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莉 李建平
摘? 要: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現代物流向綠色發展是大勢所趨,文章充分考慮國家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要求、甘肅省生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甘肅省可持續發展經濟的轉型升級,在低碳經濟視域下探究甘肅省綠色物流體系優化路徑。得出在低碳經濟視域下甘肅省發展綠色物流的制約因素主要有低碳環保理念沒有貫穿綠色物流發展的全鏈條,綠色物流的監管力度薄弱,物流的綠色循環流通體系不完善,甘肅省發展綠色物流的驅動力不足等。最后提出低碳經濟視域下甘肅省綠色物流體系優化路徑有將低碳環保理念貫穿現代物流發展的全鏈條,以低碳經濟為目標推進多主體監管格局,完善物流的綠色循環流通體系,提升綠色物流發展的驅動力。
關鍵詞:低碳經濟;綠色物流;制約因素;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3.008
Abstract: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is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and modern logistics to green development is the general trend. This paper fully consider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untry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green and low-carbon circular development economic system, the importance of Gansu Province's ecological strategic posi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Gansu Provin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y, and explores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Gansu Province's green logistics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carbon econom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constrai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n Gansu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carbon economy are that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oes not run through the whole chain of gr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 the supervision of green logistics is weak, the green circulation system of logistics is imperfect, and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n Gansu Province is insufficient. Finally,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green logistics system in Gansu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carbon economy will run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the whole chain of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multi-agent supervision pattern with the goal of low-carbon economy, improve the green circulation system of logistics, and enhance the driving force of gr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 green logistics; restrictive factors; optimized path
0? 引? 言
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的能源未來:建設低碳經濟》中首次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2023年中國白皮書《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詳細闡述了中國的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更是明確指出“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綠色經濟已成為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聚焦綠色低碳物流發展,提出要深入推進物流領域節能減排,推動綠色物流發展。甘肅省是長江黃河水源的重要涵養區,也是阻擋沙漠南移是重要屏障,在國家生態安全戰略中占據重要地位,物流產業既是甘肅省“十大生態產業”中的支柱產業,也是國民經濟、區域經濟中的基礎型、服務型產業[1]。《甘肅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在2025年基本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經濟便捷、智能綠色、融合聯動”的現代物流體系。
