,這是北極和南極之外最大的冰雪儲藏地,結果發現全球變暖正在導致溫帶地區擴大。氣候變化影響自然界中出現反常事件,如樹木開花或鳥類遷徙的時間等。全球變暖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極端天氣變多,傳染病等肆虐,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順應了全球氣候變化的發展潮流,于2020年9月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正式提出了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農產品物流市場也在不斷的發展,規模逐漸擴張,質量也隨之越來越高,但是隨著物流市場的不斷發展,碳排放量也隨之增多,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隨之引發了一系列的其他問題,為了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要重點關注農產品物流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資料表明,當前,我國物流運輸能源消耗已經超過了社會能源消耗總量的20%。其中,2018年,交通、倉儲、郵政等行業的能耗已經高達4.36億噸,排放的CO2高達7.7億噸。從這一點來看,物流業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能耗和碳排放者。如果要達到碳達峰、碳中和,那么物流產業的“綠色化”是必不可少的。
1? 文獻綜述
隨著國家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了環保意識。越來越多的學者將重點著眼于我國物流業的綠色發展,2022—2023年,隨著雙碳背景的提出,學者對于綠色物流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學者李宇鵬從社會責任視角切入,探究了綠色物流影響環境績效的作用過程,歸納總結了綠色物流、社會責任和環境績效的維度劃分,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實證檢驗綠色物流對環境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在電子商務中,電子商務的綠色物流對環境績效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但是,其改善效果在各個維度上是不一樣的;企業社會責任對綠色物流和環境績效的影響具有中介效應。研究結果將為電子商務企業提升其環保性能提供決策依據和現實指導[1]。閆述麗在“雙碳”的背景下,以2011—2020年間203個零售業和批發行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對其經營業績進行了實證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結果表明:綠色物流可以提高企業業績,為實現“雙碳”目標,需要構建綠色物流配送體系,增加數字物流技術的應用,建立現代化物流信息平臺,為流通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尋找一條新的道路[2]。全春光等就我國物流企業綠色發展問題展開了論述,提出要從物流的每一個環節,即從資源配置、逆向物流、包裝、運輸、倉儲等方面闡述企業發展綠色物流的實踐措施。實現綠色發展,更好地貫徹國家政策,促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3]。喜崇彬認為,要想實現“雙碳”目標,必須要解決交通運輸結構的不合理問題,為此,《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轉變公路貨物占主導地位的交通方式,降低物流車輛的碳排放,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4]。
對于農產品物流層面來說,李薔、胡仁從綠色包裝、綠色倉儲和綠色運輸三個方面對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未來的前進方向。方凱[5]、邱忠權[6]對農產品綠色供應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傳統物流企業績效評價的基本理論與指標體系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要求,對于企業效率的研究方法還需要完善,通過建立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建立了一個適應社會農產品冷鏈物流評價指標體系,為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2? “雙碳”背景下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
2.1? 農產品物流需求上升
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人們不僅僅滿足于物質需求,而轉向于精神需求,不斷追求更高的品質。對于農產品來說,當地的農產品已經無法滿足現如今消費者的需要,消費者只需要在購物平臺下單,就可以在家中靜候農產品的到來,如此簡單的步驟,使得消費者的欲望逐漸變大,因為有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購已成為現在大多數人的消費選擇,大量的需求也在不斷推動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需求增多,供給勢必也會隨之增多,市場才能達到供需平衡,在這個大背景下,農產品綠色物流就顯得尤為重要。
2.2? 農產品市場逐漸完善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購成為一種常態,物流業也隨之蓬勃發展,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來推動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為減小城鄉差距,推動農村農業的發展,國家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與“互聯網+”的合作,幫助農村快速發展。農產品市場逐漸形成,農產品物流運輸體系日益完備,從綠色生產為源頭,對于農產品種植基地專業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到綠色包裝、綠色運輸、綠色消費,農產品綠色物流市場發展迅速,向著高品質,多樣化的方向不斷前進。
3? “雙碳”環境下農產品物流發展存在的困境
3.1? 農產品政策法律法規不完善
“雙碳”的實現對于物流業平臺建設有了更高的要求,大數據時代,我國目前雖然已經形成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但平臺相對較為簡單,功能單一,整體發展較為緩慢,大部分農產品運輸效率依舊很低,不能及時對物流信息進行更新,存在信息滯后等情況,管理難度加劇。近年來,隨著我國物流業的不斷發展,關于物流業的法律也逐漸豐富了起來,但針對低碳以及農產品綠色物流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監督也沒有形成一個完備的體系,主要是因為沒有具體政策的支持,獎懲措施不明朗。目前,國家對鮮活農產品運輸實行“綠色通道”的政策服務,享受這個通道的有新鮮蔬菜,水果,鮮活水產品,活的畜禽,但對如何判斷“新鮮”、“鮮活”,目前各地并未形成統一細致的標準。對于農產品的生產地不同,各個地區存在一定的差異,難以形成統一的市場標準。在收購農產品時多是簡單看一下農產品的外觀成色,沒有更加細致,更加具體的檢查流程。消費者在網購農產品時,品質只能從圖片或者一些視頻上看到,其他信息無從得知,信息不對稱問題也導致了物流成本的增加。要想真正實現“雙碳”,實現“綠色”物流,就要從生產、運輸到進入市場等各個環節都做到節能減排。對于企業來說,沒有清晰的法律規定和監督,企業是不愿意增加運輸成本的,無法提高企業參與積極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低碳綠色發展的宏偉目標。