綠色物流發展已經引起了許多國家的關注,國內外學者都在積極進行各自的探索,其中國外學者Nalbur et al采用系統動力學和離散事件仿真模型對電動公交車制造企業的綠色物流活動效果進行了研究[2],Skhvediani et al研究表明企業價值與綠色物流企業ROTE和EPS值之間存在顯著的負向關系[3],Maja et al研究涉及綠色和數字元素在物流活動中的使用[4],Roy et al研究了解了綠色物流運作對供應鏈可持續性的影響[5],Luu et al研究確認了工業4.0與采用循環經濟的綠色物流和可持續供應鏈之間的主要直接關系,這刺激了戰略變革[6]。國內學者也立足中國特色致力于綠色物流的廣泛研究,其中李宇鵬聚焦電商企業的綠色物流對環境績效的影響[7],閆述麗則提出綠色物流可以提升流通企業的總效益[8],徐超毅等運用SBM-DEA模型測度了綠色物流業發展效率[9],金鑫等通過構建耦合協調模型對長江經濟帶綠色物流發展韌性進行了測度[10],楊博等利用Super-SBM模型以及基于產業集聚調節效應探討了綠色技術創新對綠色物流效率的影響[11],謝泗薪等基于韌性經濟視角測度綠色物流各指標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水平的貢獻率[12]。
通過文獻梳理,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針對不同的區域以及企業進行了各自的探討研究,本文則充分考慮甘肅省的重要生態戰略地位,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與國家政策,在低碳經濟視域下探討甘肅省綠色物流體系的優化路徑,以期為甘肅省綠色物流發展貢獻力量。
1? 甘肅省發展綠色物流的必要性分析
1.1? 符合國家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要求
甘肅省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1】4號),結合實際情況,甘肅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實施方案的通知,其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初步形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達到國家要求;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美麗甘肅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目前,甘肅省現代物流業已經奠定了發展基礎,進到了優化提升的新階段,在雙碳目標、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新發展理念等國家大政策方針下,甘肅省在現代物流發展基礎上推進綠色物流發展已經成為低碳經濟下的必然趨勢。
1.2? 符合甘肅省重要生態戰略地位的要求
甘肅省是黃河水源的重要涵養區,黃河甘肅段位于黃河的上游,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甘肅省屬黃土高原,是防止沙漠化南移的重要屏障,在水土流失重大治理項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甘肅省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甘肅省不僅是生態脆弱區,又是重要生態治理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因此在現代物流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充分考慮綠色物流的建設與完善,助推低碳經濟發展是甘肅省對自身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是對整個國家乃至全球低碳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1.3? 發展綠色物流有助于甘肅省低碳經濟發展
物流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僅自身會創造經濟價值,同時也會影響很多國民經濟其他行業的發展,是許多企業的發展基礎,發展綠色物流是在物流全產業鏈各環節都貫穿低碳綠色循環經濟的理念,降低碳排放,減少資源浪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并且發展綠色物流可以推動相關企業進行綠色轉型,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形成綠色企業品牌效應,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因此發展綠色物流在實現經濟收益的同時,充分考慮到環境資源因素,有助于改善甘肅省的經濟環境,助推甘肅省低碳經濟發展。
2? 低碳經濟視域下甘肅省發展綠色物流的制約因素
2.1? 低碳環保理念沒有貫穿綠色物流發展的全鏈條
甘肅省低碳環保理念更多的是體現在交通、建筑、照明和供暖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上,節能減耗,更多的是開發與使用清潔能源替代傳統能源。但其低碳環保的理念還未貫穿在綠色物流的全鏈條中,廣大群眾并沒有明確地認識到綠色物流到底是怎么界定的,以及綠色物流是如何實現低碳環保的。不論是物流企業還是產業鏈上涉及到的其他企業以及終端消費者都沒有在實際操作中自主地將低碳環保理念貫穿到綠色物流中,綠色物流的理念還未深深的鐫刻在每個參與者的思想上與行動上。
2.2? 低碳經濟視域下綠色物流的監管力度薄弱
綠色物流是一個很復雜的產業系統,其中包含信息、運輸、配送、儲存和裝卸等多個行業,其監管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工作,甘肅省尚未成立專門的物流監管部門,通常是由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共同負責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相關工作,物流協會對于綠色物流也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管作用。同時對綠色物流涉及到的各個行業并沒有形成一個很明確的判斷標準,無法清晰地斷定涉及的行業或企業是否在進行綠色物流轉型升級,是否達到低碳經濟的標準,因此加大了低碳經濟視域下綠色物流的監管難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現代物流向綠色化轉型的效率。
2.3? 低碳經濟視域下物流的綠色循環流通體系不完善
甘肅省基于共享理念下已經在一些區域與多個物流企業建立起了信息共享平臺、共同倉儲和共同配送綠色物流體系,中通、圓通、韻達、京東等都建立起了一定的合作,進行了資源的共享,降低成本的同時實現了低碳經濟的發展。但是這種共享模式并沒有在多個地方普及,而且在聯運、裝卸環節中共享體系的建設不足,新能源公交助推綠色物流的形式尚未普遍實現,不利于低碳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物流的循環流通體系建設完善不足,綠色物流中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鮮有建設,造成了物流過程中一定的資源浪費。
2.4? 低碳經濟視域下甘肅省發展綠色物流的驅動力不足
甘肅省的現代物流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綠色物流技術仍落后于中國東南地方的城市。同時對綠色物流人才的培養力度不足,高校里僅有少部分學校設有物流管理的專業,大部分學生并未接觸過有關于綠色物流的課程學習,使其綠色物流的專業人才匱乏,綠色物流知識普及率不高。再者不論是政府、協會還是企業自身都沒有形成在低碳經濟視域下發展綠色物流的獎懲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綠色物流的發展速率。以上因素的制約作用下,使得在低碳經濟視域下甘肅省發展綠色物流的驅動力不足。
3? 低碳經濟視域下甘肅省綠色物流體系優化路徑
3.1? 將低碳環保理念貫穿現代物流發展的全鏈條
政府、協會、行業、企業等共同提高對低碳經濟的重視程度,通過各種座談會、娛樂活動、文藝演出等形式對低碳環保理念進行宣傳普及,力爭將低碳環保理念貫穿現代物流發展的全鏈條,從思想意識上促使全民形成正確的綠色物流觀念,對綠色物流與低碳經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與理解;能夠準確掌握有關自身綠色物流鏈條各環節,真正的實現貫穿低碳環保理念,做好規劃設計,盡快完成物流的綠色轉型升級,形成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綠色物流低碳環保體系。
3.2? 以低碳經濟為目標推進多主體監管格局
認真貫徹國家的雙碳目標理念,以實現低碳經濟為目的,嚴格執行國家綠色物流的監管制度,建立健全甘肅省配套的監管方案,推進多主體的監管格局。以政府部門為主導,完善綠色物流協會、行業、企業、部門以及廣大群眾的多主體監管方式,形成自我監督、他人監督以及相互監督的共管共治模式;出臺明確條文規定的綠色物流監管標準,對不同環節的綠色物流、不同風險等級的綠色物流制定不同規定、不同等級的監管規定;推進溯源體系建設,實現數據融合與共享,落實綠色物流主體責任,推進協同監管。
3.3? 完善物流的綠色循環流通體系
完善物流的綠色循環流通體系,推進多個物流企業共建、共治、共享的合作模式,加快建設流通體系中的公共信息平臺建設與信息共享,多企業聯運、共同配送、共同倉儲,實現整合資源、減少資源浪費,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同時減少企業成本;推動新能源流通工具的推廣應用比例,鼓勵建造新能源環保公交車在綠色物流中的應用;完善綠色物流中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區域建立再生資源交易中心,引導企業建立逆向物流回收體現,支持企業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在線交易平臺,完善線下回收交易網點。
3.4? 提升綠色物流發展的驅動力
綠色物流的發展離不開先進的物流技術的支持,鼓勵創新研發綠色物流技術或者引進先進的物流技術,這將有利于提高綠色物流的實現效率,促進低碳經濟的實現,為提升綠色物流發展提供技術驅動力;加大對綠色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以及綠色物流知識的普及,在高校增加設置相應的綠色物流專業,創新培養物流專業人才,對其他相關專業設置入門級綠色物流課程,讓更多的人對綠色物流的理解和認知,同時建立規范物流從業資格考試以及認定程度,為綠色物流發展提供專業人才驅動力;激勵其產業在轉型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政府、協會與行業應該建立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對參與的相應企業進行評選,在綠色物流發展過程中表現優秀的組織給予相應的獎勵,充分發揮激勵的驅動力,以此來加速甘肅省綠色物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丁優佳. 甘肅省物流業綠色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D]. 蘭州:蘭州大學,2020.
[2]? NALBUR E B, YAVAS O. System dynamics model and discrete-event simulation of green logistics cases for the electric bus indust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Warming, 2024,32(2):148-159.
[3]? SKHVEDIANI E A, GUTMAN S S, RODIONOVA A M, et al. Being green as an instrument for increasing firm value: Case of US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compan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Systems and Management, 2024,47(1):105-124.
[4]? MAJA T, MILJENKO M, PETAR G, et al. Use of green industry 5.0 technologies in logistics activities[J]. Tehnicki Glasnik, 2023,17(3):471-477.
[5]? ROY S, MOHANTY P R. Green logistics operations and its impact on supply chain sustainability: An empirical study[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3,33(2):1447-1476.
[6]? LUU V T, CHROMJAKOV?魣 F, NGUYEN Q H. A model of industry 4.0 and a circular economy for green logistics and a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J]. Business Strategy Development, 2023,6(4):897-920.
[7] 李宇鵬. “雙碳”背景下電商企業綠色物流對環境績效的影響機制分析[J]. 商業經濟研究,2023(7):145-148.
[8] 閆述麗. “雙碳”目標下綠色物流對流通企業績效的影響[J]. 商業經濟研究,2022(20):136-139.
[9] 徐超毅,齊豫. 我國區域物流業綠色發展效率測度和空間分析——以華東地區為例[J]. 生態經濟,2023,39(4):81-88.
[10] 金鑫,黃菲. 綠色物流發展韌性測度及其耦合關系分析——以長江經濟帶為例[J]. 商業經濟研究,2023(6):73-77.
[11] 楊博,王征兵. 綠色技術創新對生鮮農產品綠色物流效率的影響——基于產業集聚的調節效應[J]. 中國流通經濟,2023,37(1):60-70.
[12] 謝泗薪,孫敏,秦皓. 綠色物流引領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時空差異及引領戰略構建——基于韌性經濟視角[J]. 中國流通經濟,2022,36(9):17-31.