3.2? 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仍有著很大的進步空間。農產品想要實現綠色物流,就要依靠技術將物流的全過程進行優化。大多數從事農產品物流工作的人員沒有受到過專業的訓練,不能很好地掌握農產品物流操作流程和技能,使得農產品的包裝相對比較簡陋,防壓防潮防凍等措施做的不夠,部分農戶直接將其裝入蛇皮袋中,在運輸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碰撞、腐爛等情況,無形之中增加了成本。我國農村物流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缺乏專業的運輸設備和工具,普遍依靠公路運輸。由于農產品自身的特性,采摘后很少進行冷鏈保鮮,對產品質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農村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對于技術掌握有限,冷鏈冷凍等技術還不成熟。負責運輸貨車司機不能及時處理突發狀況,人為地造成經濟損失。同時,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利于農產品市場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國農產品物流行業的發展難度。由于地區發展的差異,偏遠的盛產農產品的地區物流設施較差,嚴重影響農村物流的運輸效率,各級政府應該著力進行解決,保障農產品物流的暢通、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
3.3? 農產品綠色物流人才匱乏
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需要大量擁有技術的人才作為支撐。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大部分的年輕人外出打工,剩下的基本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從事農產品物流行業的工作人員大多沒有受到過高等教育,其文化知識水平比較低,并缺乏對物流的專業培訓,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的物流業專業人才缺口較大,部分高校開設物流專業,而針對于農產品物流的課程很少,高校物流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時從事農村物流的工作更少,使得農產品物流行業高質量人才非常匱乏。除了高校培養這條路徑之外,各級政府要制定相應政策,在農產品物流的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上下功夫,解決他們學習和生活上的后顧之憂,使他們安心于農產品物流工作,為農產品物流做出應有的貢獻。
農產品冷鏈物流作為一個新興行業,有著自身特色,不再適用于普通物流業的管理流程。一方面要增強管理者冷鏈物流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大資金的投入,解決冷鏈物流基礎設施不足問題,促進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的發展。
4? “雙碳”背景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實現路徑
4.1? 完善農產品綠色物流管理體系,加強政策引導和保障
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應該利用科技手段,不斷加強物流平臺的建設,把握市場需求,提高農產品的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及風險,提高物流行業管理能力和效率。
在政策層面,政府應因地制宜地制定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對于綠色農產品的法律法規和物流行業的低碳節能減排等相關措施進行完善和補充,建設監督管理體系,通過法律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綠色農產品及綠色物流業的發展。從生產到運輸再到市場,整個農產品產業鏈實現綠色、低碳、高效,在此基礎上,將綠色物流市場建設的更加完善。除此之外,可以利用NFC溯源機制建立標準化、流程化的新的溯源模式,消費者可以溯源農產品從生長到手中的全過程。通過整合AI大數據分析平臺,及時反饋市場信息,了解消費者對于市場的需求,及時對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做出相應的調整,避免出現供需不平衡的現象。也可以將其與田園綜合體的模式相結合,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促進農業三產融合,推動農村產業多元化的綠色發展,順應國家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綠色出行的號召。
4.2? 積極研發和廣泛利用綠色物流技術
農產品綠色物流發展的核心就是技術,要切實落實到整個供應鏈,對農民進行培訓,通過微信群、抖音、快手等平臺學習如何種植綠色農產品,村委會組織交流會,邀請專業人士對于綠色農產品進行科普以及流程介紹,讓更多的農民投身于綠色農產品的事業中來。
學習綠色包裝,使用污染小、可降解的材料進行包裝。建立快遞包裝回收體系,充分利用包裝廢棄物的可利用價值。在運輸階段,依托冷鏈物流技術,延長農產品的保鮮時間,同時調整運輸方式,從以公路運輸為主到水運以及鐵路運輸的方式,以便減少能耗。使用清潔能源車輛,從運輸工具方面實現低碳。對運輸人員進行相關培訓,以便其能更好地應對運輸中出現的突發情況。在進入市場時,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全過程實現綠色環保,實現農產品的溯源,提高人們對綠色農產品的消費意識。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逐漸普及,“電商平臺”、“互聯網+農產品”等銷售模式應運而生,農村地區應該及時抓住機會,依托互聯網技術,帶動周邊村莊發展農產品的運輸,構建產業鏈,帶動廣大農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4.3? 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國家以及企業應該加大對于物流業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培養更多有農產品綠色物流專業知識的人才。在學校層面,高校應開設更多的關于農產品綠色物流的專業課程,培養專業化的人才。除此之外,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學生了解農產品綠色物流的運行流程,以及行業前景,為將來有興趣進入農村物流行業的人才打下基礎。國家要制定農產品物流的相關政策,如綠色通道,對其制定明確細致的劃分標準,使得農產品可以通過綠色通道,快速的送達到消費者手中。各級政府應重視農產品綠色物流行業發展,加大農產品物流基礎建設的投資力度,為我國農產品物流事業添磚加瓦。
農產品綠色發展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局面,必須把握機會,應對挑戰。我國農產品綠色物流,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問題,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國農產品綠色物流行業將會迎來快速發展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李宇鵬. “雙碳”背景下電商企業綠色物流對環境績效的影響機制分析[J]. 商業經濟研究,2023(7):145-148.
[2] 閆述麗. “雙碳”目標下綠色物流對流通企業績效的影響[J]. 商業經濟研究,2022(20):136-139.
[3] 全春光,肖敏,程曉娟,等. 低碳經濟視角下的企業綠色物流研究[J]. 現代管理科學,2019(11):81-83.
[4] 喜崇彬. “雙碳”目標下物流業的挑戰與對策[J]. 物流技術與應用,2022,27(1):58-60.
[5] 方凱. 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問題研究[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
[6] 邱忠權. 綠色農產品封閉供應鏈物流網絡優化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